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贬义词,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指在两方面搬弄是非。元曲《灰阑记》中有:“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其实,“两面三刀”原是古代的一个建筑术语,后来才“过渡”到现在这个意思。

“两面三刀”原本指的是瓦工砌墙的基本技巧。古代砌墙没有水泥,墙体的黏合大多是用黏性较好的黄泥,考究一点的用灰泥(即在黄泥浆中加入适量石灰浆)。“两面三刀”包含了瓦工砌墙过程中涉及的“两面”和“三刀”两个内容。

两面三刀的例子(文史两面三刀)(1)

“两面”是指砖的两个黏结面,一般是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当瓦工左手拿起一块砖时,会让砖块在手掌上迅速打转、翻身,目的是观察砖的外形。选定两个合适的黏结面。要选择两个平整、光滑的砖面,这样砌出来的砖墙才会结实、美观。

“三刀”指的是砌一块砖时,用瓦刀从灰泥桶中挖上一点泥浆后,分三次批上砖的黏结面,即正面两条灰埂子,顶面或侧面一条灰埂子。“三刀”最讲究刀功,上的泥厚了,砌出的墙就会歪歪斜斜,不结实,甚至会倒掉。“泥口”均匀,砖面结合才能稳固、结实,黏合度高。

技术水平高的瓦工师傅砌出的砖墙平整美观,而技术较差的师傅不是两个黏结面选得不好,就是瓦刀上挖的灰泥量有多有少,批灰泥埂子时,不能“三刀”定案,而是要“四刀”甚至“五刀”才能定案。

古代对瓦工学徒的培养,就是从“两面三刀”开始的。上墙操作时,师傅往往故意让徒弟夹在技术较好的两位瓦工中间,在同一道墙上砌筑,目的是逼迫徒弟注意质量,加快速度。徒弟在两个高手中间忙得汗流浃背,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学会并熟练掌握了“两面三刀”的技巧。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1期

作者:刘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