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都有些什么美食吧
1.饺俚糍
这是我们家乡一种著名小吃,叫做“饺俚糍”,饺子的形状糍粑的口感。
制作方式是用粘米粉和干净的稻草杆烧成灰,然后用布包着煮水过滤后浸泡米而成,灰水泡米制成的糍香气浓郁纯天然;又或者用黄栀子的果实煮成金黄色的水浸泡米而成,据说这样制成的糍具有清热护肝明目的功效。
和好面后分成小团,可以用擀面杖擀成圆饼,或者直接用压饼皮的模具压扁。
馅料也格外的独特,是家乡的特色酸菜,然后还要加入辣椒,辣椒可以说在本地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食材了,我们家乡人都爱吃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当地百姓养成了无辣不欢的习俗。
包好后蒸熟即可,一口咬下表皮Q糯,而里面是酸辣的口感,特别过瘾。
“饺俚糍”历史悠久,是我们当地名优特产小吃,味道可口,享有盛名。曾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好小吃,现如今已成为广大食客所喜爱的经典美食,大街小巷均有售卖,吃了令人赞不绝口。
黄色外表里面还包辣椒酸菜,尝过都说太独特!
2.铜勺饼又名(豆饼)
这也是我们家乡一种著名小吃,铜勺饼咯嘣脆的口感,喝酒喝茶太寡味,来点香脆的铜勺饼再惬意不过啦!
这道美味的小吃
和饺俚糍是我们家乡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传统美食的家乡,铜勺饼以色泽光亮、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是居家、休闲、旅游、馈赠朋友的上选食品。
制作方式是一种大概有杯底大小的平底小勺子,边上有一根长长的柄,先将面浆均匀的摊在匀面上,然后将酸菜或萝卜虾米等陷放置在中央,再在上面洒上一层面浆,然后放入油锅里面炸至金黄色。
3.烫皮
烫皮是家乡民间独特风味著名小吃,烫皮有不同的制作方法,而因制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观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风味,待我一一道来。
先把米和上面饺俚糍一样做法调色浸泡一夜再用石磨把米磨制成米浆这样制作出来的烫皮色泽鲜亮,呈黄色、绿色等颜色。
①,蒸
用勺子舀一小勺磨好的米浆,倒入一个圆形簸箕内,摇均匀成小薄层后放入锅中高温蒸熟,烫皮经过高温蒸熟后,将簸箕从锅里拿出,用筷子将烫皮划开周边和对半分开,将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放入盘中淋上酱料,也可以自己调配酱料蘸着吃。看起来有点像肠粉,但口感、味道和肠粉可是不一样的哦。簸箕蒸煮口感细嫩,多食不腻,做早餐,午餐,晚餐吃都可以。
②,炸、炒、煮
炸、炒、煮的做法比蒸复杂,蒸熟之后不是立即食用,而是将烫皮放在室外晾至七成干,而后将大块烫皮垒起按需要切成小片,再将将切好的烫皮一片片摊开在干净的竹搭上晾晒,晒干后的烫皮放入仓库,放在通风干燥处。 需要食用时,取一点,炸之,炒之,煮之。
炸烫皮将晒干的烫皮放入油锅炸熟捞出,待凉后即可食用,油而不腻,咸香酥脆
炒烫皮是要用精挑细选细出来的沙在锅中炒热,将烫皮骨放入锅中与细沙一起翻炒,炒熟夹出烫皮,咬一口,香酥脆!
汤皮丝烫皮蒸熟后切丝晒干,便成了烫皮丝(即河粉一样)
煮烫皮煮熟的烫皮可带汤食用,也可凉拌等等.......
看到烫皮这么多种做法和吃法你有被馋到流口水吗,欢迎去我家乡品尝吧!
4.油糍
这也是家乡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之一,制作方法也是纯手工的首先是和(或)糯米粉。糯米粉大多是自家种的糯米去碾出来的。用适量的红糖水(有的是红糖姜水,少许姜)跟一定量的糯米粉掺渗一起,用力揉按。
据说,和粉功夫的好坏对后面油糍的口味有相当影响,把红糖水倒入糯米粉里揉和揉和好的糯米粉团,再用铲子等洁净的工具切下一块,在洒上一些大面粉以防粘底,洒些芝麻把切下的糯米粉团搓揉成适当大小的圆状,
为防止生油糍沾粘在一块,会再洒些糯米粉在其周身,做好了生油糍,还要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油炸。
一般选用柴火烧一锅花生油,等油烧开了就轻放下生油糍,油炸至金黄色,刚出锅皮脆香浓,内里粘甜不腻。在旧时,到春节拜年时,必须带上一大碗黄金油糍,外加一块猪肉,去外婆家看年才是礼数。
看着有没有嘴馋呢?轻轻咬下一口黄金果,外面黄金香脆,内里甜沾不腻。是不是跃跃欲试呢?是不是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来我家乡品尝吧!
