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接力,强国有我!请您放心!”
2021年4月19日
考察清华大学
清华师生铿锵有力的口号声
直冲云霄、久久回荡
“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
“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
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
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
殷殷嘱托饱含期待、声犹在耳
考察清华大学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各单位把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清华园中掀起一场场学习热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历史,常读常新。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要在悟思想,重点在办实事,关键在开新局。清华师生牢记的教诲,立志心怀“国之大者”,从百年党史中不断坚定信心、蓄力聚智,科学把握大势与机遇,奋进新时代,续写新华章。
瞄准定位:度势而思,谋全局坚守初心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这样概括清华110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1911年建校以来,清华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一次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手接续已挥就的历史诗篇,一手开启新时代的恢弘画卷。
1926年冬天,清华第一个党支部成立。95年来,清华党组织从没有间断,风雨无阻,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爱国奉献、又红又专、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蒋南翔校长贯彻“又红又专”方针,创造性地开拓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秀人才。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清华大学开始“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总体办学思路。1985年,学校召开第七次党代会,首次把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
2021年4月,清华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党委书记、时任校长邱勇在庆祝大会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缩影。”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清华,何尝不是在滚滚历史浪潮里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2021年11月5日,新清华学堂。在为师生作题为“明确前进方向,开拓发展新局”的辅导报告时,邱勇指出,党在面临重大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总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核心在于把准历史方位、坚持正确方向,果敢决策、勇开新局。
邱勇作“明确前进方向,开拓发展新局”的辅导报告
人文学院教授夏莹深情地说:“从建校到今天,清华与整个近代中国社会风雨同舟。从西南联大的弦歌不辍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今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团结战斗,清华从未放弃对教学科研的坚持。无论现实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在通过各种努力去安放一张可以读书学习的书桌。”
“百年题墨颂清芬,十载骋驰更拔群。际此风云多变幻,期开新局立新勋。”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菲尔茨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先生不禁赋诗一首。
“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形势与政策”课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邱勇鼓励全校师生树立“大历史观”。
清华大学自觉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和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进行谋划,勇担使命,奋力开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两个“全球战略”的接续实施,正是清华在“大历史观”引导下敢于探索、勇开新局的成果。
六年前,清华大学首次制定实施“全球战略”,主动走出“舒适区”,实现国际合作交流的模式创新。从零到一、从一到多,海外基地蓝图渐显雏形,大学联盟“朋友圈”日益壮大。
六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挑战更加严峻,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重重阻力。
面对这一充满挑战性的长期工作,清华大学在顺利完成首部全球战略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审时度势、自觉担当,从全局出发,着眼未来十年发展,制定发布《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
立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创新、卓越发展”原则,胸怀“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大学,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志,清华人克服重重困难,以行动兑现承诺:
2021年大学校长全球论坛、“共建‘一带一路’:拉美和加勒比大使荟清华”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交流活动如期举办,彰显了清华在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时的勇气和担当。
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首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首批全球公开课,见证了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在线教育等重点议题领域,清华声音愈发响亮。
立足百年新起点,学习党史正当其时。110年前,清华曾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今天的清华,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坚定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
传承精神:乘势而上,解困局勇担使命
厚重的党史,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正是在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感召和凝聚最广大群众,形成强大的力量,不断开拓进取。
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开辟一方新天地。一代代清华人以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汇聚成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深有感触地说:“清华的发展有赖于党的坚强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优秀的师资和生源、科学的教育理念、民主的制度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依靠百余年来积淀的宝贵清华精神。”
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每当关键时刻,清华人总会团结起来,以明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会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挺立风骨、坚守担当,求新求变、奋勇争先。
1960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在高温气冷堆研发上遥遥领先,而中国才刚刚准备“起跑”。那年春天,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年轻人,来到北京昌平燕山脚下的“200号”——清华大学原子能科学实验基地。
200号基地年轻的建设者
“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他们用青春和理想践行着这一豪迈誓言,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运行的反应堆。
开新局是一种主动选择,体现了一所大学永远向上的责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要“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大力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局面。
195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学生研究密云水库的设计图
工地当战场,一线当课堂。195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教师和毕业班的同学们共同参与北京密云水库建设,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为实现“燕山怀中一泓水,润泽京华千万人”的佳话贡献了清华力量。
“‘芯片学院’来了,太提气!”“清华好样的!”“希望未来再也不怕被国外技术 ‘卡脖子’了”……110周年校庆前夕,清华大学宣布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鼓励。
上至火箭、卫星,下至手机、电脑,作为电子产品的“心脏”,集成电路已成为当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但我国这一领域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总体处于中低端等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长期受到打压和制约令国人如鲠在喉。
集成电路学院聚焦学科前沿、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积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以求从根本上解决“瓶颈”问题。它的成立,是清华瞄准重点方向、发挥学科优势,攻坚克难、勇开新局的一个代表。
首任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不是简单的“挂个牌子”,而是“要进行一次变革”。
