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桔者言》与《企业的性质》在一个朋友的单位呆了两天,参与他们单位的项目论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销售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销售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卖桔者言与企业的性质)

销售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卖桔者言》与《企业的性质》

在一个朋友的单位呆了两天,参与他们单位的项目论证。

他自己本人反而没有过多参与,听到他最多的是,他打遍亲戚朋友的电话,问候疫情,问候工作和生产经营,诉说自己的现状。

为难之情,写了满脸,挂了满心。

“这样的现状,怎么见江东父老?”

心情黯淡、无光。

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变得深沉、寡言,让人动容,匆匆告辞,在汽车上想起前几天大哥发来李后主的诗: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一切仿佛在昨天,一切仿佛都在眼前。

不禁让人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现实就是现实,不由得让人不信。

人间的真情,最重要的是亲情、友情。

在这样的场合他还不断地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内心让人动容。

不止一次地诵读清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连读三遍,使人泪湿衫袖啊。

为什么变成这样?凭劳动赚钱的人们为什么如此辛苦?

在疫情之初,我的导师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写一些分析性文章,如果可行,要在某院“要报”刊载,至今我一篇也没有写,让恩师失望,我只能写一点这样的狗屁文章。

雨天,坐在凄冷的门口看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1984年代的影印版,扫描粗糙,看着费劲。

张公在香港卖桔,他的《卖桔者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在鱼塘养鱼的悠久历史,证明了中国在地产上私产制度的施行,要比欧美早得多——中国在唐、宋期间的富庶,可不是侥幸的。以天然环境而论,鱼塘养鱼的条件怎可能及得上大湖?私产保障的需要很显然将鱼从湖里带到塘中。

在研究中国农业,使我很佩服中国人养鱼的智慧。水稻的田地竟然在稻收后,加水用养鱼,鱼可以为稻田增加肥料与收获后又种稻,在农业上轮植的合并选择,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在我所知的数十个轮植方式中,我以为鱼与水稻替换最富有想象力,这法门可能是中国独有,不知这传统的智慧现在是否还保存着。”

现在受疫情的裹挟,多想办法“养鱼”,轮值生产,是不是可行?

他在夜市卖桔,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他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

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义。在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市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道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足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想起他的老师罗纳德·H·科斯在诺贝尔获奖作品《企业的性质》的开篇之作:

经济学理论一直饱受不能清晰阐明其假设之苦。经济学家在构建理论时,经常忽略考察其建立的基础。而这种考察又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为防止因缺乏理论所依据的假设知识而产生的误解和无所谓争论,还因为经济学在选择相互竞争的各组假设时做出良好判断极为重要。——《企业的性质》1937

罗宾逊(Robinson)夫人曾说过,对经济学中的一组假设应提两个问题,他们易于处理吗?他们是否合实际?

面对较大冲击,我很少看见这方面了解实际基础经济学理论的假设数据,可能因为专家都在家里出不了门吧……

听到最多的是强有力的声音,找人,管控,还有楼下那兴奋的做核酸的人和企业。

我在想,特殊时期,企业生存,房贷、车贷,各类还款是否也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价机制”呢?不要让银行、金融某种意义上和皮条客的技术含量等同呢?

下午读纪硕鸣先生的一篇文章,得到赞许,何玉兴教授作了点评文章,其中说:

舆论需要平衡。孙旭培先生《论新闻报道的平衡》里说:“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

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里说,千千万万人的错也不等于对。

一起努力,减少错误……

乔言 2022年4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