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图上的囹圄一方,却占据了中缅两国交界的黄金地段,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从连接两地的桥梁变为开山收费的独木桥,全看占地为王者的意图。而在果敢此地,出了一个民间传说式的人物,作为生在果敢长在果敢的"土著",彭家声靠着果敢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捞尽了油水,民间有人痛骂他为大"毒枭",也有人称其为"枭雄"般的存在,一切还要从彭家的祖上说起。

一代枭雄果敢王彭家声的自述(一代果敢王彭家声)(1)

17世纪,清军入关直逼明朝,永历帝带着点残兵败将被驱赶出国土,万般无奈之下退至缅甸,没想还是不能逃过被杀的厄运。永历帝一死,带来的部下没了主子,只得在缅甸边境讨生活,这一众人后来在果敢此地繁衍下来,成了"果敢族"。彭家祖上本是四川籍人士,先祖时做些挑扁担四处游走的买卖,来到果敢地区后和当地土司家的女儿结了亲,自此也扎根到了果敢。彭家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代枭雄果敢王彭家声的自述(一代果敢王彭家声)(2)

作为当地的小头头,彭家兴衰几代,但在果敢的根基从未断绝过,这也使得彭家声青年时有机会去崇尚黄埔式教育的进修班学习,因而走上军队道路。当时果敢地区的武装力量还是土司旧军自卫队,彭家声在里面没干两年,缅甸便在1959年撤销了土司的官职。原土司之弟起事反抗,彭家声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几次被缅甸官方"招安"又几次再度起事,反复数年,彭家声终于将缅甸军队赶出果敢,自己当起了果敢的"大王"。

一代枭雄果敢王彭家声的自述(一代果敢王彭家声)(3)

彭家声对果敢的发展究竟是带来了益处还是害处,是一个难以评说的问题。正如他反反复复招安又谋逆,对于果敢地区的发展,彭家声一方面大肆种植毒物,私售有毒物药物品,借用果敢特殊地理环境谋取黑心钱,也正是因为此事他才有了"毒枭"之称。一方面又站出来说要严禁毒物,2002年将所有种植毒物全部铲除,自此使果敢经济迅速发展,甚至有了"小澳门"的称号。"毒枭"还是英雄,实在不好下定义。

与缅甸官方的斗争也是彭家声占山为王期间重要的任务,他于1989年成立果敢民族同盟军,以此将果敢地区的军权揽入怀中,正式成为掌握果敢命脉的人物。为发展本地经济,他带头与缅甸谈判,确保了与军队的妥协,为果敢赢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机会。但缅甸必然不能放任刁民割裂国土,因此收归果敢的步伐从未停止,想方设法解除果敢当地的武装力量。2009年,在缅甸官方逼迫下,彭家声只能假意同意果敢民族同盟军归编于缅甸军,不久即失信反悔。

一代枭雄果敢王彭家声的自述(一代果敢王彭家声)(4)

缅甸方早有预料,于是寻了个借口,要求搜查果敢内的制毒厂,再以"私藏军火"为名判彭家声一个罪名。同时里应外合,招降了彭家声的部下,内外相逼,彭家声退无可退,只能仓皇出逃,流亡海外,占山为王者丢了山头。直到2015年,已经高龄85的彭氏依然不死心,妄图领兵重来,然而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孤家寡人,在网络上发布的请求全球华人声援声明竟无人回应。

说他是枭雄,是因他从战火硝烟中摸爬打滚出来,行事狠辣,但他对果敢地区的发展又确实做出过贡献。彭家声究竟是哪一种人物,也许不会有统一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