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提供就业(汽车人才赴华打工)(1)

2018年2月6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广汽乘用车新疆分公司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生产线具备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共线生产能力。据介绍,历时8个月建设周期的广汽乘用车新疆项目一期主体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在新疆投资的首个项目生产线全线贯通,并实现了广汽传祺在新疆的本地化生产。该项目一期投资10.87亿元人民币,建成年产5万辆的产能规模;二期将根据市场需求扩建至年产10万辆的产能规模。(图片来自中新社 刘新摄)

华舆讯 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最近,丰田全球车型总工程师胜又正人正式加盟中国广汽集团,出任研究院首席技管总师。事实上,这只是日本车企人才流向中国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已有丰田品质管理主管、日产电动汽车开发负责人、日产负责研发管理部长、日产执行董事长等多名“技术大拿”转投中国车企。

这些人才中,既有长于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的,也有专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他们大多深耕汽车领域多年,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参与或负责过全球知名车型的研发、设计等环节。这次被广汽集团“挖走”的胜又正人拥有30多年工作经验,先后担任过丰田汽车底盘工程师、北美公司执行首席工程师等岗位,参与并主导了丰田逸致、凯美瑞、亚洲龙、塞纳、威飒等多款全球车型开发。汽车人才接连转投中国车企,是不是意味着人才流失?日本还能淡定吗?

日本汽车工业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也掌握了汽车制造领域不少核心技术,其中内燃机技术更是位于全球顶级地位。在欧洲某机构发布的全球十大最可靠汽车发动机排行榜单中,日企占了其中四席。日本不光在燃油汽车技术上领跑全球,在新能源技术上同样走在世界前列。多年前,不少日本车企便开启了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电动化”技术研究。其中,混合动力一度被誉为汽车行业的天花板,这项核心技术被丰田、本田所掌握。

发达的汽车工业不仅为日本创造了巨大财富,也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汽车人”。如今,日本汽车人才资源充足,职场竞争日渐激烈。出于人口老龄化等考虑,近年一些车企又将研发中心设立海外,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行业“内卷”。随着全球燃油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汽车技术人才收入的黄金时代也宣告结束。2020年以来疫情席卷,本田、日产、丰田、三菱等车企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降薪计划。

近年,中国汽车业加速与新能源、信息技术等行业的融合,向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发起冲锋。不仅传统车企向兼具智能和电动的技术领域转型,资本也接连“入局”,催生了理想、小鹏、蔚来、威马、哪咤等新型车企,就连百度、华为、小米等互联网或IT巨头也希望在该领域分得一杯羹。

当前,中国车企对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等领域也闹起了“人大荒”。中国某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发职位比2020年同期上升94.54%比2019年同期上升60.12%。为了招揽人才,中国车企给出的待遇相当优厚,有些岗位给出的年薪高达3000万日元。高薪多金又能施展才华,一些日本汽车人才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多年前,一大批就职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车企的设计人才被招募到中国,帮助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了汽车颜值的逆袭。伴随一批日本技术人员流向中国,中国车企有望进一步提升技术,擦亮招牌。

不难看出,日本汽车技术人才赴华找工作,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常流动,无需大惊小怪。(原标题:汽车人才赴华“打工” 日本不必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