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字常用语1、吊儿啷当:此“成语”是指整天东游西逛,不干正事,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乡村无业游民的坏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东北万能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东北万能词(东北四字常用语)

东北万能词

东北四字常用语

1、吊儿啷当:此“成语”是指整天东游西逛,不干正事,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乡村无业游民的坏行为。

2、闹心吧啦:其实就是闹心的意思,坐不住、吃不好,心神不定。

3、破马张飞:形容东北乡村女子骂人、骂大街、与人打闹、疯疯张张地没个正行。

4、窝窝囊囊:此“成语”专门指的是东北乡村里在家里说了不算,当不起媳妇家,挣不来钱,难以养家糊口的男人。

5、磨磨叽叽:指的是东北乡村办事不利索,不能快刀斩乱麻,磨磨蹭蹭的,火上房还不着急的为人处世态度。

6、鼻涕拉瞎:是指东北乡村的小孩子大鼻涕淌在脸上也不去擦洗,形容小孩子面部十分脏的意思。

7、急头掰脸:比喻生活在大东北这疙瘩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脾气酸性,好翻脸,一点小事就急挠挠的,不合群。

8、吭哧瘪肚:所谓吭哧是指说话时嘴和语言不利索,所谓瘪肚是指说话人肚子里没有什么知识。吭哧瘪肚就是指没有文化又嘴挪的人说不出什么子午卯酉来,费劲巴拉又说不明白。

9、支楞八翘:指的是东西捋顺得不规矩,横七竖八的,瞅着不顺眼,有点别扭。

10.老天扒地:指的是生活在大东北地区的老年人年龄既大,身体状况欠佳,生活还十分困苦的一种生存状态。

11、整个浪儿:这个“成语”在东北地区经常能听到,是“全部”的意思。

12、劈哩扑咙:指的是大东北的人们走路、做事、搬运东西等着急忙慌,非得弄出一点响动来,不是那么太稳当。

13、皮儿片儿:形容东北地区老百姓家里非常脏,东西放置非常凌乱,没有下脚的地方。

14、七吃喀嚓:指的是办事果断,干脆、利落,从不磨叽。

15、虚头巴脑:指的是嘴上嘘寒问暖,什么事都可以做,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兑现诺言,净用嘴支着,不办实事。

16、五迷三道:指的是每天晕晕乎乎,头脑总是不清醒,特指酒后糊了巴涂的,啥也不知道。

17、犄角旮旯:指东北乡村老百姓屋里或院子里的边边角角,角角落落。18、浮溜浮溜:形容装在容器里的液体已经太多了,都要漾出来了。

19、水裆尿裤:形容过去的东北乡村人们穿着上不拘小节,裤裆大,走路难看的意思。

20、秃噜反仗:指办事反反复复,不行还行,行还不行,最后还是不行。21、嘎巴业长:形容东北地区乡村里的小孩子不干净,浑身造得鼻涕拉瞎的,瞅着膈应人。

22、班大班儿:亦称班儿对班儿,指年龄接近相仿的人。

23、黑不溜秋:指的是浑身黢黑黢黑的,和正常人相比可惨了去了,和非洲的刚果人差不多。

24、抠抠搜搜:指的是兜里有钱不愿意往外掏,做事不大气,处处显着小家子气。

25、吵吵巴火:指的是一帮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吵嘴,充满了火药的味道,谁也不服谁。

26、武武玄玄:指的是办事忽忽悠悠,说话不知道是真是假,这种人是不值得相信之人。

27、油渍马哈:指的是大东北地区乡村人家穿的衣服和生活用具上面油腻腻的,不干净,看着恶心和心烦。28,、烟囱塞子:形容过去的东北乡村小孩子造得埋了咕汰的,像房子上的烟囱塞子一样,里外黑黢黢的。

29、甜了吧嗦:指的是东北乡村有些人能说会道,嘴甜,说话糖度太高,让人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是指食物。

30、豁牙露齿:原意是指牙齿不全,里出外进的。比喻大东北乡村中有些人说话颠三倒四的,说不明白,而且说不到点子上。

31、拔犟眼子:指的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在一起就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各说自己说的都是对的,找各种理由说服对方。有时弄得是面红耳赤,充满了火药味,甚至因言语不合会大打出手,斯巴在一起。

32、二虎吧唧:指的是人有点缺心眼,说话愣愣吵吵的,办事虎头蛇尾的。还有俗语称为“虎了吧唧”,也是这个意思。

33、屁了嘎叽:指的是小孩子调皮、捣蛋,好整恶作剧。

34、吱喳火燎:指的是东北乡村的妇女遇见事就咋咋呼呼的,谁也惹不起,挺能得瑟的那种性格。

35、纸包纸裹:指的是对一种东西感到非常珍贵,稀罕吧嚓、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好,保存下来。

