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杨春竹 通讯员 陈思静 胡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贵州黔西南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贵州黔西南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修好脱贫路走上)

贵州黔西南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中国气象报记者 杨春竹 通讯员 陈思静 胡倩

屯上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屯脚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曾经,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屯上屯上,屯脚的西藏”;如今,人们口中念叨的却是“屯上屯上,屯脚的花园”。两字之差,背后反映的是一段曲折的脱贫之路。

实施道路硬化 打通“脱贫路”

2016年7月,兴仁市气象局工程师余远程第一次来到屯上村。泥泞的道路让余远程印象深刻,因为下过雨,一脚下去就是一个泥坑,飞溅的泥浆甚至能溅到后背,这让余远程意识到修建水泥路的必要性。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可让余远程两难的是,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做到既省钱又能找到人修路。

在屯上村支书梁启雄的建议下,余远程与村两委的干部开始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屯上村住户分散,一天跑下来最少也有五十多里路。”驻村最开始的那段时间,余远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走村入户作动员、召开院坝会协调人员。

吃够了“晴天满身灰,雨天满身泥”的苦头,村民们听着利弊分析,心里越发亮堂,最终统计的结果大大超出预期,有近160人愿意修路。人数统计好后,路很快修了起来。

截至2019年年底,屯上村通村路里程已达到13公里,14个村民小组的通组路、串户路硬化近29公里、庭院硬化6000多平方米,全村1800余人受益。

发展特色农业 走上“致富路”

路修好之后,余远程和村干部又开始谋划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路”。

屯上村以前以种高粱、玉米、水稻为主,经济效益低。余远程到屯上村后,就和梁启雄商议发展特色农业。很快,他们瞄上了薏仁米种植。

据了解,一亩地的薏仁米,一年能收600多斤,产量和经济效益远超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此,余远程赶回兴仁市收集了离屯上村不远的区域自动站近20年的气象资料,汇总分析温度、降水量、土壤饱和度等数据,再与市农业服务中心的专家会商,最终得出屯上村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薏仁米的结论。

2019年,在村两委和扶贫干部的协调下,县农业服务中心无偿划拨15万元有机肥支持薏仁米种植。就在这一年,薏仁米的价格卖到了4.2元一斤,看到这样的行情之后,村里更多户人家也开始把地腾出来种植薏仁米。在通村路、通组路硬化后,商家直接开车到地头收购,省了人力,村民也不用担心放在家的薏仁米遇上连阴雨会发霉了。

依托有机薏仁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目前,屯上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许多人家里也开上了小汽车。

经济发展了,屯上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跟了上来。“城里人跳广场舞,咱们有铜鼓舞。”梁启雄说起村民们的农闲生活滔滔不绝。铜鼓是布依族人驱邪避凶、庆贺丰年的传统乐器,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村有20多人能按照铜鼓鼓谱“十四则”敲奏,自导自演的“八音鼓乐队”走出村子,走向省市级表演舞台,多次获奖。余远程思忖着,今后要让屯上村的表演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也要将外地的游客请进屯上村,看看屯上村的变化,呼吸宝贵的负氧离子、尝尝农家饭、看看民族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