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哪有好吃的特色美食(谈保定美食地方风味在保定)(1)

保定,古称保州,自古以来是军事重地,兵家必争。宋朝边将杨延昭曾镇守保州至鄚州一线,号称三关口。北洋军阀时代,吴佩孚曾在保定练兵。民国以来成为文化城市,一九三〇年,我到保定的时候,只有十几万人口,就有十三所学校,还有一个河北大学。

保定是一座古城,因此在生活方面也有它的特点,古人有云:保定府三桩宝,铁球、糨糊、春不老。当我到保定的时候,铁球、糨糊已不知所云,春不老尚存,但我没有感到它有什么特点。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后,工作紧张,下午外出工作,伙房发伙食费,晚饭走到哪里,在哪里吃,因此有机会领略保定吃食的特点。

“第一春饭店”,是冠盖往来之地,穷学生无与问津,今不复存。

“马兰斋”的烧鸡,是自古有名的,特点是味美而烂,拿在手里一抖就散了,解放后尚有出售。据说现在还有,只是已无当年风味了。

西门外桥头,有两间水榭,一间厨房,一间门面。一间门面里,实际上只有三张桌子,几条凳子,是一家回回馆,卖羊肉包子,二大枚一个,特有风味。吃醋和大蒜不要钱,因此我就多吃蒜、多喝醋。跑堂的老头很不高兴,瞪直眼睛说:“吃醋多了不香呀!”我没有理他。

离此不远,有一家小饭馆卖炒饼,很有风味。十两饼两拿着,已经能够吃饱。实际上十两炒饼盛在一个碗里就可以了,两拿着就是盛在两个碗里,以防老板偷工减料。这家饭馆已不复存在。

南大街路东,有一家饭馆卖牛肉罩饼。把大饼撕在碗里,切上几片牛肉,用牛肉汤淋过,吃起来味美而醇。现在已不复存在。

“槐茂”对过有一家小馆子卖白肉罩火烧:把火烧撕在碗里,切上几刀白肉,几刀生葱,用肉汤浇过,吃起来味美而鲜。现在已扩充成了大饭馆了,罩火烧却已不复有当年风味。

“白运章包子铺”,原在天华市场内,是保属有名的,卖羊肉包子,一大枚一个,一碟盛五个,味甚佳。美中不足的是顾客太多,吃一顿饭需要两个钟头,太费时间。吃完两个包子,醋碟里就满下子油了,碟子摞了一大摞。最后喝碗小米稀粥, 搁上一包白糖。这一顿饭需要两毛钱。

现在白运章包子铺和望湖春饭庄搬在一起,小包子改成大包子,无油无味,名不复存,实亦所亡。

过去的天华市场南口,有一个小馆子卖勺拌饸饹,后来卖勺拌面条,别有风味,今不复存。

槐茂酱菜过去是有名的,而且有特点,今已不复存在。门口的大槐树也没有了。既无当日特点,亦无当日风光了。

当时,马兰斋的煮鸡和保定酱,车站常有出售。现在已销声匿迹。有时有售,力无当年风味。

社会主义时代,吃食大众化是需要的,因为吃的人数多了。但吃食的风味应该保持,只可每况日上,不可每况日下。因为这是一种文化生活,地方风味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应该细心留传。

节选自梁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