36、破衣喽嗖:指的是人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37、皮了嘎叽:指的是东北乡村里那些非常皮实的、一点也不娇滴滴的那种小孩子。

38、摺摺巴巴:指的是东北地区老百姓穿的衣裤上面抽抽巴巴的,都是横竖的印子,

39、自自扭扭:指的是让一个人去做什么事情,而他却不情愿去做,寻找各种理由往外推辞。即使去做了,小嘴里也是嘟嘟囔囔的。

40、浮皮潦草:指的是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实际。

41、呼哧带喘:指的是人着急去某个地方,就急匆匆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赶着,等到了目的地,累得已经是喘不上气了。

42、齁喽气喘:指的是老年人由于气管不好,咳嗽中带痰液,有时还气不够使。是过去大东北地区患肺炎的一种典型症状。

43、大的呼的:指的是人不拘小节,做事随便,经常违背别人的意愿,不尊重他人。

44、二八扣儿:指的是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保准,好说大话,吹牛皮等那样的人。

45、八成是的:八成,不是十成,就不是全部。“八成是的”在东北民间是“差不多”的意思。

46、歘尖卖快:指的是东北乡村里那些事事显欠,出尽风头但又做不好事情的女人。

47、提溜算卦:这句“成语”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大东北地区的小孩子穿的衣服不合身,有些甩裆尿裤的,离远一瞅扣子和衣袖提溜当啷的。其二是指过去的日子里,东北乡村秋收时,老百姓身上背着、胳膊上挎着、手里拎着农作物往家赶,是为提溜算卦。

48、稀里马哈:指的是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糊了巴涂的一类人。

49、得得嗖嗖:指的是东北地区有些人事事能显摆,咋咋呼呼的,自己觉得比他人强,其实不然。词句“成语”和东北人经常说的“得瑟“是一个意思。50、乌噜嚎疯:指的是东北地区某些女人,由于被别人气得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有点气急败坏的样子和歇斯底里的态势。

51、吆五喝六:指对下属随意指手划脚,吩咐做一些事情,必须得听从。

52、往那一矗:指的是反应迟钝,不会来事,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种人。

53,、三吹六哨:指的是一天吹吹呼呼,净说大话的人,要是按照所吹嘘的,那能耐可大了去了,其实不然。

54、横踢马槽:指的是东北乡村里的半大小子不听从管教,在家里和外边无拘无束,什么坏事情都敢干,甚至有的孩子还打爹骂娘,牲口霸道的。

55、捯饬捯饬:指的是东北乡村的女人们临出门的时候梳洗打扮。

56、扬二翻天:指的是过去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造得皮儿片儿的,一点都不规整。

57、毛楞三光:指的是东北乡村的小孩子做事情时毛毛愣愣的,一点都不稳当。

58、暴土扬长:指的是过去的年代,在东北乡村里许多的农民兄弟姐妹从大地里干完农活后回到家,身上尽是一些草沫子和尘土,抖落身上的衣服会冒出一股烟来。

59、稀罕吧嚓:指的是东北地区的小孩子冷不丁得到一件东西视为珍宝一样,小心翼翼放起来。还指的是那些大人对小孩子的亲昵行为。

60、挨呲没够:指的是东北乡村的小孩子们经常做错事情,常常会遭到家长的批评和斥责,而小孩子们却皮了嘎叽地也不当回事。

61、鼓鼓囊塞:指的是过去大东北乡村里的小孩子衣服和裤子兜里揣得东西太多了,都塞不下了,鼓鼓囊囊的看着让人十分扎眼。

62、扬了二正:指的是人干活累得不行了,走路都要散架子了。

63、泥头拐杖:指的是人走路非常费劲,造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

64、二虎吧唧:指的是人有点缺心眼,做事情和正常人不一样。

65、窝吃窝拉:指的是家里有瘫痪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只能在屋里。

66、急了拐弯:指的是过去大东北乡村里的街路很少有直行的,都是一个弯,又一个弯,拐得让人直发蒙。

67、愚囊不喘:指的是人愚钝、窝囊、不出头,遇事总是退缩,特指过去东北乡村里的部分女人是愚囊不踹的。

68、五马长枪:指的是人嘴上说话不老实,手中还带着一些家巴什,吵吵巴火的前来兴师问罪,好似要打仗似的,言语中充满了火药的味道。

69、直吧愣登:指的是人非常实在,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从不藏心眼,心里永远也藏不住事,说出来才感到心安理得。

70、筋鼻瞪眼:指得是人不是好出,筋着鼻子,瞪着眼睛满脸扭曲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