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傅玄《傅子》里有句话:“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这话很有道理。所谓“仁者”,往往懂得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也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与人交际,推己及人,实在是一种可贵的修养。

推己及人的深度解析(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1)

01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他的妻子罗氏极为平凡,却堪称贤惠的代表。

罗氏年逾古稀,还每到天寒坚持早起,然后在后院的厨房里生火、烧水、煮粥。

罗氏煮粥不是只煮自家人的份,而是煮满满的一大锅。自然,要熬上很长时间。等到众人起床,粥香已顺着热气弥漫厨房,飘到院里。

一大早,仆人洗漱完后到厨房,接过罗氏亲自盛上的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粥,身心非常温暖。

儿子见母亲这般忙碌,既心疼,又不解:“天这么冷,您何必这么操劳?”罗氏告诉儿子:“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天这么冷,还要给我们家干活,让他们喝上热粥,暖暖胸口,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虽三言两语,却温暖无比。试问?天下子女,谁人不是父母的子女?天下父母,谁人不是子女的父母?

推己及人,才有善意与善行,才有体谅与周全。

推己及人的深度解析(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2)

02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郑天挺在西南联大任总务长。

一天,他去学校的路上,听说教职员工上月薪酬还没有发,不由大怒。

一番问询才知道,因主持学校工作的常委不在,又无人替常委盖章,导致发放一拖再拖。

郑天挺当即安排办事人员去找人盖章,并责令“下午必发”。很快,教职员工领到了上月的薪酬。

当时,郑天挺的家属都在外地,自己只身在昆明,生活相对宽裕。他的薪酬也比别的教授多出不少。

按理,薪酬迟发一时半会,对郑天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可作为“饱汉子”的他,十分清楚“饿汉子”的“饥”。所以,他在西南联大每月筹措薪酬、补助,竭尽所能,为的就是让多有家室之累的教职员工月底能按时领到薪酬。

有人劝郑天挺不必大动肝火,他说:“眼下是战时,我的所得虽然马马虎虎,能够度日,但也不多。身边教职员工里,不如我者不知有多少啊!”

一个人之所以受到敬重,往往与权势无关,与尊位无关,而在于品行,在于操守。

推己及人,便是可贵的品行,便是高尚的操守。

推己及人的深度解析(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3)

03

解放初期,杨奔在《浙南日报》做副刊编辑。

一日,杨奔收到一首题名《短歌》的小诗。随后,他给作者回信,告诉作者诗歌写得很好,登出后会送当天的报纸还有稿费,并“希望你以后多多写稿子寄给我们,我们十分欢迎”。

不久,《短歌》见报了。作者收到了样报,还有9000元(旧币)稿费。这首小诗成了作者的处女作,这笔稿费也成了作者平生第一笔稿费。

多年后,这名作者长大了,成名了。他就是著名作家叶永烈。

提到那首《短歌》时,叶永烈说:“如果不是在11岁时受到那位编辑的帮助,如果没有发表那篇不像样的东西,也许我不会跟笔杆子一辈子交道。大树都是幼苗长起来的,幼苗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养。”

叶永烈知道杨奔的消息后前去拜访,当面感谢杨奔指引自己踏上文学路,“甘露润苗永记启蒙情”。

杨奔感慨万千,告诉叶永烈,自己也在这年龄时有两篇文章被上海一家书局收入范文集子,结果不但没有收到原书和稿费,而且连一封告知函也没有,“这很伤了我的心”。

所以,当杨奔自己也做了编辑,“就发愿不使自己愧仄,不使作者生气,对来稿只要略有可取之处,都立即给作者回信,让他安心并得到鼓舞”。

皑皑积雪,化成溪流。纷纷落红,化作春泥……很多时候,一次不经意间的“推己及人”,却可能让他人“系一生心”。

推己及人,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回报,却常常因此而成全人、玉成事。

推己及人的深度解析(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4)

04

有一对夫妇,丈夫是教师,妻子跟随丈夫住在学校分配的教工楼。

这天,一个女学生来领着一位中年人前来串门。经确认,他们是父女。

一番寒暄,知道中年人是从家里来学校看看住校的闺女,顺便瞅瞅闺女的老师。

“家里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自家母鸡新下的蛋。”中年人说。他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显然,是怕鸡蛋给碰了。

教师的妻子提议中午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的惶恐,死活不愿。夫妇二人一再坚持,父女俩总算答应。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谨,但看得出倍儿高兴。

送走那父女,当教师的丈夫一脸诧异——妻子素来都不欢迎送礼的家长,为何对这送鸡蛋的父女却格外热情?

原来,20多年前,妻子还是学生时,也曾跟随自己的父亲去给人家送礼——从自家种的梨树上摘下来的大绵梨,还是长了三年,第一次结的果。

因为数量不多,一家人没舍得吃上一个。

可到了人家家里,正一个个把那梨儿掏出,主人却一只手一摆,大声地说:“不要,不要,家里多得是,你们去后院瞧瞧,都丢猪圈了,猪都吃不完!”

从这以后,那家主人摆手的动作始终深埋在她心里,像是一根软鞭,时时提醒着她——哪怕再穷的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而一个人的尊严, 是不容欺侮的。

因自己受了伤害,而告诫自己不要把这种伤害又带给别人。这是理智与包容,更是升华与成就。

推己及人,检验的是一个人的为人与处世,隐藏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推己及人的深度解析(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5)

生活中,常常有人对“推己及人”不置可否或不以为然,有的甚至大放厥词——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推己及人”?你善良,他便得寸进尺;你诚实,他便狠心欺骗;你包容,他便变本加厉……可不可以将心比心,看一看自己的曾经。

不可否认,好心好意也常遭误会误解,甚至还给我们带来不便或祸端。但同样不可否认,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永远都是相互的。那些能够推己及人者,往往更懂得理解,更懂得换位,更懂得帮扶,更懂得呵护……

理所当然,也更受青睐、信赖、尊敬、支持……


作者简介:老杨,男,80后,湖南桂阳县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