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运动锻炼作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健康加分点,其作用是相对的。

持续锻炼还是间歇锻炼(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运动锻炼)(1)

遗传特征(长寿基因)好且后天基本无重大负面影响因素的,可以不用看重运动锻炼;或者具备享有特殊医疗保障条件者,也可以将运动仅作为一个生活的调剂品。

然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松拥有,经济能力、认知水平、社会资源都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加成因素。

而现代人能摆脱后天负面影响的有多少呢?此时,运动锻炼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相对于健康,运动锻炼的作用就相当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查漏补缺,运动锻炼成了人人都需要的:少儿需要夯实身体素质基础、中青年需要保持身体活力、老年人需要改善退行性生理变化。

运动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导致真正落地相当曲折艰难。

首先是观念。

在现实中,对运动锻炼与健康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赞成者以“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自己的行动纲领,以现代各种体育健康理念为引导,践行“我运动,我健康”;反对者以“生命在于静养”,“千年乌龟万年鳖”为理论体系,用各种运动锻炼中的意外事故为论据,身体力行的贯彻养生方法。

其次是实践。

现实中,通过运动锻炼得益与受损的比例目前不得而知。如果考虑“静养派”的重要论据:运动锻炼过程中遇见的各类急慢性运动损伤,这个比例可能不太乐观。

持续锻炼还是间歇锻炼(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运动锻炼)(2)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运动锻炼的推崇,首先要知道它具体是什么,其次要甄别为什么需要它。

运动健康不是指跑跑跳跳,跑跑跳跳是运动,加了健康的指向,是指如何通过跑跑跳跳实现精准的生理机能、身体形态的定向改变。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运动健康呢?

运动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自身具备三大属性:娱乐、社交和健康,经济属性则是衍生属性。

这三点是任何人运动时都回避不了的,那么哪个重要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着重点,如果按需要角度,真的很难取舍;如果按不需要角度,那么健康的亮点就出现了。认真论证,娱乐和社交是运动锻炼(体育的根本特征)的高级属性,而健康则是基础属性。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完美地解释体育本身的价值。

持续锻炼还是间歇锻炼(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运动锻炼)(3)

将运动锻炼(体育)本身就看做为一个马斯洛需求层级金字塔模型,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娱乐和社交都有准确的层次所在,而健康却没有自己的合适位置。

为什么运动锻炼的最基础属性——健康在这个模型中没有精确定位,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并细化的层面。窃以为是因为健康或许是金字塔模型中看不见的地基,或许是它其实是贯穿在各个层次:健康其实是有生命无生命物质或各种有形无形存在的合理秩序。

健康本身是一个上下关联广泛的概念,有围绕个体本身的生理、心理层面,也有以社会属性为标准的定义。

健康是智慧生物追求的生存核心之一,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概念,贯彻了智慧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

并不是健康的事物才会得到人们的追求,生活里许多被定义为不健康的行为一样被许多人所拥戴,也许是被迫,也许是主动:吸烟、熬夜、暴饮暴食、嚼槟榔……,很难精准评价。

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层次里,运动锻炼如果被赋予健康属性后,可以在各个层次得到体现,而不是位居中的传统基础需要层次:生理和安全层次。

这种复杂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运动锻炼的结果与其他任何技艺表现一样,在不同的水平有不同的巨大放射性;而作为社会性的人类,健康是个体与群体间、不同群体间的一种共存基础。

这种理论上的探讨只是一个初步的引入,是对运动锻炼本身存在价值与每个人的需求关系进行深入讨论前的准备。

回到题目的方向,如果从社交、娱乐角度出发,那运动锻炼的适用范围就比较广泛,此时它和其他活动方式一样,全民参与程度高,体育现有的各种组织和形式能充分满足各个方面的不同需要。

而如果聚焦于健康上,那么现有的组织形式则颇有“羊头与狗肉”的关系,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牵扯的利益方过多,不适合公开探讨。

事实上,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种运动与健康之间有多大关联呢?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