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寂寂围炉话蒋勋

初识蒋勋来自于他的那本书《孤独六讲》,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季节变换里的风中吟唱,他好像站在寒冬枯寂的江边看“千万孤独”的柳宗元在独钓寒江雪,他把一生的红尘历练都化作一刹那的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通灵的生命体,就像他常年佩戴的一方古玉,质朴温润,天圆地方,从远古中来又要到时间的尽头去,不早不晚,刚好遇见你,又带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去照见传统和未来。

蒋勋心忙(寒冬寂寂围炉话蒋勋)(1)

这是一个学会了欣赏自己的人,他又能学会欣赏白云、沧海、风吟、月沉、日暮......无数个自然过境的样子,是一个开始发现自己的人,会自然生长出锐利的眼睛,看生活,见人心。

后来喜欢书法,看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觉得有句话说到了我内心深处,他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练书法,用另一种方式与世界沟通,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几何美、力量美,用笔画点磨倾吐对世界的感悟,心中喷涌的性情,对远方的渴望,还有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

练书法的过程也是寻找自己倾听自己的过程,虽然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但总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意别人的眼光,忧愁不能精进,悲伤时间的虚度,既不能入乎其内又不能出乎其外,所以不能通达,写字无神韵无生气,徒具其表尔。

在头条连续看完蒋老师《中国美术史》,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再患得患失,写字也不是为别人,往大了说是沟通天地天人合一,往小了说,图自己高兴呗,可以谁都不喝彩,但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

蒋勋心忙(寒冬寂寂围炉话蒋勋)(2)

蒋勋先生常年佩戴一块长方形的玉,不明了的人以为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宝物,有一次做采访蒋勋就说这不是什么宝物,很普通的一块玉而已,只是这块玉在蒋勋眼里是美的,天圆地方的轮廓和朴素的质感,他很喜欢,所以常年佩戴。

在蒋勋眼里,美不是一件有标准的事,甚至是一件很自我、很孤独的事情。所以很多的艺术家会给人那么遗世独立的感觉,选择了尊崇自己的美,就必须走上一条孤清的路,比如曹雪芹比如苏轼,而且冥冥之中蒋先生与二位有着通灵般的相似。

蒋先生是一部大书,书中有这样几章耐人寻味。

1.与曹雪芹一样的正白旗籍

外祖家家世显赫,曾外祖父是满清最后一任西安知府,荣华富贵后是天南海北的没落飘零,尝尽了世间的辛酸苦辣,祖辈遭遇了辛亥革命,西安城被革命军攻进去,大肆搜捕满清旗人,战乱过后只剩下母亲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后来嫁给军人出身的父亲,以图自保,没料想四九年再遭离散。出生在古城西安的蒋先生两岁那年随父母辗转台湾,天生带着古典文人的气质,因为在乱世中出生,先天地继承了母亲忧伤的基因,造就了如今忧郁中又笃定的气质,像极了二百余年前的曹公。

2.与苏轼一样的一月八号生日

《中国美术史》讲到宋代文人的真性情,宋代极简主义朴素美学的瓷器,文人尚意的书法风格,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高贵的灵魂,那就是坡仙苏轼,有人告诉他,按阳历算来,苏轼的生日是一月八日,自己竟然奇迹般的有这样不朽奇缘,妙哉!蒋老师最爱“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贴》,那是苏东坡谪居黄州卧病在床用发抖的手写就的,背后是一代千古文人发出的生命最强音。

3.灵魂不灭,修来世因缘

蒋老师的母亲是在儿子的怀抱中温暖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就像小时候没有考好遭受父亲的责骂,而这时母亲给了一个拥抱,让五岁的他记住了母亲的体温,那是最好的宽慰和鼓励。如今的离别也是带着温暖的感觉而去,留下的记忆会是永恒,因为骨殖可以留下灰烬,记忆在,灵魂也还在。

来世还有缘,还会在某个有光的角落再次遇见,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蒋老师说:“我很感谢我母亲的陪伴,感谢我们一起做过的看似无聊的事情。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的人生梦想是“狂飙”,“狂飙”是生命飞扬的追求。感谢母亲记住了她青春时刻的热情、爱、与狂飙的梦想,并告诉我,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

4.不做文化部长,一介布衣听涛闻笛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文化经典的传播传承工作,他反复地讲苏东坡,讲竹林七贤,讲汉字书法之美,讲《红楼梦》,马英九曾经邀请他出任文化部长,但他拒绝了,转而推荐龙应台,他说他的性格不适合从政,而龙应台就很适合,因为儒家通常把人放到一个大的社会家国关系中去讲忠孝,但他只想做自己,有时候当春天来了,男女生都没有心思听课,那就索性不讲了,去大自然中,或者什么都不做,依然很快乐。

5.爱南朝,文化的偏安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永远承载着诗意,有着贯通天地山川的美,比如竹林七贤、王羲之、李煜。南朝在政治上、军事上一直是输家,但它赢了文化,赢了历史,而且南朝文化往往成为下一次国家统一时重要的文化指标:唐朝稳定之后,唐太宗最喜欢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北宋稳定之后,词的文学地位其实是由南唐李后主的作品带动起来的。人类历史上,成功的革命往往变成政治,导致杀戮或威权,而失败的革命却变成审美的革命,成为一种浪漫。

6.美学是感觉学

美学不仅仅只停留在视觉表面,人也不仅仅是视觉动物,还有听觉,蒋老师经常到太鲁阁大峡谷听万壑松风,为了感知嗅觉带着学生到台北市场蒙眼闻蔬菜鱼虾的味道,鱼虾的肉体不存但气味犹在,记忆犹在,灵魂也就在。还有味觉,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在他眼中,美学一点也不“高大上”,反而是“接地气”,永远跟哲学跟生活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