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眼界#8.20《道德经》逐句解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1)

解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语言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实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天下没有人能了解,没有人能实行。

言有宗,事有君:语言有宗旨,事情有要领。

宗:主旨,主旨。

君:主,主见,要领,关键。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正因为不能掌握宗旨和要领,所以不理解我。

夫:句首语气词。

唯:因为。无知:不理解,不能掌握宗旨和关键。是以:因此,所以

不我知:,不知我,不理解我。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很难得

希:稀少,难得。

则:效法,以为法则。贵:可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是因为圣人穿粗布衣服,而胸怀宝玉。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被同“披”。褐,粗布,指粗布衣服。怀玉:怀抱宝玉。这里指怀抱道德。

大意

我的话很易理解,很易施行。

但天下没人理解,没人去施行。

说话要有主旨,办事要有主见。

正因没人理解这个道理,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可贵了。

所以圣人总是身穿布衣而怀揣美玉。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2)

解读所得

法:借代:用“被褐”,穿粗布衣服,指代圣人衣着普通。用“怀玉”,怀揣宝玉指代圣人胸中有知识和才能,有大德。

事:道理简单,掌握不易。

情:怀才不遇的感慨。

人:所有人

理解: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执行。但是放眼天下,没有人能理解,不能被实行。

话有宗旨,事有要领。正因为人们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的人更是难能可贵,是因为圣人身穿粗布衣服却怀揣宝玉。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3)

这一章是老子自己的一篇感慨之作。他说自己话,好理解,也容易执行。

可是放眼天下,却不能被好好的理解,更是不能被实行。

接着解释说语言有宗旨,事情有要领,可是人们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了解我。言外之意就是我懂道。

然后又感慨:理解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更是难能可贵,是因为我穿粗布衣服却怀揣宝玉。

是说人们以貌取人,以言取人,被表象迷惑了。

从这简短的一章,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4)

一话好说,道理简单,可是理解难,执行更是不容易。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说,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执行。可是天下的人都不了解,更是不能执行。

有人说:“做成一件高事简单,难而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话能理解,可是能做到吗?不一定。

这个道理不是做好事,是坚持做好人,是持久做。

持久就难。

今天孩子五点半就爬了起来,而且主动的找我和他一起去跑步。

我第一感觉就是“太阳从西方出来的?”

然后跑步,读书,作业……

一个小时过去,全做完了。

吃饭时,我问明天还能起这么早吗?

孩子说,不能。

我说要是坚持,一番讨价还价,孩子勉强答应试试。

做一天容易,难的是持久,一个人容易坚持,难的是有其他干扰的事情发生。

所以说话好说,实行难。不是没有理解,是没有人长期执行。

有一句话很流行:困难的事简单做,简单的事经常做。

这是道法自然的道理。

比如走路,简单吧?若是要求每天雷打不动每天5000步的记录保持,你能坚持多久么?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5)

二道理有宗旨,做事情有根本、有要领。

老子说:“言有宗,事有君。”

就是说:言论有宗旨,事情有关键。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说话的人,一定要说话有中心,不能信口开河,乱说一通,说的话一定要有条理,有要领,不能调三挑四,乱七八糟。

听人说的人,听人说话要注意抓对方话语的中心;善于做事的人,能分清主次,抓住根本,省心省力。

比如你要领导汇报一件事情,你心中要打好草稿,或者写出书面稿子。找好自己的中心,重点。然后有条理的去说,去写。

在领取任务的时候,你要注意听取领导的话,找到领导的中心,然后要领悟领导安排的事情的根本和要领。

不明白的时候甚至可以相领导提问。

因为你只有听懂了宗旨,才能不会偏离中心太远,你只有知道了做事的根本要领,你才能直奔要点,上手快。

在听领导谈话的时候,你若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保持一种谨慎的心态,弄懂领导说话的中心宗旨,弄清楚领导安排的事情的根本和做事要领。

领导一定会对你看中,并敢于把事情交给你去做。对你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6)

三表象不代表内涵,以貌取人更是不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就连老子都感慨说:“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他感慨自己穿着普通,虽然胸怀宝玉,可是不为外人所知,他感慨自己说话简单,不为他人所了解。

这就告诉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会错过很多自己不想错过的事情。

在《史记》中记载孔子的一段事情,就说明了以貌取人的不对。

武城人,詹台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39岁。

他相貌丑陋,体态不雅。想要追随孔子学习,孔子以他资质低下。

可是詹台灭明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他往南游学到长江,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

他的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

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可见以貌取人的不对。

我们结识人,看人,就要警惕以言辞,以貌取人的弊端。

道德经七十二章感悟及个人理解(8.20道德经逐句解读知我者希)(7)

老子说:“知我者希,唯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老子感慨说,我身穿粗布衣服,怀揣宝玉,所以人们了解我的人少,能以我的主张为准则的人,更是难能可贵。

老子是说自己的大道,没有理解,没有人知道它身怀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