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是日本的传奇,同时也是世界的传奇。

盛田昭夫出生于1921年的日本爱知县,与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一并被称之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

盛田家族300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守护着自己酿酒产业,作为家族长子的他一出生便被寄予了厚望。父亲盛田久左卫希望他可以做自己的接班人,从小便将日本人骨子里流淌的谨慎,保守和循规蹈矩灌输给盛田。10岁时,久左卫就带着儿子去参加董事会议了,上中学后,久左卫更是变本加厉地把儿子的假期剥夺了个精光,经常带着儿子去参观酒厂的流水线,让他明确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

之后的某一天盛田昭夫实在无法忍受,遂仰天大笑出门去,称我辈岂是酿酒人,完全不顾傻眼的父母凌乱在风中。之后久左卫将振兴“年节松”牌米酒的任务交给了心里一万个雅蔑蝶的次子盛田一秋,按住盛田昭夫的双肩对他说:盛田家的男人应该是这样的啊!去吧,欧多桑一直会是你坚实的后盾。

后来盛田昭夫考上了大阪帝国大学理工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理学。久左卫一边郁闷地喝着自家酿的酒,一边默默支持着儿子的选择,直到二战爆发。

彼时草木皆兵的日本连妇女都动员去前线当慰安妇了,想安心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所有大学的研究所都被日军征用做军事研究。毕了业的盛田昭夫由于自己专业的缘故,到了想回家继承祖业而不得的地步,尽管心里面一万个草泥马,但是还得把面前的选择题解决:是上战场还是给海军当研究院。上战场熬到退伍回来就自由了,给海军当研究院就要卖身一辈子了,盛田明显不愿意承受缺胳膊少腿的自由,选择了当研究员。

在当研究员的日子里,盛田碰到了一辈子的基友:深井大,两个人一起研究红外制导技术。在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实例绝对是实力强大的存在,把盟军打的满地找牙的“零式战机”出自三菱重工一位叫做崛野二郎的29岁年轻人之手。如果不是后来美国捕获了一架相当完好的零式战机拿来研究,开发出了针对性的战斗机,日本的海上优势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后来,宫崎骏制作了一部动画电影来记录堀越二郎的飞机梦想,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起风了》,从电影中可以得知,日本的飞机技术源于德国,但是日本有个特点,消化吸收并青出于蓝的能力特别的强,虽然德国在合作的时候很多技术也是藏着掖着留有后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以崛野二郎为代表的日本当时的技术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天分和勤奋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产品。

盛田召夫被成为日本的经营神话,王家卫《一代宗师》里面赵本山有一句话: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要有人当里子。在曾经的索尼,盛田昭夫就是面子,而里子就是井深大。

井深大有着一个悲惨的家庭背景。3岁的时候,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的父亲死于一场事故:被高压电电死了。随后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母亲带着他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把井深大托付给了姥姥之后自己改嫁了。所以井深大的同年是跟自己的姥姥相依为命的。

由于缺乏资料,我们无从得知深井大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凄惨的童年。但是孤独培养了深井大独立和坚强的性格。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次井深大在海边玩,通过轮船上的无线电得知了东京地震的消息,半信半疑的他直到三天后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惊讶的合不拢嘴,惊讶的高呼: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然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无线电的怀抱。

随后,身为初中生的井深大同学不知道是如何艰难地从牙缝里省出来30日元(接近名牌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薪水),买了三根电子管,经过无数次实验之后,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收音机。至此,井深大已经具备了成为英雄所需的技能和品格,剑锋直指寰宇,等待着时代的召唤。

高中毕业后,井深大来到了早稻田大学读书。由于当时没有互联网,一群寂寞的男人只能聊无线电。这些电友平常都是通过无线电上线进行交流,所有的信息也都是“哔哔哔“的声音,再根据码表还原成文字。也许你以为的美女的调频背后实际是一个彪形大汉,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太寂寞了,男人就男人吧,总比没人强。

其实电友这个圈子并不大,而且在当时能玩得起无线电这么高端的东西的,一般都是有钱有追求的公子哥,而井深大在当时就通过无线电认识了一大堆这种公子哥,其中有一个叫岛茂雄的,父亲是高铁之父岛安次郎,这个哥们不仅有钱,而且也是个绝顶的技术高手,两人在大学期间合作无间,做出了很多厉害的成果。

