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勤刘培永近年来,甘肃国税围绕总局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甘肃大企业的特点,顺应大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体系创新,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研发信息平台为支撑、深化风险管理为抓手、强化税源监控为基础、优化个性服务为推手,在大企业税收工作中不断突破瓶颈、推进改革、拓展思路、强化管理、探索构建符合甘肃实际的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新格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税务强化大企业数据管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税务强化大企业数据管理(甘肃国税探索构建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新格局)

税务强化大企业数据管理

李建勤刘培永

近年来,甘肃国税围绕总局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甘肃大企业的特点,顺应大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体系创新,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研发信息平台为支撑、深化风险管理为抓手、强化税源监控为基础、优化个性服务为推手,在大企业税收工作中不断突破瓶颈、推进改革、拓展思路、强化管理、探索构建符合甘肃实际的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新格局。

抓改革,强化顶层设计甘肃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大企业一直是甘肃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省75%以上的国税收入来源于占企业总户数1.14%的大企业。大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卷烟、电力、冶金、煤炭、金融等行业,六大行业入库税款占到了大企业入库税款的80%。大企业收入占比和行业集中度“双高”的税源结构,决定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是国税部门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在原有体制下,征管资源配置与大企业跨区域、跨层级管理的特点不相匹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人力资源、监管模式和技术手段等相对落后,影响和制约着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省国税局党组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全省大企业税收改革发展大局,系统上下齐心协力、精准发力、锐意进取,自2014年年初拉开了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改革的大幕。

结合甘肃实际和大企业特点,省国税局党组研究确定了“12366”的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改革思路。一个问题作导向。始终围绕大企业税收工作“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上下求索,克难奋进。双轮驱动建体系。把理顺体制机制、构建业务体系作为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同步推进,相辅相成。三个转变促改革。更新管理理念,逐步实现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户转变、

无差别管理向差异化管理转变、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转变,创新方法,深化改革。两抓两控两提高。抓紧大企业这个“关键少数”,牢牢掌控税收工作大局,提高工作站位;抓住企业总部这个“龙头”,全面掌控整个企业集团。两升两降两受益。通过深化改革,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实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双赢。

根据既定思路和改革需要,首先按照“集团 规模 特 殊类型”的方法,国地税联合确定了由总局千户集团企业、省局列名企业、上市公司和重点税源四部分组成的全省大企业名册,使大企业总数由原来1754户增加到2608户,扩大了大企业服务与管理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省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探索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改革实施意见》2个综合性指导文件;制定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方案、大企业认定标准和名册管理办法、专业工作团队组建和运行办法、国地税联合工作规程、个性化纳税服务实施意见、大企业税源监控指导意见等9个配套性落实文件。“2 9”的制度体系,系统设计、全面布局了全省大企业税收改革创新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核心业务,促进了工作落实。

抓保障,理顺体制机制根据全省税源分布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组织机构体系。省级层面,2014年2月成立全省大企业税收管理领导小组,由省局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改革布局、工作谋划、协调推动和督促指导等;9月将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处的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能划转到省局直属税务分局。市级层面,2014年6月在大企业税源集中的8个市局成立直属税务分局,2016年6月将分局原来承担的国际税收管理职能划转到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县级层面,设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调整优化管户结构,对大企业实行集中管理。

针对大企业管理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一方面,将具有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分析、信息技术等不同特长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大企业管理岗位。省市两级大企业税收工作人员由原来的76人增至146人,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律师等“三师”资格的人员由原来的10人增至25人。另一方面,选拔行业管理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业务骨干,组建“1 7”的百人专业工作团队。1个综合工作团队主要负责落实重点工作项目,石油化工、电力热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焦化、金融保险、卷烟等7个行业团队主要负责全省重点行业管理。“岗位基本力量 专 业团队支撑”的人员保障体系,改变了以往大企业管理“单兵作战”的困境,解决了税企能力不对等的问题。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顺利开展大企业税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近年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甘肃国税逐步建立了“属地入库、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新格局。这种新格局,解决了管理不适应的问题,既符合甘肃国税的实际,也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职能设置扁平化。针对大企业集团跨区域经营、跨层级管理、生产经营远程控制、信息数据总部集中等特点,强化省市两级的工作职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省局做强、市局做大、人员配精、业务做实”,大企业税收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不断提升。二是省市两级实体化。系统管理和具体落实相结合。省局负责全省大企业税收分析,直接承担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重点企业的税收风险应对,市局负责本地区大企业的税源监控和其他企业的税收风险应对。专业化管理和实体管户相结合。根据大企业户数少、税收多的特点,省局和部分大企业税源集中、收入占比高的市局直接承担实体管户工作,管理对象重点为企业集团总部、省级成员单位和本地个别税源大户。三是工作运转一体化。根据大企业业务多、规模大、情况复杂、信息化水平高、总部管控力强等现状,省局统筹整体工作,各级共同落实工作,全面打造“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一体”的工作模式,实现国地税一体化、省市县一体化、各部门一体化。

抓支撑,研发信息平台针对大企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税务机关征管数据分布分散、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税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运用“互联网 税 务”的思维,组织人员编写业务需求,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经过系统测试、试点运行和操作培训后,全省“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于2015年年底成功上线。平台设置了基础信息、日常管理、综合管理、动态监控、查询统计、个性服务、系统管理等7个一级模块,操作方便、功能健全。

