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场音乐剧,也一定在电视节目上听到过《回忆》;如果你稍微接触过一点足球,肯定对《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不会陌生;或者你还听说过有一两部叫《猫》《剧院魅影》的戏好像很有名。

它们都来自同一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1)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二十世纪音乐戏剧传奇之一,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作为当代最受瞩目的音乐剧大师,洛伊德·韦伯也是出现在国内舞台上频率最高的一位。自2003年他的代表作《猫》首次被引进以来,《剧院魅影》《艾薇塔》《周日恋曲摇滚学校》接连上演,在戏剧领域的话题中他的名字从未缺席。

2018年第72届托尼奖颁奖仪式上,洛伊德·韦伯获颁终身成就奖。他于同年出版了回忆录,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这本自传的中文版已于今年3月面世。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2)

朵云书店·戏剧店展览 「韦伯和他的音乐剧时代」

2021.3.27 - 2021.4.2

在自传前言的开头,洛伊德·韦伯对自已的描述是:

“我描写过最无聊透顶的人物”

I’m the most boring person I’ve ever written about.

在今天的网络语境下评价,这样的英式自嘲实在太“凡尔赛”。

这位“最无聊透顶”的作曲家已经把戏剧和音乐界大大小小的奖项拿了个遍:8次托尼奖、7次奥利弗奖、3次格莱美奖、1次金球奖、1次奥斯卡奖、2次国际艾美奖,以及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理查德·罗杰斯奖音乐剧领域杰出成就奖等等。

他的作品前所未有地改变了音乐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的地位。《猫》诞生至今40年,已在在伦敦西区连演 21 年,在纽约百老汇连演 18 年;《剧院魅影》在2016年于伦敦庆祝了30周年生日之际,打破了《猫》的纪录,成为在百老汇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这部戏已在全世界166座剧院上演过,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演出。

他在寸土寸金的伦敦西区拥有7座剧院;他借用托马斯火车头的名字创办的“真正好”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文化演出集团,也是伦敦最大的剧场运营公司之一;他的基金会是英国本土在资助艺术和音乐方面位居前列的公益机构之一。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3)

我买下皇宫剧院时,它那个令人悲哀叹息的外立面。看看把它漂亮的釉面砖外立面给挡住了的霓虹灯牌。

图文选自《韦伯自传》

毫无疑问,洛伊德·韦伯在艺术和商业上都非常成功,他的人生非但毫不无聊,甚至和他的戏剧一样精彩。而他的自传,则如他的文学经纪人所说,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生于艺术世家,悄然而至的戏剧之缘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曾担任伦敦音乐学院的院长,母亲开办了伦敦知名的钢琴学校(不少皇室成员和英国演艺界名人、艺术家的孩子都曾在此就读),演过话剧的姨妈“薇姨”,是将他带入戏剧圈子的领路人。

不过韦伯幼时真正的兴趣是历史,并在游览英国各地古迹的过程中萌发对剧院建筑的热爱。定期到伦敦帕拉迪厄姆剧院看戏的家庭习惯让他为这座维多利亚时期建筑深深着迷,也在不自觉间感受到舞台表演的巨大魅力,甚至亲手制作了一座玩具剧院,还与弟弟一起为这个“剧院”策划了许多演出节目——在多年以后,韦伯成了这座剧院的主人。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4)

叛逆的青春期,自杀!退学!

尽管12岁就写出了人生第一部成功上演的音乐剧,韦伯的创作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

在拥挤的家里,他无法满足妈妈对他在古典音乐成就上的期待,甚至一度离家出走想要自杀;进入校园后,又由于年龄小不合群;好不容易拿到牛津大学历史学院奖学金,却无法割舍自己对音乐的本能热爱,在艺术创作上大花精力,被强制休学……

这个“叛逆青年”最终用一个决定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关键一笔:为了音乐剧,从牛津大学退学!

尽管他做出这个在家人看来是“自毁前程”的退学决定时,还不清楚前路何在,但冥冥之中对音乐剧的热爱让他坚定地奔向了这条路,从未回头。

音乐剧没有简单的财富密码

在自传中,韦伯仔细讲述了那些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从《约瑟夫和神奇彩衣》到《万世巨星》,从《艾薇塔》到《周日恋曲》,从《猫》到《剧院魅影》……

当我们坐在观众席观看这些经过数年打磨的成熟作品,很难相信韦伯曾为《猫》的制作破釜沉舟抵押房产,触动无数人心弦的《回忆》创作时遭遇了严重的歌词危机,伊莲·佩吉参与《艾薇塔》选角时抱怨“要唱死人啊”,《剧院魅影》的初版草稿竟然与今天舞台上演出的几乎别无二致……

韦伯诚恳地分享了他的行业经验,音乐剧可只不是简单的词曲创作,故事选材、脚本写作、歌曲编排、演员选角、排练、录音、服装、舞美、灯光、音响,乃至选择剧院、洽谈版权等等,所有细枝末节的工作汇聚,最终成就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部分韦伯音乐剧作品

跨越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

成就韦伯的那些人

洛伊德·韦伯在戏剧圈沉浸了大半生,他的艺术生涯和英美音乐剧发展史紧密交缠,既有光鲜亮丽的成功,也有令人沮丧颓然的失败。

著名音乐剧导演哈罗德·普林斯,电影、戏剧制片人罗伯特·史迪格伍德,词作家蒂姆·莱斯,音乐剧制作人、韦伯的“黄金搭档”卡梅隆·麦金托什,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资深戏剧导演特雷弗·努恩,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指挥家洛林·马泽尔…… 还有一众活跃在当代音乐剧舞台上的演员们,乃至流行音乐明星,都与韦伯有过或多或少的交集,他们的身影也在这本自传中频频出现。

韦伯的三次婚姻,他与莎拉·布莱曼的情感纠葛,也尽数收入书中:第一任妻子与韦伯结婚时才刚满18岁;莎拉·布莱曼,曾被预言“注定改变韦伯人生”,也确实成为韦伯的“缪斯”;而现任妻子玛德琳则是韦伯事业上最强有力的帮手。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5)

我 36 岁生日当天,莎拉 B 跟我很低调地在金斯克利尔的登记处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就是塞德蒙顿隔壁的那座小村子。

图文选自《韦伯自传》

摘下面具,回忆人生

韦伯自传的英文书名借用了其代表作《剧院魅影》中的标志性面具元素,Unmasked(摘下面具)一语双关,让人不由得揣测,莫非面具后的魅影才是他内心隐秘的自我?

充满英式幽默的娓娓道来让600多页的“大部头”一点也不难啃,别忘了他就是天生会讲故事的人,往日或光鲜或低落的瞬间,都在韦伯的讲述中,仿佛如昨日重现。

韦伯在前言里对自己的描述以“无聊透顶”开头,用“无比幸运”结尾,中间展现给我们的是他对音乐、对戏剧、对艺术的无限热爱所兑换的种种奇迹。

如果您很清楚您这一生喜欢做些什么行当,那您的运气真不错!

如果您还能把喜欢做的行当发展成您的职业,那您的运气真的相当不错了!

如果您不仅把喜欢做的行当发展成了您的职业,还刚好像我一样在从事音乐剧,那您的运气真的就无与伦比了!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6)

点击上图购买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7)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歌手(你一定听过他的歌)(8)

看更多读书文章

广西师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