井深大毕了业之后进入了照相化学研究所,给电影公司供应胶卷,在这里他有个很苦逼的同事叫黑泽明,岗位是导演助理。

然而后来,他遇到了和盛田昭夫一样的事件:二战爆发了。

不同的人被相同的历扭在了一起,两位好基友碰在了一起。1944年塞班岛丢了,玩无线电的井深大知道了这个信息,知道东京和名古屋要被炸了,因为塞班岛是原用于停轰炸机的,而东京和名古屋是两个战略要地,落到美军手里焉有弃之不用的道理,再加上当时日本的”零式战机“被美国打的差不多了,缺乏空中应对美军轰炸机的能力。所以美军肯定甩开了膀子把轰炸机开到满天飞。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司的人以及自己的好基友,盛田召夫。

而盛田召夫的父亲久左卫老爷子此时正在名古屋爱知县的酒厂……

1945年8月6日上午9点14分,一架B-29轰炸机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弹,这颗5吨重的“撒旦之光”在距离海平面600米高度的空中爆炸。一道比太阳更耀眼的白光降落在地平线上,瞬间,人间沦为地狱。强光使上万人变成了失明,6000多度的高温把所有的一切打回到分子状态,随着极高的温差形成的冲击波扩散而去……

日本并未投降!宣称有陨石坠落于广岛市,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苏联的调停。

而一直被蒋委员长认为是狼子野心的苏联,从来都不是什么善茬,8月9日落井下石对日宣战。美国也本着墙倒众人推的态度,给不相信美国还有第二颗原子弹的日本人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在上午11点30分,在长崎扔下了第二颗“撒旦之光"……

6天后,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投降。

盛田召夫没想到早些年自己在大阪帝国大学浅田教授专栏里拟写的关于原子能的理论这么快就被美国人用于实践了。

”美国实在是太强了啊,井深君“,盛田仰天长叹。

井深大望着窗外感慨道:”是啊,日本的科技和美国比实在是太落后了。”

盛田昭夫想到广岛和长崎被炸后的惨状,不禁流下了泪水。

井深大安慰盛田昭夫道:“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你可以为日本的重建做一些贡献。”

“我能吗?”盛田昭夫陷入沉思。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房屋倒塌,街道破落,除了被“撒旦之光”一锅端的广岛和长崎,东京和大阪等重要城市也被天天光顾的联军炸成了马蜂窝,工业完全瘫痪。更可怕的是一切传染病也渐渐蔓延开(参看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盛田召夫回到了家乡,看到自己的弟弟们都还平安,无比欣慰。盛田家的工厂和房屋在战争中也未遭受到战火,随即久左卫老爷子也开始了筹备工作,准备重启生产线。而井深大的话在盛田昭夫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随后盛田昭夫来到了东京教书,并找到了井深大,此时井深大组建了一个新公司:东京通信研究所。

公司坐落在废墟之上,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只钉了几块木板上去将就挡一下风雨。

井深大和同事们曾经一起讨论过公司的业务和发展,有人提议做零售,原因是战后食品短缺;有人提议做基础设施,原因是战争使大量的设施遭受损坏,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生产电器。

然后大家一起捯饬了一个电饭煲出来,这个电饭煲非常的神奇,煮出来的饭不是太软就是太硬,最后这个项目被放弃了;接着有人提议做电热垫,电热垫一上市,便受到大家的喜爱;眼看着“东京通信研究所”快要成为知名电热垫公司了,技术宅井深大却一脚刹停,同事们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做大做强电热垫能发家致富吃饱饭,有什么不好的呢。

井深大觉得生产再多的电热垫也不能在科技上超越美国。而此时短波收音机在技术上有了突破,而盛田昭夫也在此时以兼职的方式加入了公司,不拿薪水。

后来,盛田昭夫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全心全意扑到自己喜欢的事业。

在日本,雇佣一个家族的长子,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因为长子一般是要继承家族产业的,否则会被视为“不孝”,而雇佣家族长子的公司也会被视为不道德。

井深大和他的岳父以及盛田召夫一起来到了盛田家面见了久左卫老爷子,空气快要凝固了,没想到久左卫露出了笑容:“去吧,放开手脚做你喜欢的事情把,不过,一定要用心!”

