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简介

丹霞地貌的外营力作用

不仅仅有风化作用,

还包括流水作用(侵蚀、溶蚀)

重力作用(崩塌等),

即先是沉积形成红色的砂岩或砾岩,

后来随着地壳的抬升,

岩层断裂,

经流水、风、生物等的侵蚀崩塌后就形成了丹霞地貌。

2.分布区域

除中国外,在美国也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

分布最广。

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1)

广东韶关丹霞山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2)

福建武夷山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3)

贵州赤水丹霞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4)

甘肃张掖丹霞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5)

新疆丹霞地貌

3.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干燥环境条件下湖积或平原干

燥龟裂,定向风沿着龟裂面不断吹蚀,裂

隙扩大形成沟槽,峰林峰丛孤峰城堡,现

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

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

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

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

(沟槽)地貌组合。

区别:

丹霞地貌湿热环境下,主要受流水侵蚀作

用。

雅丹地貌干燥环境下,主要受风蚀作用。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6)

雅丹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7)

雅丹地貌

4.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红色陆相碎屑岩上,受

流水、风蚀、重力共同作用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上以水蚀

作用为主的地貌。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碳

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喀斯特

地貌为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

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堆积形成的地

貌。分为:正(地表)喀斯特(峰林、峰丛、孤峰平原(桂林)、坡立谷等等);负(地下)喀斯特(各种溶洞、地下暗河等)。

两种地貌的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区别:

(1)基岩不同:丹霞地貌主要材料是红色碎

屑岩(砾岩、砂岩等);

喀斯特地貌主要材料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

(2)所受外力作用不同:丹霞地貌主要靠垂

直节理和外力侵蚀风化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主要靠水溶蚀的力量形成。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8)

喀斯特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9)

喀斯特地貌

补充: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异

山顶植被适应环境特征:①硬叶(叶片厚,储水多;一般有蜡质膜;减少水分蒸发;生长期较耐旱。)②矮林 (植株不高;适应风大环境。)③灌丛(一般土壤较差;适应风大环境;适应光热较差。)

影响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因素:①气温②水分

山顶自然特征 :①与山麓比(相对高差不大;降水差异不明显;热量差异不明显。)②水分少(储水少;蒸发大。)

③山顶特征

a.植被表现 (植被矮小,覆盖率差;植被接受太阳辐射强。)

b.山顶风大 (受水侵蚀强;加剧地表侵蚀。)

c.山顶面积小

d.土层薄

e.山顶区域有坡度(坡面径流大;下渗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