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流泪过后还是要微笑面对生活(话说明轩六)(1)

殿春簃建筑正立面,图片来源于网络,PS

前面说过,明轩让我印象最深刻,感觉最糟糕的是其建筑正面长窗上的椅背靠。我不懂古典建筑,但却见过不少,尤其是拍摄苏州园林,终日在轩室厅堂里来往,还没遇见过如此奇葩的式样。中国人家宅讲究门面,或豪华,或威严,或儒雅......就是新奇也不至于把两排靠椅横在门面之上吧。我当时去大都会明轩只注意到堂窗外的靠背,这次去苏州明轩厅堂内才看清楚背靠下面的青砖坐台,才明白是为参观者以供休息而设。

我去过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也见展厅设有休息设施,座椅坐凳也成为室内展厅的一道亮丽风景,可在厅堂的正门如此做法还绝无仅有。而且长窗上又横着两根通长的门闩,把长窗拦腰分成两半,完全破坏了厅堂建筑的外立面,可以说门面尽失。

明轩流泪过后还是要微笑面对生活(话说明轩六)(2)

明轩流泪过后还是要微笑面对生活(话说明轩六)(3)

苏州明轩正立面所加鹅颈椅

按理说已经把檐廊下的木栏杆改成了青砖坐台,足以提供观者休息,无需再增息坐设施。况且这种设计很是别扭,想象一下,坐在檐廊坐台上看着前面一排坐靠和坐靠上人后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设计要分析人在展厅的行为状态:观看、行走、休息,应该将这些服务设施的功能与美结合起来,才是建筑文化和艺术以及设计者智慧的体现。明轩下到庭园中庭除了三个云梯,两端最侧面又分别设计了残疾人车道,实际使用中因为云梯被封,游人只得都从残疾人车道下到中庭,可以说这也是明轩复制中的一个严重失误。既破坏了景观,也使得游人很不方便。

对苏州园林这么多年的拍摄、观察和研究,我体会到古人造园最善变通,化拙为巧,一举多得。总能将各种矛盾和冲突因素协调成一个完美奇妙的景观整体。然今之复古为何失其精华,一错再错?值得反思!

隐居姑苏21载,只为拍摄研究古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园林文化艺术微信公众号《古园惊梦》欣赏。

艺术家简介:

刘华,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执教于衡阳师范专科学校(现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居苏州为职业艺术家,从事绘画、雕塑、摄影、艺术景观设计、平面设计、艺术理论研究及网络写作,著有《走进新景观》一书。2001年至今21年间一直潜心拍摄研究苏州古典园林和现代实验水墨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