回到东京后,得益于盛田的家业早已闻名日本,通过井深大岳父的关系,两个人很容易从帝国银行便拿到一笔资金,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但是这笔钱很快被花完了,两个人囊中羞涩,过着揭不开锅的日子,盛田昭夫还去买过碰运气,当然,运气也表示很为难:每个人都需要我,我也木的办法啊。最后,井深大从自己母亲的朋友那里借来了4万,盛田昭夫从久左卫老爷子那里借来了1万,并将1万元的公司股份给了父亲,意思就是这个钱我不打算还了。久左卫老爷子拿着一把白条(股票)热泪盈眶:这败家孩子啊……

接着公司拿到了一个日本广播协会的订单,两个人和同事们奋战在一起,用简陋的设备完成了任务,后来。两个人受邀,去到了负责这个项目的美军军官那里喝酒,井深大鸡贼地注意到了一款美制威尔考克牌卡带录音机,内心无比震惊,觉得公司正在研究的钢丝录音机是没有前途的。后来两个人把那台录音机借来研究后决定:就是它了!

1951年,日本第一台卡带录音机面世,这台录音机一上市便是世界一流水平。

造出来之后剩下的问题才最令人头疼:怎么卖这么一台售价17万日元的录音机(当时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万日元)。

盛田昭夫亲自扛着录音机到街头演示,然而却发现,看的人多,买的人却没有。盛田昭夫沉默了,但是他马上明白,制造只是公司运作的一个环节,如果卖不出去,又有什么用呢?他知道井深大只是对技术敏感,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懂销售的人,这个人只能是自己了。

有一次盛田召夫去古董店漫无目的地欣赏着,突然有个人进来,手起刀落拿下了一个价值不菲的花瓶,价格比录音机还贵,盛田震惊了:靠,花瓶还能当饭吃了?

后来盛田把录音机卖给法院,小赚了一笔,接着卖给了学校,又赚了一笔。当大家都觉得可以靠当前的产品发家致富的时候,盛田却一脚刹车停住了公司的脚步:”我们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它太笨重,也太昂贵了,我们需要更好的产品推向市场“。井深大扶了一下眼镜,认同盛田君的深谋远虑。后来H机型面试,大获成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1954年,井深大看到了论文中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信息,后来,一位美国朋友也跟景深君表示了贝尔实验室想要转让专利的想法,但是转让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900万日元。

”我们的公司做的了这个吗“,盛田关切地问道。

”我们一定要试试!“井深大坚定地说道。

随后两个人一起去了美国,美国之旅给两人非常大的触动,国际化的想法在盛田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回到东京后,盛田首先想到的就是为公司改名字,东京通信株式会社的英文翻译是:Tokyo Te 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太长了,无法让人一次记住。而 Tokyo Teletech被一家美国公司注册了。

正在大家都在挠头苦思的时候,拉丁文”sonus“被偶然翻到,意思是:声音。在当时的日本,英语俚语也很流行,比如把乐观,开朗的男孩叫做sonny,盛田提议不如公司名就叫sonny吧。

井深大苦笑着摇摇头:日语 sonny的读音是:sohn-nee,是赔钱的意思。

盛田昭夫想了一下,突然大声道:“那我们就把中间重复的字母去掉吧”

井深大正在沉思的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起来:“そっか(索嘎),就叫 'SONY' ! ”

“SONY”的名称定下来之后,盛田昭夫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把公司的商标和公司名合二为一,也就是这家叫做"SONY"的公司,商标就是

六七年的索尼(我眼中的索尼)(1)

六七年的索尼(我眼中的索尼)(2)

这为公司省下一大笔广告费用。试想,如果公司名叫张三,而商标又是李四两个字,这会让人难以记住。可以说在盛田昭夫之前,没有公司这么玩。所以为什么在日本,盛田昭夫被称作经营四圣之一,而其他只能叫做企业家。

索尼拿下了晶体管的授权,用它来制作晶体管收音机。然而美国在他们之前做出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但是这并没有让井深大太过于惆怅,因为第一个笑的,未必能笑到最后。经过几代的改进,他们的晶体管收音机终于越来越优秀,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之后有一天,井深抱着录音机来到盛田的办公室抱怨:这个家伙实在是太重了。

盛田说:“那你还为什么要抱着它呢?”

