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奶癣妈妈能吃牛肉(宝宝长奶癣易便秘)(1)

■廖木兴/图

母婴社群中,宝宝“上火”是妈妈们经常讨论的事,很多妈妈认为,无法母乳喂养、孩子使用的传统配方奶粉是“上火”的最大原因。专家表示,家长反映的“上火”,通常是指孩子出现便秘、湿疹等,这也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的表现;而且不论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孩子都有出现过敏的可能性。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牛奶、鸡蛋、坚果、花粉、螨虫等都可能成为过敏源,面对频发的过敏症状,家长应做的是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通讯员 林惠芳

“奶癣”背后可能是过敏作怪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夏燕琼介绍说,婴儿过敏后自己无法清晰地用言语表达,建议家长关注以下方面,孩子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湿疹,即俗称的“奶癣”,皮肤干燥、瘙痒;由于鼻痒、眼痒、耳朵痒,孩子经常会揉鼻、揉眼、扯耳朵等;还可能频繁吐奶或拒奶,大便经常不成型,出现肠绞痛、便秘、腹泻或呕吐、排气较多,即频繁放屁等。

夏医生表示,在门诊中曾有“奶癣”症状较严重的孩子被家长忽视早期干预,她建议,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或是上一辈祖传的方法而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期。因为发生过敏的婴幼儿会因为不舒服而哭闹、烦躁、睡眠不安、食欲下降,加之长期的消化道症状及回避较多的食物,可能导致摄入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而且婴幼儿时期有过敏症状的孩子以后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的风险相对更高,因此要及早预防。

孩子出现过敏症状就医时,家长宜保持冷静,可提供给医生的信息包括孩子出现的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症状,出现症状前主要吃了什么,父母是否有过敏史等等。

母婴社群采访中,家长表示习惯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来判断,但实际上,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不是牛奶蛋白过敏。夏医生提醒,牛奶过敏是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除了消化道的症状外,还有皮肤、呼吸道的症状;无乳糖饮食后症状没有缓解,牛奶回避则有效。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黏膜缺乏乳糖酶所致,主要表现是消化道症状;无乳糖饮食后症状缓解,但也可能合并牛奶过敏。

多种因素可致牛奶蛋白过敏

夏医生表示,牛奶蛋白过敏通常是几个原因的综合作用。首先,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家长是过敏体质,孩子更容易遗传过敏。有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有过敏病史的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性为20%~40%,父母双方均有过敏病史的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到60%~80%。

同时,婴幼儿的肠道黏膜发育还不完善,无法阻挡大分子的牛奶蛋白穿透肠壁;大分子的牛奶蛋白进入身体后,孩子不容易吸收;加之免疫系统发育也不完善,从而容易造成过敏。

此外,剖宫产,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安胎药、接触杀虫剂或宠物,孕期过度焦虑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过敏。因此,妈妈们孕期能注意回避以上因素,对于预防孩子过敏有积极作用。

建议用特医奶粉缓解过敏

家长在孩子确诊过敏后,可根据医嘱使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FSMP)。夏医生介绍,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或医疗状况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的营养需求而设计制成的粉状或液态配方食品;有不同的类别,可以适用于不同疾病状况,如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适用于乳糖不耐受婴儿,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pHF)适用于乳蛋白过敏风险高的婴儿,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eHF)或氨基酸配方(AAF)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的婴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和母乳营养补充剂适用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婴儿,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适用于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

家长为孩子选购奶粉也要注意选择相适应的类别,夏医生建议,严重过敏低风险的情况下,首选eHF,次选AAF;严重过敏高风险的情况下,首选AAF,次选eHF;非IgE(血液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情况下,首选eHF,次选AAF。

有过敏儿妈妈向记者反映,水解蛋白的奶粉比传统奶粉味道难喝,而且越深度水解蛋白的特医奶粉口感越差,孩子对转奶比较抗拒。对此,夏医生建议,可以先将特医奶粉与孩子使用的旧有奶粉混合着喝,逐步增加特医奶粉的占比,实现转奶过渡。

Tips

只缓解不适还不行

别忘了复查和随访

使用FSMP期间,孩子的身体不适得以缓解,但有研究显示,无乳糖或低乳糖喂养的孩子,骨矿含量和骨密度有所降低,如无乳糖喂养4个月儿童,其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3倍,因此要注意复查、配合医院随访。

夏医生表示,通常对于6个月龄内的孩子,随访在1、2、4月龄分别监测体重、身长和喂养依从性;超过6个月龄的孩子,则每3个月随访体格生长和喂养依从性;大于1岁的孩子,每6~12个月评估生长速度;如体格生长正常,则营养摄入评估每年1次,否则每年大于等于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