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叶书院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1)

一个多月以来,红叶书院诗友们响应贾锡信先生的号召,积极探索自创曲写作。继贾老师《琴曲》、姜保坤《石碎曲》、王连芝《种玉歌》、孔令哲《枫雅曲》后,曹式凤又自创了《自在吟》,郑好也自创了《踏歌行》新曲牌。诗友们纷纷学习、仿写,习诗热情高涨。现将曹式凤《自在吟》七首分享给大家,并隆重推出彭黎明先生评述《自在吟》的文章《创新的思路》,以飨大家。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2)

自在吟七首

飞扬

一 自在吟•霾散

咽不痒,咳已轻,一觉醒来八点钟,微觉腹内空。

霾散尽,云朵腾,天公调遣风渐行,凭栏自在中。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3)

二 自在吟.小园

文竹挽,紫藤牵,朵朵榴花开欲燃,回眸生爱怜。

水清浅,小鱼欢,岸上狸猫正发馋,围池绕圈圈。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4)

三 自在吟.薄荷

不能吃,不当喝,薄荷成精无奈何,顽强又执着。

欺月季,压百合,半壁江山它占着,霸凌似妖魔。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5)

四 自在吟.冬趣

池水冻,锦鱼眠,菜窖夜盖昼又掀,冬来人不闲。

长廊下,雪竹边,雀儿几对觅食欢,隔窗兴悠然。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6)

五 自在吟.春愿

风凛凛,树歪歪,飘落琼花四野白,红梅飒飒开。

冬欲尽,春将来,律转东君莫徘徊,欢欣布谷来。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7)

六 自在吟.自创词

银龄女,古稀翁,红叶园中作学童,学诗兴味浓。

石碎曲,踏歌行,中华古韵奏新声,种玉风雅成。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8)

七 自在吟.游学

独乐寺,挂月峰,书院办学大山中,三槐祭英灵。

山起唱,水共鸣,高山流水众心同,龙山秋叶红。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9)

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彭黎明先生

创新的思路

彭黎明

读了飞扬的自度曲《自在吟》七首,感到意趣横生,雅俗共赏,神清气爽,耐人寻味,由此产生了一些遐想。

此曲使我联想到古代词曲《苏幕遮》。《苏幕遮》上下两片,各31字,七句,四仄韵。飞扬的《自在吟》上下两片,各18字,四句,三平韵。其二者相似处是开头儿两个三字句,点染意旨,拉开序幕。不同的是,《苏幕遮》前句平韵,后句仄韵。《自在吟》前句仄韵,后句平韵,而且整首平韵,这显然是抒情的需要。

阅读宋词谱,发现通篇仄声韵者居多,何以如此?大约与时风和抒情有关。南北宋频生战乱,时风乖戾,仄声韵短促顿挫,适宜抒发民生民情。又宋词起始于民间勾栏与官方大晟府,内容多为男欢女爱的情事,反复曲折,故选用仄声韵,抑扬折变,以情动人。我们今天时代不同了,民生民情自由开放。新曲自度当合时风。平声韵抒情达意,通晓亮爽,悠然动人,自然大众喜闻乐见,理当取之。鄙人十分高兴地读过红叶诗人的自度词曲,多取平声韵,可谓顺时风之抒情也。

飞扬《自在吟》七首,自有妙意。

一是内容好,有美好的意涵和意境。七首一组整体,其中心思想是抒发抗疫中的阳光心态和诗情意绪。这从其题目中体现出来。起首是“霾散”,抒发疫情消解中获得自在的心情,点明《自在吟》组诗的题旨。下面每首一题,描述自在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有看小园文竹紫藤小鱼小猫的情趣,有观察室内外薄荷顽强执着和小鸟觅食的悠然,有想象红梅绽放及对春天的期盼,有红叶师生学创新曲意涵之古韵新声,有书院办学游历高山流水之美蕴时风等等。这组自度曲犹如一台男女多重小合唱,那么动人心扉。

二是构思好,有艺术性的线性思维。一首好的诗词,大半都有递进式的线性思维,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是用自己的视线为导向,进行递进式的线性思维,从而抒发乡愁之情的。这就是艺术构思,炉火纯青的线性审美思维。飞扬的《自在吟》也用了此法,如《霾散》一首:“咽不痒,咳已轻,一觉醒来八点钟,微觉腹内空。 霾散尽,云朵腾,天公调遣风渐行,凭栏自在中。”作者是以感觉感触为导线,提炼意象进行构思,并且层层递进,升华审美意境。此种思维特点是,如春蚕吐丝一般,引导读者产生审美意趣,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

三是语言好,以生动鲜活之口语入曲。宋代多文人学士填词,屡屡出现文人加工的白话,及至元曲杂剧的曲子词,有了新的格调,其语言特点是俗言口语抒情,形成自己特色。《自在吟》的语言特色就在于口语化,生动鲜活,如写小猫观鱼:“水清浅,小鱼欢,岸上狸猫正发馋,围池绕圈圈。”也有口语加工,但不露痕迹。

我最喜欢的是《自在吟》的第七首:“独乐寺,挂月峰,书院办学大山中,三槐祭英灵。 山起唱,水共鸣,高山流水众心同,龙山秋叶红。”“独乐寺,挂月峰”,意象美得称奇!“山起唱,水共鸣”,语言活脱流畅,“高山流水众心同,龙山秋叶红。”升华意境,简直天衣无缝。此首《自在吟》是其七首中最佳者,可载入红叶自度曲史册。

说起来,贾老师一首《琴曲》为领头,引发红叶高徒与诗友们的自创曲词的兴致,真是热火朝天,出现了许多佳作珍品,如《石碎曲》《种玉歌》《枫雅曲》《踏歌行》《自在吟》等等。我又欣赏了红叶群芳谱,哎呀!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可谓春秋胜景,说明红叶书院由春花发展到秋果,能否摘取佳作出版合集,以反映红叶书院的丰收景象?

这里,我的思路又回到了新创曲词问题。大家创新好像回避有关声韵的问题,须知此事是回避不了的,所以不如直接挑明,我先谈点儿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据我观察,关于新创曲词已有两种意见,一是姜保坤的《石碎曲》提出新创词谱,内文和句尾都有平仄声韵,追访宋词格律者;二是飞扬(曹式凤)的《自在吟》,提出只有韵脚,内文声律自便。鄙人以为此两种意见皆可取,因为前者有根脉所承继,后者又方便了今创新曲的自由发挥。或许还会有第三种形式,因为许多红叶诗人还未发表意见,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见解。

(2022—11—24)

竹石林风光组诗美篇(飞扬自在吟七首暨彭黎明先生评论文章创新的思路)(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