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吴堡县。

去世前:正常家里在去世前已经准备好寿衣,木头棺材,以及打造的墓窑。一个墓窑中夫妻一起葬,后去世者是将之前的墓窑打开再放进去。墓地的选择也是通过一种职业叫阴阳的人来选择。一块墓地下葬的人数为一家人的三代。三代之后要换墓地。

去世:一个人正常去世之后要先趁着他的身子没僵硬,给擦拭身体,擦干净之后换上干净的寿衣。然后横着放在炕上,头朝里想着烧火的地方。脸上盖上黄纸。然后等待有种职业叫阴阳的人来,主持去世人入棺材的礼节,同时阴阳要看好去世之人下葬的合适日期,在下葬之前棺材放在屋子里支起来,每天后辈都要磕头烧纸。下葬日期不能太长,否则尸体会腐烂。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正值六月,天气很热,放了十多天,最后就有一点味道。有个很特殊的角色是去世者的娘家人,名义上娘家人是个很特殊的角色,他要保证去世者的权益,在去世后要被尊重,要完成一系列必要的礼节。

白事宴:白事宴一共经历3天,第一天早上开始准备,在院子里搭建灵堂,都贴上白色的挽联。将棺材抬出来放在灵堂里(此过程阴阳要一直主持,进行一些悼词和礼节)。这个时候会有亲友来吊唁,所有刚来的人都要先在棺材前磕头,并在棺材前带上号衫(一种白色的丧服,用麻绳在腰间缠一圈,后面一直连到地上),还有一种用干草编成的像拐杖一样的东西,忘了叫什么,每次完成一种礼节,孝子们都要拿在手里。这一天会把去世者的娘家人接过来,娘家人单独z住在一个房间,吃饭都是由去世者的子嗣亲自端过来陪吃。

榆林丧葬讲究(榆林吴堡的丧葬习俗)(1)

灵堂前穿号衫的人

第一天:中午准备吃的东西,下午开始招待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下午唢呐乐队开始吹响哀悼的乐曲在唢呐声音中,开始宴席,第一天下午下午吃饸烙面,肉菜浇面。晚上去世者的子嗣称作孝子,要在灵堂前跪灵,阴阳主持,不停的起来跪下,悼念去世者,这期间唢呐队一直要吹响唢呐,唢呐结束理解才能完成。之后还要哭灵。晚上孝子要在灵堂前守灵,整晚点着蜡烛,香,不离开。

榆林丧葬讲究(榆林吴堡的丧葬习俗)(2)

唢呐队(每次吃饭和出葬的时候都得吹响)

第二天:上午吃的东西饭是肉菜、油糕。一大早妇女们主动来灶房帮忙捏油糕。油糕面是纯软糜子面,先蒸熟,再油炸,里面包糖。上午一般在10点半开饭。下午就是坐席,10人一桌,会炒很多菜(一般八碟子八碗,碟子中是菜,碗中是各种肉类),以馒头为主食,以蛋汤为结束。

第二天中午要迎花圈,人们举着花圈,从村口开始跟着唢呐队,一路走走停停,边放炮,一直回到家,以示去世者的威望。下午吃完饭还要送神灵,孝子们分别举着牌位和遗像跟着唢呐队,边走边跪,边放炮沿着出葬的路线一直到村外。孝子们换着举牌位的时候要磕头接。

第二天晚上开始孝子们要在灵堂前跪灵,由阴阳主持,一般会跪三轮,不停的起来跪下,结束后还有哭灵。阴阳会根据去世者的生平事迹编写悼词,用方言读出来,都是无言或七言的句子而且押韵,个人感觉水平很高。第三轮跪下后,要持续很长很长时间才能结束。这期间唢呐队一直要吹响唢呐,唢呐结束理解才能完成(唢呐中有个长号,在每次下跪时,要配合吹响)。第二天晚上,跪完之后,会做点夜宵,给娘家人端过去吃了,孝子们吃了,然后去洒路灯。将玉米芯淋上油,点着火,按照第二天出葬的路线一路撒着火的玉米芯,一直到出了村子,没有人的地方。在结束的地方唢呐队跟着吹一会,孝子们在这里跪一下磕头,以便让鬼魂能跟着路灯走,别找不着。第二天就结束了,晚上孝子依然要守夜,点着蜡烛,焚着香。

出葬:在白事宴开始的第三天:一大早叫着早准备好的打墓的人来抬棺材出葬。这里礼节很多,个人也不是很清楚。棺材抬出灵堂和绑棺材的时候都要一些列的礼节,全部由阴阳主持。孝子们要跟着跪拜。棺材上要放一只公鸡,在把棺材放进坟墓盖土的时候要叫一下。绑好棺材后,八个人就抬着棺材出发了,孝子要举着牌位和遗像,后面很多人拿着花圈等悼念的物品,引魂花(一种制作的很大的像花一样的东西,在长棍子上,举起来很高)走在最前面,唢呐队在中间跟着吹半程。

我们村子里的人都是葬在山上,山头很高单人走上去也得四五十分,山腰上都是石头,路很难走,都是人们慢慢走开的路线,正常并排两个人都都不行。当棺材上山的时候都要十几个人一起抬着,一点点踩在不是路的地方往上抬。这是一个很惊险的过程,我每每看着这个过程都担心掉下去,得把棺材绑好,得人多点慢慢抬。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城里来的亲戚,自己走这路都觉得费劲的不行。(黄土高坡 都是 山,我同事去了之后,说我长这么大真不容易,这地方活着真难,地理条件太差,我说我们有煤。)

榆林丧葬讲究(榆林吴堡的丧葬习俗)(3)

我在半山腰拍的对面山,中间是黄河

榆林丧葬讲究(榆林吴堡的丧葬习俗)(4)

类似这样的羊肠小路,只是没这么平整,会有很多突出的自然的大石头,成为自然的不平衡的石阶

棺材抬到山上坟墓之后,配偶在坟墓中的要早就提前打开墓窑,当天进去将墓中收拾一下,给已经去世的棺材那上香,放上祭品,倒上酒。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进去坟墓,我爷爷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棺材还没完全腐烂,要是已经腐烂了,得把骨头拾起来,放在新棺材中。坟墓中男方放在坟墓的左边,女方放在右边。放好棺材,给墓窑口盖上石板,档上缝防止土漏进去。然后阴阳要念一些词,便开始盖土,盖土的时候,孝子们要哭一下,公鸡要叫一下。盖好土,要焚香,献祭品,上酒水,烧纸制品,放炮。坟墓侧面要烧黄纸。

下山以后,孝子们像抽奖一样扳开糕面做的小油糕,里面包着不同的东西象征不同的祝福。之后开始吃饭,是油糕菜。下午一般两点多(为了让赶来参加葬礼的亲戚们早点返回。)开始坐席,和第二天一样吃各种炒菜,肉。

本来在第四天上午要去坟墓上“泼山”,就是带着水给坟头泼一下。后来大家都改为第三天下午去泼山。

出葬后:每7天要去上坟,一共去7个七天。就是头七开始到七七。前三年到了周年的时候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上坟,第三年要办的隆重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