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个星期,终于熬到《上新了,故宫》的播出。在这几天的漫长等待中,我将这个综艺安利给所有朋友(哈哈,突然有点小骄傲)。现在我们就开始跟上节目的步伐,一起来看看这一期故宫有哪些好玩的吧。

节目的一开始,我们的单馆长就给我们的“故宫文创兄弟"周一围、邓伦以及神秘嘉宾王丽坤派送了小任务“百年前紫禁城里上演的宫廷演出,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绝伦的演唱会,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此外还给了一个小提示“这是一处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1)

邓伦认为“上天”的演出地应该在紫禁城的高处,而能够俯瞰整个故宫的地方就是角楼。角楼在古代是重要的防御设施,可以在这里瞭望城墙外的情况,防御敌人的侵袭。其实啊,紫禁城的角楼建于明王朝永乐皇帝时期,有传说说角楼的形状都是他亲自提的要求“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朱棣派亲信大臣到北京替他修建在北京的皇宫,并告诉他:“朕想要在皇宫外墙的四个犄角处盖上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并切要独一无二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要是修建不好,可是要杀头的!”后来,监工大臣领了皇帝的旨意,便在达到北京时叫来了所有的工头、木匠师傅,告诉他们皇上的旨意并且只给了三个月的期限,还说:“如果你们盖不好,可是要杀头的!”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2)

三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三分之一,工匠们还是在一起相互琢磨“梁怎么上?柱子怎么立?斗拱怎么安?“最后又觉得毫无主意,只能不欢而散。有一位木匠师傅在溜大街找灵感的时候,突然听到卖蝈蝈的叫卖声,便走进瞧了一下,却发现了一个阁楼般的蝈蝈笼子,细数还就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就这样,永乐皇帝要求的角楼就修建好了。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3)

王丽坤认为“下地”的演出地可能在故宫的地下冰窖里。故宫冰窖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现存四座,呈南北走向,为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建筑,墙体与拱顶之间的夯土都很厚,隔热性能非常好。在清代时期,冰窖专门为皇宫藏冰,供夏季消暑之用。故宫冰窖改建为餐厅于2017年对外开放,分为三个部分:书吧、咖啡厅、餐厅,在这里可以看到外面的红墙碧瓦,光影斑驳的园景,还能欣赏到室内的《冰嬉图》,让人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4)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5)

冰窖餐厅有着冰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又在被人遗忘的时光里重新拾起自己的价值,使得自己成为具有故宫文化特色道德创意产品。并且餐厅里使用的餐具以及冰淇淋的包装都源于清代皇室的御用冰具,充满了故宫特色,也让游人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了解到古代宫廷夏季避暑生活。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6)

之后我们的“文创小分队”一起来到到文物修复医院,他们看到了乾隆时期的戏曲官衣“蟒袍”。在了解到古代缂丝织布技术的繁杂以及高昂的造价,不得不感叹到古代人民智慧的伟大。乾隆年间,宫廷戏曲空前繁荣,皇帝乾隆更是个戏迷。他下诏选取八旗子弟以及太监组建“内学”和“外学”,演剧活动越发频繁,空前盛大,使得清朝成为戏曲的集大成时期。清朝时期,统治者先后修建了四座高大雄伟的戏台:圆明园中的畅音阁、宁寿宫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园、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其中圆明园中的畅音阁被八国联军烧毁。这四座戏台格局统一,都是上中下结构,自上而下命名为福台、禄台、寿台,这里都有辘轳架、天井、绞盘,可以帮助演员完成升降表演。可以说这是古代人的“威亚”。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7)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8)

清朝的宫廷戏剧都是规模庞大,人物众多,情节更是精彩热闹。表演者穿戴华丽,场景布置精巧,剧名、曲牌、脸谱等更是精美非常。但是由于过于追求外表的华丽,抛弃了戏曲的写实化,使人不再记得欣赏演员的唱、念、做、打,妨碍了表演艺术的健康发展。

北京故宫雨后紫禁城(上新了故宫带你走进畅音阁)(9)

好句分享:畅音阁戏台,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折射着时光深处的往事。这里不知道唱过多少戏,见证过多少故事,但透过这个戏台,还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