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好久没见过这么能吃的女演员了,大米饭一碗接一碗,三盘菜一扫而光,大馒头就菜,一口一口不带歇,巴掌大的肥肉说吃就吃,看得观众都直呼狠人。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2)

她叫王茜华,比起这个名字,《当家的女人》中的主角张菊香,更为人熟知。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3)

1992年9月,22岁的王茜华以全国第一的成绩,站在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门口,看到门上六个烫金的大字,她心里百感交集。

自小生活在县城的王茜华,本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上普通的初中高中。但在电影院工作的爸爸,看出来女儿身上有艺术天赋,于是在那个经济紧张的年代,到处托关系找熟人,将她送到艺术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

1986年 王茜华考上西安市艺校,外貌不够出众 家庭条件也不是最好,看着周围全是光鲜亮丽的同学,王茜华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好在爸爸是个善解人意的好父亲,每周回家总会耐心地开导她,陪她一起练习表演,而为了支持王茜华学习演艺,每到期末需要搭建舞台的时候,父亲总会骑着自行车第一时间赶到。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4)

王茜华父亲

进入上戏的四年时间,王茜华的表演能力突飞猛进,成绩和演技都很不错,按理说应该是很抢手的存在。可直到快毕业,都鲜有导演来找自己拍戏,甚至连自己的中意的中国国家话剧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也相继拒绝了她。

屡屡受挫的王茜华并未气馁,反而还把目标越定越高,最后居然直接换成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5)

为了能进入北京人艺,她每周五下午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周日下午又从北京返回上海,就这样,一周又一周,她终于磕下了这份工作,成了北京人艺里面的话剧演员。

虽然表面上叫话剧演员,实际上刚到剧院里的那段时间,由于没有合适自己的角色,王茜华一直都是个小龙套。

直到1996年,一部由姜文监制的电视剧找到王茜华,邀请她当女主角。作为那个时代的演员来说,能和姜文这样的大腕合作,就相当于一步登天了。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王茜华高兴坏了,又是请吃饭又是请喝酒,不住地对导演说感谢。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6)

姜文

不久之后,她就和剧组的人一块儿,出发到拍摄基地体验生活,骑马、干活,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她却乐在其中。

可就在王茜华卖力的体验了一周生活之后,剧组的领导突然找到她,对她说,你可以回家了。听到消息的王茜华以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连忙问为什么,领导的回答却让她哭笑不得——原定的女主演空下来了。

这次被选中又被换角的经历,好像是一场梦,留给王茜华的除了转瞬即逝的惊喜,还有回味悠长的心酸。

回到北京人艺的王茜华,又恢复了以前跑龙套的生活,再有导演找上门时,已经是五年后了。这次她要饰演的是一个生活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农家妇女。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7)

为了更符合人物形象,王茜华开始疯狂减肥,跑步、游泳、跳操、汗蒸,每天花在减肥上的时间就去了一大半。除此之外 她还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一个西红柿一根黄瓜,就是全天的食物。然而 命运再次无情地碾压了她的梦想,和上次一样,开拍之前,导演告诉她 ,换角了。

在一次次被拒绝的过程中,不能放弃,成了王茜华对自己最后的要求。带着西安人骨子里的那股倔强,她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剧本——《当家的女人》。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8)

张菊香 剧照

确定不会被换之后,王茜华将多年来积攒的演技投入了拍摄,为了演好角色,她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到凌晨一两点才收工,从她进组到拍摄结束,一直都是这样。

剧中有一幕是女主角张菊香,为了还债去砖窑背砖,为了保证真实性,道具里的砖全是实打实的真砖,本来一次背十几块就够了,可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王茜华主动要求给自己多放点。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9)

就这样,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王茜华完成了《当家的女人》的拍摄,虽然只有短短十八集,但剧情紧凑,情节感人,播出之后立刻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成了当年央视八套排名前二的电视剧,直到现在,豆瓣上面的评分还高达7.9分。

剧中乐观坚韧的女主角张菊香,也成了那时候全国家喻户晓的影视人物。就在电视剧播出一年后,王茜华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告诉她,凭借着《当家的女人》,她已经入围第24届飞天奖最佳女主演,让她出席颁奖典礼。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0)

第一次演电视剧就获得殿堂级的奖项,王茜华乐懵了,可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却是,自己该穿什么。

