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春去秋至,寒来暑往,广播会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这个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复一日地传递着美好的声音,让我们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知道国家大事,陪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广播里的新闻节目如何采集、录制、播出?广播节目怎样“传”到千家万户?传播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重要?今天,记者带您实地探访。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1)

金秋十月,风和日丽。库伦旗六家子镇村民徐魁正悠闲地在院落子里听着广播,拉着家常。他说,他的衣服兜里经常会装着半导体,不论是到田里干活还是在家休息,随时随地都会听广播。他与广播相伴三十多年,听广播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我对广播有独特的感情,我天天听。早上听《新闻和报纸摘要》,下午听内蒙古台的《新闻调查》。到了晚上不看电视就躺在炕上,放在耳边听咱们的《通辽的新闻》。我最喜欢听有趣的事儿、感人的事儿和各种新鲜事儿。“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2)

广播里的新闻是如何录制、播出的呢?

周末里,大家都在享受着美好的休闲时光。而对于工作在通辽广播电视台汉语综合广播频率新闻中心的刘安琪来说并不悠闲。因为,他正在忙着录制当天的《通辽新闻》节目。他告诉记者,当天的采访报道全部出炉,正准备和值班的播音员、录音员一起到录播间进行录制。“我的任务就是在值班的每一天,把一线记者采访的新闻稿件进行整理、审核,把一天的新闻稿件组成一组,通过三审制度审核之后再到录播间进行录制和监听,保证每一条新闻准确无误的录制完成。”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3)

勤奋认真的刘安琪只是诸多新闻一线工作人员的一个代表。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都会奔赴一线,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最新的事件,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那么,库伦旗六家子镇村民徐魁听到的广播就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吗?

广播节目怎样“传”到千家万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驱车赶往库伦715台。库伦715台是通辽广播发射中心台下辖12座发射台的其中之一,1971年5月建成,是最早建成的一座发射台。现承担着四套频率广播的转播发射任务,日播出时间为67小时,节目覆盖库伦旗全境、辽宁省及科左后旗部分地区,收听节目的听众大约在18万人左右。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4)

在院内,76米高的银灰光芒的铁塔巍然屹立、直插天穹。高耸的铁塔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天线,非常引人注目。在卫星天线场区,库伦715台台长王建华向我们讲述了广播、电视节目从接收到发射的整个过程。“前方记者采写、录制的节目,将通过电台特有的设备上传到卫星,我们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器将节目信号接收下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接收信号的卫星接收天线。我们台共有10座卫星接收天线,这一部接收天线是中星6B卫星的信号,它所传播的是中国之声节目。”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5)

从外面的卫星天线场区出来,走进机房,接收机、数字发射机摆放有序,设备正在发出微微的运行声。王建华说,从卫星天线场区接收的信号需要引入到机房的这些设备上,进行技术切换处理。“刚才我们在室外看到的那些卫星接收天线需要信号线引入到这个卫星接收机,连接到音频切换器,再连接到音频处理器。处理好的信号输送到发射机,通过发射机的导航开关和外部天线,系统输送到铁塔天线,完成整个信号流程。听众通过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到我们发射的广播节目了。”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6)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7)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8)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9)

制作的节目通过先进设备可以自动进行接收、转换、处理、发射。而监听节目质量、监测发射信号、维护设备等工作却由人工才可以完成。

在监控室内的液晶屏上数据闪烁。映入眼帘的是挂靠在墙体上的监视屏,节目源监视子屏统一安放在一块监视大屏上,发射后返收的节目放在另外一块监视大屏上,信号源和发射效果历历在目,音频光标不停地上下浮动,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库伦715台值机员刘丹告诉记者:“我们上班是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24小时值机。主要工作是对机器进行监听监测,看它的工作状态,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解决。我们要听播出的节目,监听播出是否正常。我们去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不间断、高质量地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各个角落。”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10)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11)

如果说记者采访报道的前方是新闻生产“大车间”,那么发射台就是新闻传输“快递公司”,也是节目传输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技术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时刻监测节目信号、监听节目质量、检查维护传输设备,每天都要进行巡机、巡塔……在广播传输的背后默默坚守、无怨无悔。库伦715台台长王建华告诉记者:“发射台的服务宗旨不但是丰富广大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单位,要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播给老百姓,让广大听众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安全优质播出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而且追求的理念。”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12)

一条新闻节目从制作、播出到节目传送、信号发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紧密联系。通辽广播发射中心台是新闻节目成功播出的重要环节,无论寒暑,无论风雨,中心台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最前沿,这就是广电技术人员特有的倔强。2020年技术年度(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播出时长为,其中:中波广播累计播出346623.43小时,调频广播累计播出280616.29小时,电视累计播出155571.9小时,全台全部转播节目年度累计播出782811.62小时。

早期的广播事业为何如此艰辛 一条广播的诞生(13)

通辽广播发射中心台党委书记、台长任立君说:“发射台站是最能体现咱们节目到千家万户的质量。你们辛苦地采集节目、把新闻产品产出来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送出去。我们属于新闻“快递公司”,送到老百姓的家里。通过20年的建设,今天达到了零秒/百小时这么一个技术指标。我们所属的12个发射台,145部发射机没有停播事故,创造了通辽中心台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一个个精彩节目的呈现,背后都蕴含着广电工作人员辛勤的劳动与不懈的努力。库伦旗六家子镇村民徐魁所听到的广播,正是这些发射台技术人员默默坚守、把好最后一道安全关的成果。他们用一生守护一方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无怨无悔。

通辽广播电视台记者:白永梅、包乌云

编辑:益嘉

通辽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