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就会发现,雍正是一个恩怨极其分明的皇帝,站在自己这边的,会大加恩宠,反对自己的那些人,就会坚决整治。比如说雍正对待弟弟胤祥,可以说做到了无以复加的恩宠,此外,对胤祥的一个女儿也非常宠爱,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

历史上雍正最好结局的妃子(雍正最宠爱的公主)(1)

1、亲王之女

雍正在做皇子时期,福晋们先后生下四个女儿,但只有第二女和硕怀恪公主活到了成年,其他的都早年夭折,并且这位第二女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只活了23岁,雍正继位后追封这个成年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序齿为大公主。

雍正继位后,身边已经没了亲生女儿,这对和亲蒙古来说大大不利,于是便将三个兄弟的女儿收为养女,第一个是废太子允礽的女儿和硕淑慎公主,序齿为二公主,第二个是庄亲王允禄的女儿和硕端柔公主,序齿为三公主,第三个便是怡亲王胤祥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序齿为四公主。

和惠的父亲胤祥可以说是雍正朝的一位大人物了,胤祥在早年非常得康熙宠爱,但在一废太子期间,因卷入夺嫡争斗而失去圣宠,并且还被短暂圈禁过一段时间。随后,胤祥又患上了一种顽固的病症,名叫鹤膝风,正是这种病症使得在康熙晚年出巡的皇子名单中,几乎找不到胤祥的身影,以致于人们才推测胤祥被圈禁了十年之久,这是不太准确的。

不过,胤祥在一废太子事件后失宠,终康熙去世也没有得到封爵,这倒是千真万确的。

雍正继位后,胤祥的春天才得以到来,他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封和硕怡亲王,成为雍正最信任的大臣,负责掌管国家的钱包户部。这么说吧,雍正新政的推行,胤祥可以说有一半的功劳。

当然,为了回报这个弟弟,雍正也给了许多恩宠,比如说将胤祥的母亲章佳氏追赠为敬敏皇贵妃并迁葬景陵地宫,开创了皇贵妃附葬帝陵的先例。再比如说除了胤祥本人的亲王爵位之外,雍正又给他赐封了一个郡王爵位,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荣耀。最后,雍正还把胤祥的第四女接入宫中抚养,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

历史上雍正最好结局的妃子(雍正最宠爱的公主)(2)

2、嫡福晋之女

和硕和惠公主的母亲是胤祥的嫡福晋兆佳氏。

兆佳氏是满洲正白旗人,父亲是尚书马尔汉,虽然不是来自什么豪门世家,但兆佳氏的父亲毕竟是朝廷大员,嫁给大清皇子,也说得过去了。

康熙四十四年,17岁的兆佳氏奉康熙之命,嫁给了皇十三子胤祥,对父亲指的这位嫡福晋,胤祥非常宠爱,婚后两人先后生下七个儿女,其中就包括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

刚才我们讲到,胤祥在康熙晚年不得志,正是兆佳氏的陪伴,才使胤祥度过了人生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也是在这段时期,胤祥才体会到了来自妻子的温情。雍正继位后,苦尽甘来,随着胤祥的得封,兆佳氏自然而然也成了和硕亲王的嫡福晋,这是她应得的。

从兆佳氏生育七个儿女,以及活到78岁的情况来看,这位亲王福晋的身体健康似乎是很不错的,这一点有点类似于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

历史上雍正最好结局的妃子(雍正最宠爱的公主)(3)

3、和亲蒙古

雍正的三个养女,和硕淑慎公主与和硕端柔公主都被嫁到了科尔沁部,只有和硕和惠公主被嫁到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

其实,从家世来看,和硕和惠公主的婆家很不简单,她所嫁的是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的儿子多尔济塞布腾。

多尔济塞布腾来自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为喀尔喀蒙古四部之首,对于喀尔喀蒙古的稳定来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此之前,康熙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已经下嫁该部,这位公主还有一个称号“海蚌公主”,一度权倾漠北,和惠公主再次嫁到该部,无疑是一种传承的象征。

雍正七年,和惠被养父雍正封为和硕公主,嫁给了多尔济塞布腾,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两年,和惠公主便死于喀尔喀,留下一个幼子,取名为桑斋多尔济。

和惠公主去世后,她的丈夫多尔济塞布腾紧接着被册封为世子,但却在雍正十年因为父亲丹津多尔济冒领军功而被牵连,被削去了世子爵位,这位和硕额驸于雍正十三年去世。

不过,和惠公主所生的幼子桑斋多尔济身份尊贵,于乾隆三年从祖父丹津多尔济那里承袭了喀尔喀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此时的桑斋多尔济还只不过是一个八九岁的少年而已,由于桑斋多尔济父母早逝,乾隆便下令将这个外甥接到宫中抚养,还把慎靖郡王允禧的嫡长女嫁给了他。

虽然桑斋多尔济曾在乾隆三十年因与俄罗斯私自买卖交易而获罪,被革去了亲王爵位,降为郡王,但乾隆始终善待这个外甥,仅过了三年便令其官复原职,依然办理库伦大事。可见,不仅雍正对和惠公主非常宠爱,就连乾隆也对这个妹妹以及妹妹所生的外甥桑斋多尔济也十分关照。

历史上雍正最好结局的妃子(雍正最宠爱的公主)(4)

子辰说:

和硕和惠公主本是和硕亲王胤祥所生之嫡女,运气不错,伯父雍正继承了大清皇位,父亲胤祥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能臣,自己则被伯父接入宫中收为养女,封和硕公主。

而且,雍正还给这个养女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婆家,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扎萨克亲王,但不幸的是,这位公主依然没有逃脱早逝的厄运,年仅23岁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真是让人感到惋惜啊!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宗实录》《公主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