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
成龙1985年的电影《警察故事》中那场经典的商场打斗戏在动作电影历史上的地位,就等同于交响乐领域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这部电影展示了惊险精彩的特技镜头和人物的心理描绘,在成龙作为电影动作明星大展拳脚之时,那张无所畏惧的面孔背后是成龙特技团队(成家班)的支持和保护,他们共同呈现出这部非凡的电影。作为成龙的团队,成家班是一支专业系统化的特技团队,他们的人数是成龙普通随行人数的二倍。成龙的《警察故事》及其1988年的续集电影都曾面临着极大的拍摄难度,但是依然取得了成功,这些作品中的核心思路是将平民主义和反权威的思想作为了思想框架,再结合一个身体正值巅峰状态且本就是草根出身代表的动作巨星,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功也就都说的通了。
《警察故事》结尾高潮部分的追逐戏长度大约在7分钟左右,从开始到成龙最后从八十英尺高处沿着挂满灯泡的绳索穿过购物中心的那个经典镜头,各式各样的特技镜头让人目不暇接:从高层的自由落体,汽车开进挤进自动扶梯之间的空隙,体育用品商店里的骑行,从破碎的玻璃展示柜穿过到水中 。很多剧组成员都笑称这部电影为“玻璃电影”。在这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成龙通过一个小窗格直接落入一个电话亭中,这让他的手掌因为剧烈的摩擦和灯泡的碎片被撕裂开,他的两节脊椎骨几乎粉碎性骨折。但是在这个长镜头里,他在几乎落地的同时,就已经立刻站起来并且继续紧追不舍。
成龙最新的自传《Never Grow Up》提到了他和洪金宝在1985年合作的《龙的心》中的一场夜戏。当时香港电影的节奏是很疯狂,但成龙在这段时间里却格外地努力工作。奇怪的是,虽然成龙成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他一直没有个明星的架子,并且试图尽可能多地利用自己打星的身份去探寻塑造更多角色可能,而不是拘泥于那些大同小异的角色。成龙,又名陈港生。他1954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父亲名为房道龙,母亲叫陈莉莉。正处于内战时期的他们在法国大使馆找到了厨师和家政的工作。1960年,他的父亲去往堪培拉那里的美国大使馆工作时,他的母亲很快也跟着父亲去了澳洲,把成龙留在了国内。由于成龙被父母认定是一个过分活泼又精力旺盛的孩子,他被送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培养学生们曲艺演唱和各种功夫的寄宿学校。
成龙在学校的十年里,每天都会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一点练习踢腿,翻筋斗和登台表演等技能。中国戏曲学院的生活很艰苦,体罚也很常见,但这些日子为成龙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在学校里不仅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还认识了许多的朋友。比如七小福之一的元洪,也就是后来声名鹊起的洪金宝。洪金宝在觉得学有所成后选择了离开学校,而因为腿部骨折养伤的原因迅速的增重,阴差阳错的将自己学到的功夫和杂技结合起来,在正处于上升期的香港动作电影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收获了名气,他也允许自己的老同学们效仿和学习。
成龙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动作电影圈里跑了好几年龙套。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组的其他职位,只要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成龙在1973年的《龙争虎斗》中短暂地出镜过,饰演了一个被李小龙折断脖子的人。正是在与独立制片人吴思元合作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在1978年上映的《蛇形刁手》和《醉拳》里强烈而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反套路的动作喜剧风格,并且大获成功。李小龙的动作干脆优雅,像乐队里的指挥家一样控制着打斗动作的节奏。而成龙则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即兴的演员,用他的身体来思考和躲闪,用他在路上偶然发现的任何日常物品当作武器来设计动作。观众极其认可这种新鲜又有趣的风格,在成龙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明星而不用再跑龙套了。
和其他70年代末的香港电影明星一样,在他巩固了自己在华语电影圈的名声和地位之后,他也像李小龙一样,把目光转向了美国的电影市场上。他在这方面早期的作品有1980年与《龙争虎斗》导演罗伯特·克劳斯合作的《杀手壕》,1981年哈尔·尼达姆导演的《炮弹飞车》。这两部作品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创造力上都乏善可陈,成龙在香港电影中得心应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风格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被广泛认可。
成龙电影都看了好多遍,其中最喜欢的要数警察故事这部了!那时的成龙还是个年轻小生,却已经塑造了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那时即使化妆服装都没现在丰富,依然挡不住张曼玉和林青霞的美丽清纯模样!
太喜欢成龙的动作戏,他自成一派的打斗戏总是让人心生感慨,怎么会有这么灵活的人,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他的防御和武器,巧妙的和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让打斗戏不只是单调的动作对打和招式比拼,而是变成了一种你追我躲,你打我防的斗智斗巧,让打戏变成了一种更加趣味性的桥段,更通过成龙大哥的演绎将笑料添加其中,不再是枯燥的打来打去,而是充满笑点的“猫和老鼠”,精彩!
然而,现在再看却多了几分惆怅,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让一部部电影经过岁月的洗礼变成了经典,却也让一位位电影人变成了老前辈,岁月虽逝,经典永驻,也是一种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