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没有文化的民族就像干涸的土地,长不出青翠的森林,开不出美丽的花朵。一座有内涵的古城才能在遥遥时光中永葆青春,永具魅力。丽江是一座有故事的城,东巴文化是它喷张的血脉,蓬勃的生命力;多民族聚居形成的文化大观园绚烂瞩目,其多姿风彩无不令人向往。
(杨寿福 摄)
纳西族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以东巴文化和丽江古城为代表的灿烂文明,成就了三大世界遗产所在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纳西族为主的丽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共存共荣,都是丽江文化最生动的具体体现。来到丽江,这些多彩的文化你都体验过了吗?
(木琼晓 摄)
东巴象形文字:文字源于绘画,但是,由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画演变为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之间肯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东巴文字正是处于图画到甲骨文之间的一个文字体系!东巴文字填补了这一段空白,这就是它的重大价值和地位。
(木琼晓 摄)
东巴象形文纳西语中称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是最原始的图画文字,有1400多个符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是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纳西先民用树皮等原料制成的东巴纸书写的东巴文经书多达两万多册,内容包罗万象,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被国内外视为珍品广泛收藏。2003年8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朱远灵 摄)
东巴画:东巴画分为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木牌画风格原始,上面绘有各种鬼神形象,一般竖立在各种祭场四周;东巴们头顶所戴的五佛冠,是典型的纸牌画,中间一尊为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两侧共画四尊护法神;传统卷轴画一般在手织麻布上用矿物质颜料作画,构图严密、线条均称、着色精细考究,其杰出代表是《神路图》,是直幅长卷画的世界之最,分地狱、人间、天国三大部分,记载着一种灵魂不灭、落叶归根的观念。
(朱远灵 摄)
(木琼晓 摄)
东巴舞:东巴教是纳西族古老原始的民族宗教,有丰富的祭把仪式和宗教经典。东巴舞是祭祀时东巴跳的舞蹈,有神舞、战争舞、踢脚舞等类型。东巴舞之所以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舞姿,是因为纳西先民为后代留下了详细记录各种舞蹈来历和跳法的舞蹈教程《东巴舞语》,由于用图画象形文字记写,舞蹈非常形象、准确、易学。在我国各民族乃至世界舞蹈艺术宝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珍贵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木琼晓 摄)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由宣科先生组建的纳西古乐汇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古乐会演奏的乐曲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古乐会的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是年逾花甲的老艺人。乐队所用的古乐器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中胡、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镣、饶、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等。在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中聆听古老纯净的音乐,纳西老者长髯飘逸,面如古铜,脸上的皱纹刻满岁月的风霜,那深邃而悠远的眼神仿佛在引导您进入一个清音缭绕的精神世界。
(木琼晓 摄)
(木琼晓 摄)
白沙壁画:盛名远播的白沙壁画将佛教、道教、藏传佛教的内容完美地糅合在一个画面上,这一大胆的创作手法,为世界宗教绘画中所罕见。白沙壁画起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止于清乾隆八年(1743),在300余年的漫长时间里,由于画工众多,思想多样,白沙壁画兼有汉族、藏族、纳西族的艺术特点和各种宗教兼收并蓄以及色彩斑斓、技艺高超等艺术特点,是滇藏贸易“茶马古道”间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沉淀,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新荣 摄)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