5.黄元米果
家乡最经典的特色美食,在很久以前家里的壮汉要一起合力捶打而成,备年货,黄元米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婆婆说倘若过年没有吃上黄元米果,这个年便枉过了。据说黄元米果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过年必吃黄元米果,已成为我们家乡一种根深蒂固的饮食传统。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黄元”,一派热闹浓郁的年味儿。
制作黄元米果的过程颇为复杂,用本地产的大禾米,制作黄元米果先备黄元柴灰。每年秋收以后,家里人就会去山上砍黄元柴回来晒干,再烧成灰,存坛备用,这是一种有着特殊香气的常绿灌木。用时用一块纱布置于竹簸篮上,倒入开水反复过滤成灰水,待冷却后,倒入预先淘洗好的米中,浸泡一夜。老话说:“好粿不粘灰,一箩米果一箩灰。”黄元柴灰既是植物碱,又是天然的染色剂,能安宁地享用一碗黄元米果,那是大自然的恩赐与成全。
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米蒸熟,接着将饭舀出,再细细地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要经历第二次水火厮磨的涅槃。这是对食物饱含虔诚和敬畏的,为了制作出原汁原味的美食,一道道工序,不胜其烦,黄元饭已完全熟透后,充分散发出了其适中的黏性,金灿灿的色泽十分诱人。
用大铲铲出,倒入大石臼内,五六个壮汉手持木梓棍棒围着石臼,边捣边转动,老话说:食不了三筒米的后生,打不了黄元——这实在是一项力气活,加了黄元柴灰蒸制的饭团变得非常有韧性,伴着壮汉们有节奏的“一二一、嘿嘿——”,和围观男女老少的嬉笑声,黄元饭在轮流的力度挤压下稀烂成团。起碓后再下手扭、拔、揉、按、搓,黄澄澄的黄元米果像被锻打的金锭,闪着金光。这些揉捏混匀的黄元糜团被切块定型,就大功告成了,做好的黄元米果在长长的竹搭上晾干,需要食用的时候就取一块,仔细切片,依个人喜好,蒸、煮、煎、炒、烩都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了。
6.石螺
石螺虽然不是我们那特有的,但做法不同,这也成了我们在家乡必吃的一道美食,石螺富含白蛋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食材。螺肉味甘,性寒,无毒,有清肝养肝、明目、祛“热气”、补肾的功效。
个头虽不大,但肉厚饱满,嚼劲十足,清甜爽口。配搭佐料稍加制作,就是一道极鲜的天然野味,深深吮吸一口,螺肉连同着酱汁一齐送入口中,鲜香嫩滑,口齿浓香,
令人回味良久,说到嘬螺,也是一项技术活,先在螺的尾部用力一吸,使螺肉紧紧抵住底部,然后在头部用力一吸,由于空气负压作用,螺肉就一溜烟跑进嘴里了,有没有诱惑到你,那就来我家乡品尝一下吧!
7.牛干脯
牛干脯是我们当地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将风干牛肉切成粒,热锅热油,炸制牛干脯,然后放入生姜,大蒜,八角,香叶,花椒叶,陈皮,桂皮,甘草,高度白酒,十三香少许等天然香料翻炒,加入盐调底味,加水焖煮,加入辣椒粉,酱油焖制而成,
在煮制过程中,配比适中,放花椒但不显麻,放生姜但不起燥,去牛臊但不失野味,凸显天然鲜香,味道香、辣,而且很有嚼劲,是送酒下饭的必备小菜,人人爱吃牛干脯,但却不是天天能吃得到,一般情况下,只有过年前后一段时间才有得吃。
据考究,有两方面原因:一牛一直以来是农耕必备的生产工具,一般不得宰杀食用;二是受当地气候影响,一年仅有几天天气寒冷风干,晾晒牛肉干受限,加之一斤鲜牛肉仅可晒制2.5—2.8两左右的干品,因此牛干脯价格不菲,所以仅限过年期间一饱口福!
8.酿豆腐
酿豆腐在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舌尖上,有一种滋味总是飘荡着浓厚的家乡情怀。无论身在哪里,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永远伴着记忆里妈妈的味道。
酿豆腐是家乡的一道特色菜,不过一般饭馆里端上来的酿豆腐,始终觉得还是没有家里的正宗,家里妈妈亲手酿的才美味。
芋头做成芋泥,跟五花肉、虾米、糯米,香菇、家乡冬笋,猪油一起炒,再酿进去。
蒸完之后吃起来口感很丰富,芋泥打得很绵软,整块豆腐咬下去,感觉像是很大的肉包,又大又好吃,由于加了芋泥和各式材料,所以吃起来非常香口美味。
9.板鸭
是一种以新鲜宰杀的净膛本地麻鸭为原料,以食用盐、食用米酒为辅料,按本地传统工艺腌制晾晒而成的特色美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板鸭颜色金黄、香气浓郁、油尾丰满、皮薄肉嫩,尝一口只觉香韧骨脆,腊味浓香,气味绵长。当地人习惯将板鸭煮沸,于冬日寒意袭来时,喝一口清澈芳香、肉质鲜美的汤,真是暖到心窝里去了。除了味蕾上的满足,板鸭作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其经济效益同样不容小觑,过年送礼佳品,广泛流传于各个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家乡当地美食,也是过年必备美食,每每说起家乡美食,怀旧的情绪总会涌上心头。时光荏苒,也许有的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渐行渐远,但我们仍时常缅怀那些记忆中的味与绝,那些童年的好滋味……依然记忆犹新!
10.豆角酥
油炸豆角酥香脆可口、只有本地游子才懂的味道。
芋头片
芋头片:相信吃过芋头片的人都会喜欢上它。
猪羔圆哩
即芋头丸子):小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这款小吃,吃起来香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油角、饺子、牛耳朵、
酥脆可口的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口,每当吃到这些传统特色的小吃时,不仅吃出了地方风味,还吃出了浓浓的“年味”!
炒米饼
炒米饼放进嘴里感觉特别酥香松脆!要的就是这个味道和口感!
芋禾
酸芋禾它是以爽口为主,吃起来口感极佳,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酸萝卜
酸萝卜它是以爽口为主,吃起来口感极佳,也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