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最有天分才情的女作家张爱玲在《红楼梦魇》的一开头说过这么一段话: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这段话说出了太多红楼爱好者的心声,恨红楼梦未完不止是张爱玲一个人的遗憾,也是千千万万红楼梦粉丝的遗憾。很可惜,这个遗憾,不出意外的话,还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未来更多红楼爱好者的遗憾。

恨红楼梦未完都是因为迫切想知道八十回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人物如何收场,宝玉到底有没有和黛玉在一起。

薛宝钗和袭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1)

虽然我们无法再见到曹雪芹的原稿,但天无绝人之路,凭借着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殊笔法,其实很多人事结局,是可以从前八十回中推测出来的。关于宝钗的结局,一般都认为是孀居一生。但也有学者认为宝钗很有可能在孀居一段时间后嫁给贾雨村了。

这种说法出来得很早,证据不算多,但每一条都很有说服力。

钗于奁内待时飞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第一回贾雨村在葫芦庙感时伤世所吟诗句。第一句不太好理解,第二句的意思却比较明显,钗指薛宝钗,时飞则是贾雨村的表字。当然,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单纯的巧合,红楼梦年轻女性都可以用钗称呼,未必非指薛宝钗。

薛宝钗和袭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2)

不过,甲戌本对这句诗有一条批语:表过黛玉之后则紧接上宝钗。显然这是在告诉我们,钗于奁内待时飞的钗就是薛宝钗。

因宝钗故及之

红楼梦第三回,因为林如海的推荐,贾政为贾雨村谋了个金陵应天府的缺,之后贾雨村:

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一到金陵,就发生了薛蟠冯渊争抢香菱,薛蟠纵使家奴打死冯渊之事,这是贾雨村和薛家的最初交集。按说这事儿,主要发生在薛蟠和贾雨村之间。但奇怪的是,在上文“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这句旁边有一条脂批“因宝钗故及之。”

薛宝钗和袭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3)

贾雨村和薛蟠的事,为什么不提薛蟠却要说宝钗?薛宝钗在书中分量固然很重,但薛蟠和贾雨村也不是什么跑龙套的,被脂批提一句的分量还是有的。很明显,这里有猫腻。

宝钗国贼禄鬼,贾雨村禄蠹

宝钗热衷功名,经常劝说宝玉用点心在经术文章上,日后也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然而宝玉是最烦这种话的,为此气得吐槽宝钗: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引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锺灵毓秀之德了!

另外,根据《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书中袭人所说,宝玉也总在背后吐槽那些读书上进的人,都是禄蠹。从整本书来看,毫无疑问,贾雨村就是最大的禄蠹。宝玉不喜欢这种人,奈何贾雨村为了巴结贾政,每次来贾府都要求见宝玉。

薛宝钗和袭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4)

我说这些,倒不是想根据国贼禄鬼和禄蠹两个词来把薛宝钗和贾雨村强行联系上。我只是想说,最起码贾雨村和薛宝钗两人在思想层面上还是比较接近的,所以他们两人的结合,不会让人觉得太突兀,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事实上,贾雨村是典型的大帅哥,而且在八十回之前就已经当上大司马参赞朝政了。虽然年纪是大了点,但论地位,还是配得上宝钗的。

袭为钗影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初见宝钗,作者对宝钗有一段评价: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见袭人,作者对袭人有一段评价:

却说这袭人倒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

关于袭人的这段话,其实明褒实贬,是在说袭人不念旧情。所以不少人讽刺袭人以后嫁给蒋玉菡后,心中又只有蒋玉菡了。

薛宝钗和袭人(薛宝钗会再嫁贾雨村)(5)

其实何止袭人如此。宝钗的安分随时,不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吗。谓予不信,第四回也说了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所以,只要嫁给贾雨村对自己或者说对薛家有好处,行为豁达的薛宝钗是不在乎什么女不二嫁的。最重要的是,既然都说袭为钗影,那么袭人可以再嫁蒋玉菡,宝钗再嫁贾雨村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