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
集成电路学院正在大力探索“1 N”联合机制:“1”是指集成电路学院由原微纳电子系与电子系联合共建,“N”则是指多学科交叉融合。未来学院将在教师聘用机制、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积极创新,与相关院系设立交叉研究中心,逐步构建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的新局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皆转化成当代清华人勇开发展新局、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
汲取经验:因势而动,破变局行而不辍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砥砺奋进开新局,注定是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艰辛过程。
开新局必先知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规律、把握大势,才能认清努力的方向、抓住突破的机遇、找准破局的关键。党史学习教育正是打开历史宝库、从中汲取经验方法的一串钥匙。
其中一把关键的钥匙,就是勇于找问题、明方向的“自我革命”。
清华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表示,在伟大的自我革命中强体魄、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开新局,才能使党真正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党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
在清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时任党委书记陈旭也向全校发出号召——“要抓住难得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找原因、挖根源,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整改、抓落实。”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分析总结了在学风传承、研究生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方案。
同时,一场场剖析深刻、“辣味”十足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全校各党支部热烈开展,成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会前,各党支部扎实开展学习,广泛谈心谈话;会上,党员认真对照检视,深刻剖析问题,真刀真枪、见筋见骨;会后,各党支部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全校1077个党支部、23000余名党员全部按要求如期完成组织生活会,各党支部共制定2950条整改措施。
如何破解前进路上的难题瓶颈?如何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如何做好学生职业发展引导?如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各单位聚焦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师生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104个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完成132个课题,切实抓痛点、解关切、办实事,坚持把“问题”当“课题”解。
校领导班子成员盯住一系列“重头戏”和“硬骨头”,每人确立一项课题,深入一线完成调研,形成政策建议。
通过开展持续推进、多种形式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学校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难题、打通了一批堵点、理顺了一批机制。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成就新的发展高度。”邱勇坚定地说。
一轮轮“自我革命”、一次次“整改行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其中,社科学院党委首先就“社科师生2021十项关切”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积极响应和努力解决师生们提出的学术评价措施、教师职业发展等问题的同时,社科学院党委还敏锐地观察到一个问题——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形成合力不够,而这关乎到如何建设新发展阶段社会科学“清华学派”的重大议题。
学院党委当即抓住“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个牛鼻子,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研讨、征求意见。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社科学院汇聚起集体智慧,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清华学派、清华风格、清华路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共识——坚定秉持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社会科学“清华学派”的使命,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强调现代科学方法、以学科交叉推动学科创新。
积累硕果:谋势而为,开新局激发活力
潮头风正劲,扬帆开新局。过去的一年,清华始终把稳舵、定准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锐意进取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全面开花,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
清华大学牵头研发设计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世界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实现领跑,作为自主研发核能技术的“拓荒者”、老校长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
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汇聚多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获批上市,清华作为参与“科技冬奥”项目最多的单位助力北京冬奥圆满举办,一系列重要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
与广东省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青海省政府签署“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合作协议,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着力建设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和示范站,牵头组建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继续定点帮扶云南省南涧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获评2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成立求真书院、量子信息班、强基计划古文字班,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清华共识》并倡导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发挥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等由清华发起的全球性高校组织作用,在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以自身的探索为全球议题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
这是拼搏创新的清华精神,是催人奋进的清华力量。
启动实施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这一年,清华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和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密切结合——
注重顶层设计、“三下三上”打磨,审议通过《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采取多项行动计划逐一细化落实。
深入一线师生、充分调查研讨,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发布《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2030创新行动计划》《2030全球战略》,编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中长期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擘画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这是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作出的重要部署,亦是清华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个缩影、一声声号角。
尾声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历史,从党史中读出是非对错,提炼自信勇气,领悟思想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锚定前行的方向。
一年一度花开盛,风光不与彼时同。2022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
北京如期成为第一个双奥之城;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学校筹备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深入谋划部署未来发展。
面向新百年的第二个十年,清华大学将把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的经验智慧转化为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务实举措和壮志豪情,以奋进的姿态开拓学校改革发展新格局,为构筑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
●
●
文 | 刘书田
封面图设计 | 贺茂藤
排版 | 龚昕冉
编辑 | 赵姝婧
★
精
彩
回
顾
★
我能报清华强基计划吗?点击查看解答!
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又有8名清华学子入伍!对比照来了
清华五道口!是打卡圣地,更是神秘的“金融黄埔”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