“因为我不能停止听音乐”

于是盛田来到工厂,拿出了一个小型卡带录音机,让技术人员把录音部分去掉,只留下读取部分。工人提出质疑:这样不就不是录音机了吗?盛田表示:请相信我,这样的产品一定能大卖。

随后“Walkman”诞生,盛田召夫雇佣了一些年轻人,让他们戴着随身听到东京银座去散步听音乐,这些人立即引起了路人的好奇,纷纷问他们随身听哪里买的。就这样“Walkman”卖出了2000万部。

随后1955年,盛田昭夫带着卡带随身听,晶体管收音机,立体声麦克风来到美国,准备将这些产品打进美国市场。在他刚到美国不久,就遇上一个大的购买商:布罗瓦。布罗瓦表示他们愿意订购10万台产品,但是有个要求,:收音机要印上布罗瓦的标志。

盛田昭夫当然不同意,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总部,没想到总部竟然示意盛田答应布罗瓦的要求,毕竟这是一笔巨款。但是盛田昭夫坚决反对,直接对布罗瓦说:尽管我们的公司很小,但是我们不做外包公司!

布罗瓦的高管轻蔑地笑笑:“我们布罗瓦可是有5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品牌享誉美国,有谁知道索尼呢?贴上你们品牌产品很难卖得出去啊。”

盛田召夫面对嘲讽,愤怒地说到:“50年前没有人知道布罗瓦,就像现在没有人知道索尼,但是再过50年,我们我会让索尼名扬天下!”

话了,拂袖而去。

虽然受到了总部的批评,但是盛田召夫觉得,在商战中,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品牌重要,自此他经常会说一句话:这是我做的决定中最好的一个。

虽然失去了10万台的订单,但是俗话说:好货不愁卖。没过多久,盛田昭夫就找到了一个代理 商:多莫尼各。看来,过硬的腰杆下面必须是过硬的产品。

后来让索尼名声大燥的事件是1957年,4000台索尼TR-63型号的收音机在美国多莫尼各公司(索尼的代理商)的仓库被盗,这让索尼一下子火了起来,街头巷尾的大妈聊天的内容变成了小偷为什么只偷索尼的收音机?因为索尼收音机好啊。

索尼跟多莫尼各公司的理念存在差异,种种矛盾之后,盛田昭夫向总部请求在美国成立子公司,总部的大佬们哈哈大笑:你以为我们是松下啊,我们才成立几年?

然而盛田召夫用实力证明,资本市场我盛田也玩得转。首日开盘1.75美金,收盘2.40美金。为了提升品牌档次,索尼美国公司就开在品牌林立的纽约第五大道。

据说在拍《飞驰人生》的时候,因为条件的苛刻,庞大的专业设备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经过考量,韩少拿出了索尼A9F进行审片。

索尼正式开始做彩色电视机是1961年,当时彩色电视机还不普及,原因主要是高昂的价格和令人汗颜的质量。

之后索尼的木原信敏在纽约国际无线电电子展示会上发现了一种很厉害的显示器:IFF,主要应用了聚焦栅彩色显像管。但是这种技术在当时也只是应用在军事上,因为制造非常困难,成本高昂,并且很容易坏。当木原信敏把他想用这种技术制造彩电的想法告诉了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之后,大家心中no zuo no die的激情又被燃烧了起来。

彼时松下也和生产出了电视机,虽然技术并不先进,并且还有着质量问题,但是依然受到了市场的拥簇,这更坚定了索尼要制造电视机的信心。

入了坑之后,大家才发现,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为了降低显像管外壳的制造成本,井深直接在大崎设立了工厂。但是除了制造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1964年,研发工作完成,但是在产品化的道路上,大家心里都没有谱,一些bug难以解决,大家都一筹莫展,眼见着索尼快要被搞破产了,盛田召夫依然对井深说:井深君,请放手去做吧,资金的问题我会想办法。

终于,通用电气的彩色电视机技术给了索尼启发,1966年底新型电子枪模型制造成功。1967年10月15日傍晚,显像管外壳制作完成;当色彩鲜艳,明亮清晰的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井深竟激动的说不出话来。6年的时间,只为这一天。

这一场战役的胜利,直接让索尼在日本有了问鼎松下的实力,“技术流”的标签在索尼的产品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自彩色电视机之后,还有什么产品能够引爆市场?索尼选中了录像机。

索尼的市值现在已经跌到了900亿美元左右。

如今的苹果20000亿美元左右。

所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乔布斯离开了世界的这9年,很多人唱衰苹果,然而苹果市值青云直上。

有人说索尼最大的问题是随着老一辈的领导班底的离去,索尼开始变得不敢冒险。曾经索尼要做什么,决策者只要一声令下,公司立刻不计后果地进行投入,哪怕赔的血本无归,哪怕倾家荡产。

但是毕竟那是初创公司的特色,公司到了一定的阶段,一个决策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再也没有人能够轻言冒险。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和困境,稻盛和夫提出了阿米巴经营模式。

