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赵瑞祥

以往,产业项目办理“四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审批,一项资料一项资料地填报、提交,不合规范或达不到审批条件的,需要一次次调整,全部办下来,少则一俩月,多则数月甚至更多。

项目核准备案管理条例(郑州高新区推行产业项目)(1)

但在郑州高新区,通过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实现了尽可能压缩审批时间,“一天发四证”。

8月29日下午,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基建部经理刘森拿到“四证”后还感觉不可思议,“这个速度真是太快了!当天提交材料,当天就拿齐四证,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已经深耕20多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今年需要新开工一个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

根据通常的工作流程,像如此大体量的产业项目,办理“四证”可不是件容易事。行业人士介绍,每个项目所需要的条件不同,办理周期自然也不同,有时就是办一个证,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俩月甚至更多。

但这一次,刘森有很多欣喜地发现:“我们在项目初,就联系上高新区国土规划住建局,他们给我们进行多对一的辅导,全程需要哪些材料一次性地告知,并随时解答疑惑。我们提交电子材料后,他们进行确认。全部无误后,然后今天上午我们把办理材料一提交,下午就通知来领证了。”

“我们项目开工投产后,将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力,‘一天发四证’,切实帮我们解决了‘办证难’的问题,也给我们后续开工生产留足了时间。”刘森说。

据了解,郑州高新区推行的“一天发四证”,离不开几个关键条件。

一方面,企业“拿地前”完成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提前审查把握方案技术合理性,一次性审查到位。国土规划住建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报建流程,节约报规报建工作时间。“拿地中”,所涉部门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审批,材料共享,企业不用来回跑。“拿地后”,在办理时限内创造条件,尽可能快地完成审批,下发许可。

国土规划住建局局长孙春雷介绍,“一天发四证”适用的企业,既包括高新区所有的工业定制地项目,对这部分企业,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在供地前完成很重要;也包括小型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比如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内的一些低风险工业、仓储类项目,所需资料简单,办理更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一天发四证”的实现,离不开市级部门的支持协同。

据了解,省市重点项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需在郑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项目单位以往需多次往返市、区政务服务大厅,此次经过郑州市城建局审批部门的协同,最终通过“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后台同步审批,政务系统电子证照立等可取”等方式,做到了“市区联动,一网通办,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孙春雷介绍,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天发四证”,在郑州市尚属于首次,目前已经形成标准化审批流程。接下来,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改革创新,勇做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领跑者”,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