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5日讯(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记者 纪殿国 摄影报道)从3月25日至4月14日,家住芝罘区白石新城的市民纪女士一直奔波在多个部门,寻求开具一纸证明:证明她现在住的房子,就是2004年贷款买的那套房子。可是,她却在原开发商、房产交易中心、辖区派出所处处“碰壁”。这些部门答复说:找不到门牌号变更的原始档案,不能开具证明。

为了二套房贷,扯出16年前“糊涂账”

纪女士家要买第二套房子,在公积金中心审核贷款材料时,发现他们夫妇名下,除了现在居住的“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以外,相关征信系统里,还有一套2004年5月贷款的“新海阳 白石新城 1-XXXX号”(已经结清贷款)。

一个楼有两个门牌(同一套房子出现两个门牌号)(1)

一个楼有两个门牌(同一套房子出现两个门牌号)(2)

纪女士当年的贷款抵押合同

“我们当初通过开发商办理的首套房贷款,门牌号是开发商定的。后来房产证的门牌号,也是开发商定的。这两个门牌号就是同一套房子。” 纪女士拿出了2004年的贷款合同以及房产证。

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证明这两个门牌号就是同一套房子,否则等同于已经有了两套房子,再贷款属于三套房,按照规定不予受理。

自3月25日起,纪女士就开始了寻求开具这纸证明的苦旅。

求助原开发商、房管部门、派出所,全遭“碰壁”

“我首先找到小区物业,物业给我开了证明。证明‘新海阳 白石新城 1-XXXX号’现变更为‘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可是因为物业是后来换的,不属于最早期的物业,这样的证明,公积金方面不认可。”纪女士告诉记者。

由于原先的开发商已经更名,纪女士在居委会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原开发商更名后的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时间久远,查不到原始底案,公司现有的材料只是登记了“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没有“新海阳 白石新城 1-XXXX号”的记录。因此,原开发商拒绝开具证明。

无奈的纪女士又找到房产交易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经过查找档案,也没有找到门牌号变更的原始档案,也不能开具两个门牌属于同一套房子的证明。“房产交易中心给我开的‘烟台市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结果证明’里,我们家没有‘新海阳 白石新城 1-XXXX号’房子,但这个证明,没能起到证明两个门牌属于同一套房子作用。”纪女士说。

一个楼有两个门牌(同一套房子出现两个门牌号)(3)

“公积金中心说,这证明可以到辖区派出所去开,因为那里会有变更档案。”纪女士又找到社区片警,片警热心的向派出所领导汇报,可是经过户籍警察查找,也没有找到小区门牌变更档案。“派出所说,开发商来登记的就是‘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所以也没有办法出具证明。”

纪女士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多个部门都不能证明“我妈是我妈”。纪女士无奈向12345投诉。

经过协商用邻居证明替代,终于结束22天奔波路

4月14日上午,YMG 全媒体记者陪同纪女士再次找到位于芝罘区万达金融中心的原开发商。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和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可是我们现在的档案,只能证明叫‘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所以不能开这个证明。”记者询问可否查找一下购房收据之类的原始资料,该工作人员说:“找不到了,人员都换了好几茬了。”

YMG全媒体记者随后与纪女士来到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该管理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明需要证明的相关规定。该工作人员现场与纪女士所在社区片警通了电话,片警在电话中阐述了不能出具证明的原因。

“我们也遇到这种购房时和落户时门牌号不一致的情况,开发商可以出具变更证明,派出所、房管部门也可以出具证明。”该工作人员还向记者出示了两份分别由烟台高新区公安分局、开发商出具的小区名称门牌号变更证明。

一个楼有两个门牌(同一套房子出现两个门牌号)(4)

物业出具的证明

在交流中,纪女士身心疲惫,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经过协商,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工作人员表示,纪女士可以找两位邻居帮助证明“新海阳 白石新城 1-XXXX号”现变更为“芝罘区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并在物业3月25日出具的证明上签字。

一个楼有两个门牌(同一套房子出现两个门牌号)(5)

4月15日上午,纪女士持着邻居们的证明,来到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得到了认可。至此,她为了这纸证明,奔波了22天之久。

记者点评:

缘何为了一纸证明跑断腿?

在此次事件中,各方的说辞都有依据,好像难以与“不作为”挂钩。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这么多的单位和部门证明不了两个门牌号属于一套房子?这里面固然有资料缺失的历史原因,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两个门牌号同属一套房的事实,终归改变不了。

相关单位和部门如果能在积极主动一些,深入调查了解一下,在“大数据”时代,事实不难得到证实。但是,我们看到是,多个单位和部门并没有将工作触角延伸,没有关切市民面临的难题,让市民劳苦奔波了20多天。

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烟台市出台过“首接责任制”。2018年,烟台各部门还陆续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推进“一次办好”的服务举措,让老百姓的难题和痛点,得到有效解决。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实行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办法要求:不论“见面不见面”“跑腿不跑腿”“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窗口工作人员杜绝“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的工作作风。

现实中,老百姓对“少跑腿”的政务服务有着美好期待,期待有关部门落实好既有的服务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杜绝让群众“跑断腿”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