有多少人知道,稳坐功能饮料头把交椅的红牛,并不是一个原生国产品牌?

国产红牛与进口红牛(真假红牛之争可惜)(1)

今年7月,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红牛”)将奥瑞金(002701.SZ)告上法庭,并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以及销毁所有已销售和库存的带有“红牛”“REDBULL”及图形的产品,并支付相应侵权补偿。

同时,泰国红牛在中国发起多场诉讼,与和广东红牛、广州红牛、珠海红牛等公司“对簿公堂”。上述公司均由严彬创办,隶属华彬系,这无异于直接向严彬宣战,泰国红牛收回“红牛”二字使用权的决心,可见一斑。

事实上,从友好合作到撕破脸皮上法庭,国产红牛背后,是一个泰国家族与一个中国企业家20多年的交错共生。而在商标许可到期之后,矛盾彻底爆发,私下的利益纠葛与商场诡谲摆在了台面上,针峰相对的创始人家族与董事长严彬,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生于泰国

1966年,泰国华人许书标在曼谷创立“红牛”,这是一种提神饮料,在长途司机以及夜班工人当中广受欢迎,口口相传下,“红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功能性饮料。1985年,一名奥地利商人来到了泰国,尝过“红牛”之后对“红牛”大加赞许,而在见到许书标后,两人一拍即合,并携手将这款功能性饮料推向了全世界。

三十年后,1995年,同样是泰籍华人的严彬联合许书标创始人家族,在北京成立“红牛维他命”,一般将其称之为“中国红牛”。在严彬的努力下,红牛在中国的渠道被完善。从成立到2000年期间,红牛维他命先后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决定通过收购或新设分公司的形式,南至海南,北至哈尔滨,在全国几十个地区开设分支机构。

国产红牛与进口红牛(真假红牛之争可惜)(2)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左右,彼时红牛维他命的红牛商标22年期限过半。同一时间,最开始花大力气成立大批的红牛维他命公司被注销了。有媒体统计,在这三年期间,红牛维他命至少有13家分公司被注销,原因是被隶属企业撤销。

与此同时,大批独属于华彬系的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了,而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正是严彬。一方面,许多地区的红牛维他命公司被注销,另一方面,从2007年开始,重庆、陕西、湖南、山东、河南、安徽、海南相继成立了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在许多诸如此类的举措下,红牛维他命自身的销售体系变得残缺不全。相较之下,华彬系拥有更为完整的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华彬系持有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及20多家分公司,以及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的约10家全资子公司等。

手握诸多子公司,严彬对红牛维他命的依赖大大降低,这导致了即便红牛维他命商标过期,华彬系的红牛产品仍能出现在各大商超的货架上,畅销依旧。

严彬红牛底气足

不难理解为何泰国天丝家族为何要与严彬正面对上,红牛的饮品生意给许氏家族、严彬带来了巨额财富。据2016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数据,许书恩(许书标的儿子)家族与严彬的财富均为92亿美元,并列排名127。不过,在2017年的榜单上,严彬已然“弯道超车”,以110亿美元的财富位列107名;许书恩家族则以93亿美元,位列145名——有十数亿民众的中国是一个极度诱人的市场。

尽管最开始严彬与泰国天丝及许氏家族签订合约的具体细则我们不得而知,但泰国天丝对现状显然相当恼火,泰国天丝曾对媒体回应称,针对红牛维他命的体系外建立、经营红牛业务的正当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47和148条有关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且不得在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因此,双方无需再签订任何额外协议,来禁止严彬先生在合资公司体系外设立自己的红牛业务体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泰国天丝方面表示。

火药味愈发浓烈,看上去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却有一名红牛成都销售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斗争是上面的事,我们的生产经营照旧”。至于红牛授权续约会不会继续落在华彬集团身上,他坚信:“不找我们,能找谁”。

这底气来自于22年间中国红牛的渠道力量。

在“中国红牛”的官网上,可以看到,红牛在全国设有40家分支机构,其中10家为销售公司下设子公司,工商信息查询得知,销售公司另设分公司,分布在全国28个区域。

而这可是在快消领域,对快消产品而言,很难说究竟是渠道更重要还是产品更重要。

不过,也不乏有消费者表示,泰国产红牛比之国产红牛味道更醇厚,浓度更高,价格也更便宜,只是国产红牛更有名而已,倘若真能同场竞技,泰国红牛优势很大。

国产红牛与进口红牛(真假红牛之争可惜)(3)

只是,泰国红牛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