是的,作为一个演员 ,她连一件像样的礼服都没有。有人告诉她,出席这种活动要穿定制礼服。一打听,定制一件礼服要5000元。对于那时候一个月只挣700块的王茜华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好在她遇到了一个设计师,听说是王茜华去领奖的,便以3500元的价格将礼服卖给了她。

就这样,王茜华穿着打过折的礼服捧回了飞天奖的奖杯。得了奖,就意味着被肯定,很多导演也慕名而来,自己终于不会缺戏拍了。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她舍弃了享受,舍弃了个人时间,甚至舍弃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

一次,王茜华获得了一个警察的角色,接下剧本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为了不影响进度,挑战更多可能,几番思量之下,她忍着巨大的悲痛打掉了这个孩子。

丈夫知道后非常生气,加上双方早已性格不和,最终两人结束了婚姻。

离婚后的王茜华来不及整理伤口,又接连接拍了《关中女人》《黑金地的女人》《女人的村庄》,凭借《女人的村庄》里的不俗表现,2010年王茜华斩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1)

她满怀激动地走上颁奖台,捧起奖杯的时候往台下望去,却发现粉丝全举的是别的演员的灯牌。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演的是农村剧,观众大多也是农村人,他们不可能有空闲给自己刷榜做数据,更不可能站在台下为自己欢呼喝彩。

看着别家的粉丝都在台下,自己却孤零零的一个人,王茜华并没有暗自神伤,她很快整理了心绪,在获奖感言中,她说:“我要特别感谢全国农民观众朋友。”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2)

台下掌声响起,这也是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有演员在颁奖台上感谢农民观众这个群体。

从这以后,王茜华的演艺生涯有了另一种打开方式,《胡杨女人》、《小麦进城》、《九九》、《岁岁年年柿柿红》,每一部剧都和农村有关。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3)

为了演好农村人,王茜华拍戏过程中几乎不用替身,吃肉就真吃,从马背上摔下来就再上去,冬天拍下水戏,人都冻僵了还要在镜头前卖力表现。

拍摄《胡杨女人》的时候,王茜华进组90天,每天要拍十几个小时的戏,最多一天要拍二十多场戏,连助手都称她为“片场铁人”。草原的恶劣生存环境再加上疲劳过度,拍到最后,王茜华居然直接累晕了。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4)

而就在王茜华全力投入表演的时候,关于她外貌的争议也出现了,拍《小麦进城》的时候,王茜华就有一点发福,而到了拍《我在北京,挺好的》这部剧的时候,身材更是不可控制的圆润了起来。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5)

大家纷纷吐槽她发福、走样,说她演得很土气,对于这些批评和质疑,王茜华选择了默默承受。与此同时,她开始将希望寄托在整形医院,为了减肥,她往自己脸上打了200针。

为什么王茜华会选择这样危险的方式减肥,而不是靠运动和毅力呢。其实并非是她不注重身材管理,相反,她太注重身材管理。

作为一个女演员,王茜华很清楚身材和颜值对于一个角色有多重要,于是早在自己还没发福前,她就一直在减肥,长期运动,疯狂节食。加上在拍戏的时候特别投入,饮食不规律,久而久之消化系统紊乱,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内分泌一失调,很容易造成报复性吃喝,长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为个人形象的改变,加上年龄的掣肘,王茜华的转型之路也越来越难,只能接拍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可即使再敬业,演技再好,仍然有很多观众不买账。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6)

“王茜华演的角色除了农村妇女还是农村妇女,她真的不烦吗?”

对于这些批评,王茜华是这么回答的。

“干嘛非得让人知道你是谁?干嘛非得让人知道你怎么样呢?你是一个演员,你把戏演好了就挺好的。”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看过很多关于王茜华的采访,看着看着,你就会发觉,她不像是一个荧幕上的明星,而是你身边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阿姨,大姐。

她会在台上毫无保留的拉家常,会给观众想知道的答案,会不顾形象的开怀大笑,在她身上 ,我们能看到一个演员的初心,即使她已经不再年轻貌美。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7)

如今的王茜华早已年过五十,演了几十年农村戏的她,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憨厚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其实忽略了,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庄嫂”,年轻时也是个明艳灵动的美人。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8)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19)

农村剧女演员王茜华(乡土剧一姐王茜华)(20)

从一开始想成名成腕,到后来只想演好每一部戏,王茜华的演艺之路,更像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 ,叫做从明星到艺术家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