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幼时家境富裕,早年学习创作戏剧,后来转向电影。经典作品有《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八百壮士》等。先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电影局局长等职。
因为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袁牧之在戏剧界有“舞台千面人”之称。然而这一称号,还有一段特殊的来历。
编辑:廿廿鹿
舞台千面人
袁牧之从小就喜欢看电影,走上戏剧道路后仍乐此不疲。当时电影里的形象多是20年代西方的表演大师,这些生动的形象引起了袁牧之极大的兴趣。他开始琢磨着如何在自己的脸上画出这些明星的外部轮廓,并想拍成照片,可是,那时他很穷,根本照不起像。
有一次,他听一位朋友说起一家照相馆要拍橱窗广告,就赶紧跑去找老板商量。他说想拍20张外国明星模拟化妆照,但他付不起钱,建议老板照片拍好后,成画册,卖出的钱前部归老板,自己分文不取。照相馆的老板恰巧也是个影迷,况且生意不景气,牌子还没有打出去,所以有了兴趣,便答应了。
▲ 《千面人——袁牧之》
就这样,他用了10个星期完成了10个人物的化妆照。照相馆老板将这10张化妆照,加上一只化妆箱照片和一张变装照装订成册出售。而剩下的另外10位明星,老板不肯再拍了。
有一位顾客在上海买到这本相册后,便自己动手加工,把10张化妆照合印在一张上面,并写了一篇题为《千面人——袁牧之》的文章,连同照片一起在报纸上发表。从此,袁牧之“千面人”的称号便不胫而走,在戏剧界广为流传。
▲ 《马路天使》赵丹、周璇
因《桃李劫》一鸣惊人
电通影片公司成立之初,因为没有剧本,陷入无戏可拍的境地,电影剧本的创作成了当务之急。这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刚从戏剧转入电影的袁牧之。袁牧之很快就投入到创作中去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终日以手上的一支笔和一支烟为伴,废寝忘食地创作。
▲ 《桃李劫》剧照
经过数日的奋战,当袁牧之走出房间时,“电通”的电影剧本《桃李劫》诞生了。电通的主要负责人田汉、夏衍等人看后非常满意,认为剧本主题切中时弊,如果能拍成电影肯定会受到欢迎。经过讨论和修改,剧本很快就定稿了。
经过9个月的拍摄,《桃李劫》的样片终于出来了。经过试看,发现故事线索不够清晰、舞台痕迹太重、语言动作不自然等状况,这让包括投资人在内的整体不满意。
▲ 《桃李劫》剧照
袁牧之和陈波儿更是以勇于改正的谦虚精神,认真总结在《桃李劫》中的不足,重新设计表演,积极努力地配合修改补拍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电影最终拍摄,经过两个月的补拍修剪,虽然还有种种缺陷,但是最终拍摄完成了。
1934年12月16日,《桃李劫》在上海金城电影院首映,立刻引起了全上海的轰动。袁牧之和陈波儿也因此成名了。
第一个在银幕上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
《桃李劫》大获成功,使一度垂危的电通站稳了脚跟,极大鼓舞了电通全体人员。1935年,电通把厂搬到了虹口荆州路405号,并开始筹备第二部影片《风云儿女》。
《风云儿女》讲述的是青年诗人辛白华在“九一八”事变后放下个人感情,勇敢地走上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前线的故事。
影片原是田汉创作的电影剧本,后来田汉被捕,由夏衍接手编写了分场剧本。为了拍摄《风云儿女》,电通公司请来了徐幸之担任影片导演。徐幸之又请来了吴印咸担任摄影。袁牧之与王人美合作,在影片中担任了主演。
▲ 电影《风云儿女》海报
1935年5月25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后,很受欢迎。影评家们对袁牧之扮演的辛白华更是大加赞赏:“袁牧之先生的演技,还能保持其一贯的认真作风,一般的说来,他毕竟还是这个电影中最努力也是最好的一个。”
▲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在中国电影史上,《风云儿女》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曲。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风云儿女》中首唱,引起了轰动。此曲在民族存亡的适合,起到了号召和鼓舞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投身到民族解放的运动中去的战斗作用,从而成为著名的抗日战歌,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推荐阅读
新中国22大明星之十七|庞学勤:中国影坛上独具风貌的“正派小生”
12-24 南瓜
新中国22大明星之十六 | 张圆:体验生活才是演好角色的硬道理
12-21 王文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