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做梦都没想过多年之后自己在明朝还能收获 小迷弟二皇子朱高煦。秦有秦二世胡亥胜了公子扶苏,隋有隋炀帝杨广取代太子杨勇,唐有秦王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渊让位。数来数去成功的皇子逆袭成太子有名的也就这么几位,二皇子朱高洵
以李世民榜样,想要逆袭,但是结果却失败了,为什么呢?做一个分析先:
一、社会环境力量分析
《大明风华》中明朝建国已经多年,明成祖朱棣自夺得皇位后,五征蒙古,保护关内百姓安全,战乱大多平定,人民渴望安定和平发展,天下逐渐盛平,能打仗的二皇子以后作用只会越来越小。太子朱高炽以仁德著称,处理政务多年,显然仁德处政的太子
更得百姓爱戴。
二皇子朱高煦有什么优势吗?以《大明风华》为例,他只是收养了一批建文罪臣子女做棋子,
做死士
,也没有显示获得多高的民心。在社会力量分析,太子完胜二皇子。
二、政治环境力量分析
明朝是一个什么政体呢?除了皇帝谁是明朝最有权力的团体呢?有人说东厂西厂锦衣卫,错,明朝是皇权和士大夫共天下。当朝官员又有文臣武将之分
。
二皇子朱高煦自少年时和武将们一起征战,显然更得武将拥护,但是马上能得天下,马上治不了天下,所以明朝武将在文臣面前总是吃瘪。朱棣说:朝廷的官员大多出自太子府,太子朱高炽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反观二皇子朱高煦,打仗的时候有一帮武将,出主意的时候除了三弟(武将)就只有一个狗头军师
,就这还顶着反派头子“皇爷”
的名称自己上线指挥,令人着急啊!
三、(皇宫)内部力量分析
当然谁能当太子也得看皇帝的意见,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长的不帅,二皇子朱高煦英武帅气,作战勇猛,深得皇帝喜欢。这一点二皇子朱高煦有优势,另外二皇子出手阔绰,结交宫内太监宫女,这一点二皇子也有优势,身边人吹吹风,吹得多了皇帝就越来越待见二皇子。在这里想不通的是太子家因为好圣孙
就受皇帝待见,二皇子家的孩子当初就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就不能走走圣孙路线?
|妃子路线
胡尚仪
看起来在皇宫里有点地位,没见二皇子攻下来啊?有没有对朱棣重要的人呢?有,谁啊,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是朱棣造反时的好队友,又是太子儿子朱瞻基的老师,二皇子朱高煦和姚广孝没什么交集,这么一位大牛住在鸡鸣寺,二皇子竟然没有任何反应,纳闷!
四、个人力量
当皇子,当太子都要有一个坚强善于等待的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波折。太子朱高炽当了很多年太子,协助执政,兢兢业业没有二心。反观二皇子,
在得到朱棣战场上许诺: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后就开始想着翻身当太子,可是皇帝说的话不一定都是真得,这不,被逼着大庭广众下打嘴巴子。
政治幼稚。取得一点优势,二皇子朱高煦就自比李世民,问题是他老子朱棣可不想当李渊。没到最后登上龙椅就闹的大领导不喜欢,失败!
五、自古以来,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皇帝屡次下令让二皇子就蕃,二皇子拒绝,最后不得不就蕃,这个时候他就应该明白,自己已经失败了,要吗低头俯首做个安乐王,要么博一把,可惜,他在朱棣死后被文臣蒙在鼓里,后来朱高炽死后也没有抓住战机。最后起兵造反被侄子朱瞻基打败,削为庶民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想从皇子翻身成为太子乃至皇上的不多,成王败寇,胜者拥有一切,九五至尊,败者一败涂地,深陷囹圄。《大明风华》中也有这么一位皇子,想当太子,以李世民为偶像,想当皇帝,只是他做的太失败了。
最后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作为结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自古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