平台的上线,为顺利开展大企业税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健全了大企业名册体系。更新维护全省2608户大企业的名册信息和集团族谱,梳理成员企业间的层级关系,理清组织架构,建立了树形结构框架的名册体系,实现了对大企业的“卡片式”管理。二是建立了“一户式”基础信息库。通过系统内部提取、企业财务数据采集、网络抓取、部门交换等方式,广泛收集税务端、企业端、互联网和第三方涉税信息,建设大企业数据仓库。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全方位的查询统计功能和图表式的展示结果,大大减轻了税收分析的工作量,全系统已累计形成129篇税收经济和管理效应分析报告。嵌入平台的指标模型、风险特征库等技术工具,对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和税源监控等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政策文件、管理指南、电子档案等基础资料库,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在线支持。

抓重点,深化风险管理积极总结近年来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吸收以企业集团为单位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2016年甘肃省国税局按照总局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层级的要求,上收税收风险分析权限,省局集中开展分析,根据风险程度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省市县三级分别应对。风险分析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但目前信息资料有限、数据质量不高、模型工具欠缺等问题,往往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实际成效不明显。省局引入军事理念,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一方面,打会战,开展全面风险分析,对所有企业实现战略包围。以省局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科学设计“通用 行 业”分析指标,运用计算机对561户省级大企业实施风险自动扫描,选择确定48户中等以上风险企业。抽取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通过人工专业复评的方式,对48户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案头审计,发现企业税收风险点418个,涉及金额5.62亿元,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现场核实。另一方面,出奇兵,开展重点风险分析,用特种部队实施定点出击。分析瞄准大企业重点事项和高风险事项,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根据基层反映的疑点线索,调研获取第三方信息资料,组织开展3家电信企业出售资产专项风险核查,企业已补税2.74亿元。通过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同花顺、大智慧等股票交易软件,以及互联网的各类搜索引擎、专业网站、股吧、论坛等,广泛收集上市公司股权变动信息,结合企业纳税申报资料,锁定企业涉税疑点,组织开展大股东减持上市公司股票专项风险核查,已有2户企业补税0.76亿元。省局及时向总局报告了以上2个重大税收风险事项,提供了大股东减持股票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和典型案例,并配合总局调研组在甘肃省对3户企业进行了重点解剖分析和一线延伸取证,主动参与到总局的分析工作当中,积极协助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开以上2个重大事项的税收风险核查。

今年上半年,通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堵漏增收,累计入库税款4.38亿元,为组织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以较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收入效益,也找到了全面管控大企业的有力抓手。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开展风险应对时主动发现1户企业因申报失误多缴税款1588万元,经过核实处理,为企业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抓基础,强化税源监控积极研究和不断丰富大企业税源监控方法、技术工具和指标体系。动态跟踪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资产变动等基本情况,分类梳理变动特征、风险表现及识别方法,设置90项分析监控指标,建立23个行业的税收风险特征库和分析监控模型。引入阿伏伽德罗公式,建立燃气供应业评估模型;引入方差数学理论,运用六因素分析法建立油田企业税收监控模型。综合原油市场价格、购进量、结构调整和成品油市场价格、综合收率、结构调整等六个因素,强化分析评估,预测税收收入规模和税源变化趋势。

运用各类工具模型,不断提升大企业税源监控水平。加强税源整体监控。根据监控分析结果,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对一般事项由主管国税机关进行风险提醒,对异常事项组织人员实地核查或纳税评估。加强重点企业监控。紧抓集团总部、税源大户、典型企业、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或发起应对任务,以点带面、辐射全部。加强重大事项监控。紧盯企业的合并重组、资产划拨、对外投资、关联交易、资本运作等重大事项,及时跟进管理。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40户企业,分户建立监控台账,动态跟踪记录企业的股权变动和股票减持信息,督促企业依法纳税,严防税款流失。通过强化税源监控,大企业的税收收入持续增长,比重逐年递增,税务部门掌握了组织收入的主动权。2015年全省完成国税收入676.31亿元,同比增长14.48%,增收88.54亿元,其中大企业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0.78%。今年上半年,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大企业税收收入仍然实现增长,增幅1.46%,增收3.71亿元,为全省实现收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健全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体系。建立常态化调研走访机制,走上门排忧解难。各级“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大企业,问需求、提建议,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题。针对煤炭企业煤价下跌、资金紧缺的困难,向总局提交了减轻企业税负的专题调研报告,国家出台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建立高层对话制度,请进来交流沟通。组织召开大企业税企高层恳谈会,邀请企业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共谋税企协作之事,共商税收风险防控之计。建立税企联络制度,点对点贴近服务。为2608户大企业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税企联络员体系,实现税企之间沟通交流的无缝衔接。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手挽手防范风险。指导白银公司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与金川公司联合编制增值税管理核算范本。组织开展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和测试,出具税收风险防控建议书。1户企业根据建议书梳理纳税情况,自查补税0.62亿元,并及时调整财务核算方法,规范税务处理流程,防范了由集团层面整体设计引起的制度性和系统性风险。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应诉求助力税改。今年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以来,针对金融保险企业分支机构多、税控发行任务紧的诉求,省局集中发行税控设备417套,确保企业5月1日顺利开票。及时协调批准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的申请,降低企业核算成本。编写银行保险证券业、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营改增税收指引,为企业准确核算提供政策指导。优化日常纳税服务,夯基础提升水平。在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等日常事项方面开辟大企业“绿色通道”,在兰州石化、酒钢集团等大企业推行驻厂定点服务,现场办理各项业务。通过实施精准服务、个性服务、政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与大企业普遍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和融洽的税企关系。

在对大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的同时,研究大企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把大企业数据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坚持从税收角度开展经济效应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以税资政,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升了工作站位。全省大企业税收工作先后得到了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咸辉以及副省长黄强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15年甘肃国税大企业税收效应分析报告》被省委《送阅件》刊载,调研课题《从税收视角对甘肃省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建议》被省政府《甘肃情况》刊载,《营改增后饮食业税收征管对策》被省委政策研究室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