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 君金秋已至、天气转凉,国庆节假期在舒爽中画上句号小长假期间,仍有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对跨地区出游心存顾虑的人们——包括我,更愿意在本地度过休闲时光,看电影于是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近些年来,国庆小长假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中非常重要的档期,“国庆假期看电影”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习惯,乃至文化生活习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电影永远是明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电影永远是明天(电影总是崭新的)

电影永远是明天

夕 君

金秋已至、天气转凉,国庆节假期在舒爽中画上句号。小长假期间,仍有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对跨地区出游心存顾虑的人们——包括我,更愿意在本地度过休闲时光,看电影于是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近些年来,国庆小长假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中非常重要的档期,“国庆假期看电影”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习惯,乃至文化生活习惯。

尽管每一天都独一无二、稍纵即逝,然而重要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总会让一些日子变得非比寻常;尽管有些情感浸润在心中、恒久不变,然而总会有一些特别的时间节点令这份情感愈发浓烈、不吐不快。毫无疑问,每年国庆节都特别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承载和表达爱国之情的影片也很容易在这期间获得观众的深度共鸣,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等,都是这一创作方向下的优秀之作。今年国庆档,影片《万里归途》接过了接力棒。

我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观看了《万里归途》,这是一部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电影。影片在撤侨的大背景下,从小切口展开叙事,讲述了外交官宗大伟、成朗进入战区,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克服万难,在祖国的支持、帮助下,带领同胞踏上万里归途的故事。这部影片既彰显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又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影片最后一番叙事高潮围绕营救一名外国儿童展开,跨越语言、肤色的国际主义情怀通过紧张的剧情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近些年来,通过具体而微的故事展现宏大主题,已是电影创作的常规模式,吸引我注意的是,《万里归途》在保证主旋律影片的价值旨归、思想高度和美学格调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类型嫁接,融入了诸多商业类型片元素。从影片故事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叙事方式来看,《万里归途》属于限知视角的公路片模式,主人公走到哪里,故事就发生在哪里。影片又通过宗大伟、成朗两位主人公逐渐相互认同、影响的过程,融入以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为核心的成长叙事,赋予角色可观的性格深度。影片重点是“文官撤侨”,但其枪战戏、爆炸戏的处理毫不马虎,相关场景的安排调度借鉴了战争片、警匪片的拍法。据介绍,《万里归途》从拍摄、制作到放映,都充分运用、发挥了IMAX的技术优势,这一点,我观影后深有感触,该片在视听效果上表现突出,极具商业大片气质。

《万里归途》塑造的外交官也与传统英雄叙事模式下的主角形象颇为不同。在异国他乡,外交官是旗帜、是堡垒、是灯塔,然而同时,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牵挂和执念,他们会茫然、会恐惧,但在危难之际、责任之下,他们勇敢无畏、一往无前、不辱使命,因为平凡,所以伟大。让英雄接上地气,至少对我来说,是更加能够共情的。

除了《万里归途》,今年的国庆档还有《平凡英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钢铁意志》《搜救》等新片登陆院线,此前上映的《独行月球》《新神榜:杨戬》《哥,你好》等影片也依然在映。与往年国庆档相比,今年的势头算不上强劲,但这些影片仍旧共同实现了国庆档相对丰富的影片供给,形成较为多元的题材类型格局。普通人做出的英雄壮举总是令人泪流满面,喜剧片轻松解压、依然广受欢迎,动画电影围绕中国原创IP深耕细作、步步为营,不断开拓进取,不仅带来当下的美好观感,更孕育着未来的发展希望。

从国庆档影片的话题热度来看,《平凡英雄》受到的关注仅次于《万里归途》,我也被其吸引,走进了影院。该片改编自一群来自各个行业、岗位的平凡英雄与时间赛跑,救助断臂小男孩的真实事件。故事并不复杂,但叙事节奏相当紧凑,又张弛有度,人们做出看似“出格”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为拯救生命让路。影片真挚的情感与浓郁的人文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知名演员李冰冰、小演员帕尔曼·帕热哈提等奉献的精彩表演,也非常值得回味。

就我的观察而言,国庆小长假期间,影院上座率说不上很高,但观众的年龄跨度很大,颇有些“扶老携幼”的意思,可见亮相国庆档的这些影片还是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只是除了《万里归途》一路领跑以外,档期内影片的总体吸引力尚待加强。

当然,看电影也不一定非要进影院,电影其实在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陪伴着观众。在视频平台上,海量网络电影和过了院线窗口期而转战网络的电影,提供着多种多样的观影选择。相对而言,视频平台用户群体与院线电影观众群体之间,有着相当比例的重合,而这二者与电视观众群体之间,则有着更加鲜明的圈层分野。除非我直接买好票、然后“力邀”,否则我的父母从不会光顾电影院,他们也不会为视频平台充会员,但他们仍愿意在电视上看电影。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电视上播出的电影常常是经典老片或冷门、小众的影片,其中很多甚至不曾上过院线,几乎闻所未闻。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期间,多部近年登陆过院线的佳作在电影频道播出,《悬崖之上》《长津湖》《你好,李焕英》《中国医生》等高口碑、高票房、高话题度的影片皆在其列。我重温了《你好,李焕英》和《悬崖之上》,依然深受感动。对于不常观影的观众来说,这些影片堪称“新作”。以己度人,这一排播策略想必为许多观众的假期休闲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这些影片也得以遇到新的知音。

其实,对于很少走进影院的观众来说,大银幕上的光影流转、震撼视听就是新的观赏体验,且观影活动还具备社交功能,这种综合体验目前很难在其他媒介那里找到替代;对于阅片较少的观众来说,在电视上看一场电影也是种颇有滋味的消遣,他们常常会感慨,原来如今国产影片已经这么好看了;而对于关心电影的人来说,上述种种,则可说早已是一种日常。幸好,新的影片总会不断被创作、生产并送到观众面前,带来新的故事、新的触动、新的回忆。对此,我从不担心。电影也许会面对一时之困,但是,只要人类对故事的热爱、对“造梦”的渴望、对交流的需求、对情感的执着还在,电影,就总是崭新的。

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