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中国第一起同性恋婚姻诉述案就要开庭了,朋友开了个脑洞问我,社会对同性恋越宽容,所有同性恋者都可以自由结合岂不是同性恋的基因就传不下去了,难道不是反而害了她们吗?这个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十分值得一谈,而且涉及到科学与政治的复杂作用,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当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同性恋研究的时候如何避免政治正确带来的影响,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很难找到真心的同性朋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很难找到真心的同性朋友(从同性恋说起)

为什么很难找到真心的同性朋友

过几天中国第一起同性恋婚姻诉述案就要开庭了,朋友开了个脑洞问我,社会对同性恋越宽容,所有同性恋者都可以自由结合岂不是同性恋的基因就传不下去了,难道不是反而害了她们吗?这个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十分值得一谈,而且涉及到科学与政治的复杂作用,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当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同性恋研究的时候如何避免政治正确带来的影响,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具体到这个问题本身,我得说这是一个预设前提的提问,即隐含了同性恋基因是必然存在的。这个前提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后面重点讨论它,这里先开脑洞承认存在这样的基因,简单做一下思维体操。

我们回想一下高中生物学课本,以最简单的基因重组定律为例(再复杂就不好讨论,而且表现型除了和基因有关还和生活环境有关):如果同性恋是隐性表达,也就是说AA,Aa为异性恋,aa为同性恋, 这种情况下异性恋结合有三种可能:AA×AA,AA×Aa,Aa×Aa,前两种情况后代都是异性恋,第三种情况会发生性状分离,后代异性恋与同性恋的比例为3:1,即便未来政治开明,同性恋不用形婚了,同性恋依然存在。

如果同性恋是显性表达,也就是说AA,Aa应该表现为同性恋,aa表现为异性恋,那么自然繁衍(也就是不考虑克隆等技术)异性恋的后代永远只能是异性恋,同性恋之间无法自然产生后代因而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和实际情况不符。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历史上对同性恋并不宽容,也有很多形婚存在,但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也就说当政治越来越开明的时候,同性恋为了繁衍下去,他们必须打破这种稳定的社会结构,而选择形婚策略。这和前提条件是矛盾的,理想社会怎么会允许如此邪恶的行为出现?反过来说,由于破窗效应理想社会本身就是无法实现的。

这就引出了我们要思考的,这个脑洞的前提真的可以实现吗?社会的公平正义一块我们已经看出了矛盾,下面说说这个前提最重大的问题:真的存在所谓的同性恋基因吗?既然这样是不是对应的还有异性恋基因或者双性恋基因呢?当我们提出同性恋基因这个概念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做法,其思路是:既然大自然允许同性恋基因存在,那么同性恋就是合情合理的。这是七八十年代或者更早时期成为同性恋辩护最有力的声音,但近年来饱受质疑。

最近《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上有一篇论文《Beyond "born this way?" reconsidering sexual orientation beliefs and attitudes.》详细讲述了这个过程,公允的说《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并不是最优秀的心理学期刊,被SSCI收录而没有被SCI收录说明它更偏向社会科学属性,一篇普及文章《Why the ‘born this way’ approach to sexual orientation is failing》,后者译言网网友翻译版本《为什么性取向“生来如此”立不住脚?》。文章深刻地指出,正如当年人种论一样,同性恋问题从基因角度寻求答案,实际上固化了不同性恋者之间的界限,正如论文调查显示的那样,异性恋者更容易排斥同性恋者,换言之试图从自然科学对同性恋的合理性寻找证据,反而加剧了不同社群的对立,而缺乏身份认同,这种尝试在社会层面是失败的,这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

作为科学的二阶学科,我会思考这是否再次证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只是自然科学家主观构建出来的;但对于普通读者,我会说,好在社会学在这方面有很多诠释,目前一种主流的声音是,性取向是一个连续谱,异性恋与同性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转化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社会学家也分门别类地把不同社会性别与恋爱关系整理出来,这种视角下的同性恋更能体现社会建构论,大家就很容易理解性取向只不过是不同选择中的一种,无论是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无性恋还有好多我没有听过的情况,都是平等的。这里很明显看出,当我们从生物学给出一个答案,和从社会学给出一个答案,大家的感受与反应是不一样。

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同性恋领域,所有做神经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都逃离不开这个问题,为什么基因和表现型可以一一对应,而且如此微观的层面可以体现出如此宏观的问题,这和基因表现出一个人是卷发还是直发,黑眼睛还是蓝眼睛是两种不同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还原论的问题,这在自然科学领域本身也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而这种基因决定论,最本质的哲学蕴含其实消解了人的自由意志,类似的例子,比如前一阵子一些著名文史研究者自杀,不少人认为是抑郁症促使他们死去,而抑郁症是因为基因或者器质引起的(神经科学领域常讲的一个例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绅士脑子长了一颗瘤之后变得粗鲁起来,甚至猥亵女性,但是摘除肿瘤之后又恢复了正常)。当我们说他得了抑郁症之后,似乎就意味着他追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不复存在了。

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自私的基因》给人强烈的冲击,读者纷纷感觉世界冰冷阴暗起来,人的意志其实是基因的意志。所以这在之后包括道金斯本人都做过进一步的诠释,两者其实并不完全等同,人的意志可以脱离基因的意志,如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机器人叛乱》阐释的那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摆脱了基因,正如以后机器人真要成为超智慧生物必然摆脱人一样。

所以最后你要我做一个总结的话,我可能会很抱歉地说做不到,如果有一句话的真理,还要研究者干嘛呢?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所谓的同性恋基因(如果你是实在论者),我只知道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而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虽然是你说了算,但是你又是社会化的动物,你的理论来自于社会化的行为——学习,你的学习与观察又来自于你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