很多企业争相效仿,但是跟风的浪潮退去,很多企业只不过留下了一地鸡毛。

研发录像机这个事情当然也是索尼的两个不服输的愣头青(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是永远充满激情)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又一次豪赌。

或许已经习惯了整天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了,平淡的生活实在让这两个人难熬,更何况这个时候彩电让索尼着实也赚了一笔,不用再时时刻刻担心自己明天要不要睡大街的问题。

1957年,他们就得到了一个消息,第一台实用型磁带录像机面世了,有安派库斯公司制造推出。盛田昭夫和深井大不淡定了,自我感觉身负民族荣辱的二人立马开干。

刚开始推出的录像机有60公斤,售价几百万日元,经过后期的改良,CV-2000诞生,重15公斤,推出后虽然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美中不足,它是一款黑白录像机。

1969年,阿波罗登月,同年,索尼推出了自己的彩色录像机,体型小巧。同时由索尼牵头,统一了录像机的规格协议——“U规格”,在牵头制定协议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公开了自己的技术。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动着索尼不断对录像机进行改良,1973年,只有原来三分之二重量的新品问世,这个时候,彩色电视也普及开来,眼见着索尼录像机要大火一把了。

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1976年,JVC也推出了一款录像机,录像时长为2个小时。索尼研究了JVC的录像机后发现,JVC剽窃了自己的技术,加以改进,推出了VHS规格的录像机。

知道规格的主导权牵扯到的利益有多大,就能明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的有多激烈,要不然美国脸也不要也要把华为打下来。

一旦主导了某一领域的规格制定权,这就意味着,这一领域以后如何发展基本是我说了算,用了我的标准和协议,就得考虑我的零件、设备;不要问为什么,协议是我提出的,硬件肯定是我这里的适配的好,最稳定,调教最优。除非有新的革命性产品推出,大家不玩这个领域了,否则我就躺着赚钱,比如后面的VCD替代了磁带,数字录像机替代了磁带录像机。

一开始索尼不甘心,想拉松下一起搞自己的规格,但是松下幸之助何其精明,盛田昭夫的本事我还不清楚?帮助索尼无异于养虎为患。于是松下选择了JVC的VHS规格,松下幸之助给出的理由是,VHS的机器零件少,而且顾客非常在意录像时长,虽然索尼倡导的规格品质更好,但市场还是对能多录一个小时的产品更加青睐。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毕竟JVC是弱者,和弱者合作比和强者合作安全。

所以有时候,政治经济学,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在产品身上吗?还真不一定,有时候导致一个企业失败的原因就是它还没强大到能干掉竞争对手的时候,被对手注意到了,并开始提防。

所以电影《一代宗师》里面,宫宝森问马三: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

当前的国力并不能支撑着华为坐上世界通信领域老大的位置,华为,出刀太早。所谓时也,命也,功败垂成,其实早已注定。

由于规格不同,松下电器站在了索尼的对立面,二者在录像机领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战争。

年轻的盛田昭夫终究不是老辣的松下幸之助的对手,在松下遍布全世界的销售网络下(全球约2.7万家店),索尼败下阵来。

松下终究还是放了索尼一把,没有乘胜追击,赶尽杀绝。一来,同是日本企业,这样会被国内同仁所不耻,二来,JVC确实也是使用了索尼的技术,索尼万一真没了,自己就变成了小人和罪人。

盛田昭夫从一片硝烟中站了起来,痛定思痛,你有你的销售网络,我有我的技术突破,看谁笑到最后。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和一个执着于技术的公司比销量,销售是人家的副业。

后来,索尼凭着更新规格的8厘米摄录机,独占鳌头,一时间,风光无两。此时,摄像机这种东西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电子产品。

之后,索尼最终和VHS机型打成了平手,大洋对面的柯达都看得颤颤巍巍,想进来打一架,发现连挤进来的实力都不够,只能眼巴巴看着。

后来,索尼始终在视听领域引领着世界前行,并在1989年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

90年代,索尼还在欧洲推出了电子记事本。

1993年,盛田昭夫辞去了索尼董事长的职务。

1999年逝世,20世纪结束。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索尼带给了世界太多太多的惊喜,太多太多的好产品,直到今天,在专业视听领域,索尼依然是各大厂商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院动辄几百万的放映机基本被索尼垄断,有人说索尼的市值不行了,任何一个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市值真的并不重要,市值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接触或研究过股票的人心里都很清楚。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好,才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