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口香糖可以嚼多久?经随机采访调查,大部分人都会在不停咀嚼口香糖直至甜味消失后才会吐掉,而一粒市面上常见的口香糖,在正常的咀嚼速度下,10分钟左右就会变淡,但部分人的咀嚼速度较慢,一粒口香糖往往吃上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有人认为,嚼口香糖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将导致胃酸过多、蛀牙、补牙材料释出、咬肌过度锻炼等问题。专家认为,口香糖的确不宜咀嚼太久,但“15分钟”这样的定量标准并无依据。

口香糖为什么不能嚼太久(一块口香糖最多嚼15分钟)(1)

说法一

嚼口香糖太久会腐蚀牙齿

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咀嚼口香糖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理由是,大部分口香糖都是以蔗糖为甜味剂,咀嚼口香糖时,糖分会长时间在口腔内停留,口腔中的致龋菌就会利用蔗糖产生酸性物质,对牙齿产生腐蚀。

真相

蔗糖产生酸导致蛀牙

口香糖一般分两种,一般口香糖以及无糖口香糖。一般口香糖以蔗糖等糖分为甜味剂,在咀嚼时,糖分会停留在口腔中,有机会造成蛀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院赖仁发教授介绍,“含有蔗糖的口香糖,如果停留在口腔太久,将会被转化成酸性物质,引起蛀牙。”而这个停留的时间,并不能笼统地以“15分钟”作为限定,事实上,只要是吃这样的口香糖,难免会对牙齿有一定影响。

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起自洁作用

杨女士习惯在进食后嚼口香糖,“广告跟我们说‘餐后嚼两粒’嘛,在外面不方便刷牙,就靠嚼口香糖清洁一下。”

众所周知,口香糖有一定护齿作用,“大概是因为它的胶会把牙缝里的食物粘住。”事实上,杨女士的猜测并不正确,赖仁发告诉记者,口香糖的护齿作用主要因为它能刺激口腔启动自洁功能,“口香糖含有糖,糖分也可以刺激人的唾液分泌,同时人进行咀嚼运动,口水不停地被吞下去,由此产生自洁作用,把食物的残渣冲洗下去,并不是说它的胶能把食物残渣粘住。”

医生不建议用口香糖代替刷牙

据介绍,饭后嚼口香糖有助于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广告上也一再渲染无糖口香糖对减少口腔细菌、防止蛀牙的作用。因此,部分人甚至会以咀嚼无糖口香糖的方式代替刷牙等相对繁琐的洁齿方式。

赖仁发认为,口香糖的洁齿功能是很有限的,“它产生的自洁作用很有限,毕竟只是在刺激唾液不断生成,而漱口或者刷牙的作用都远超于此。人一天最好能刷两到三次牙,加起来十分钟左右,进食后应该尽量用清水或者漱口水漱口。”

他表示,医生从来不建议大家吃口香糖,更不能用吃口香糖代替刷牙。“大部分口香糖的宣传重点都是‘清新口气’,口香糖也的确就起到这种作用,它是临时性的,只在没有其他途径洁齿的时候使用,绝对不能代替刷牙。”

说法二

咀嚼口香糖会变“国字脸”?

咀嚼口香糖让咬肌过度锻炼,刺激下颌角的肌肉和骨骼发育,导致“国字脸”。

真相

长时间咀嚼会导致关节酸痛疲劳

发育时期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咀嚼口香糖,会使咀嚼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养成夜间磨牙的习惯。实际上,过度的咀嚼的确会让咬肌偏发达,但这一点并不绝对,也有人表示,“嚼着嚼着就把胖胖的脸嚼瘦了。”

赖仁发医生提醒,长时间咀嚼口香糖对脸部的影响,主要是会让位于耳根前方的颞颌关节不停运动,使其酸痛疲劳,严重者会引发各种耳症、眼症,以及吞咽困难、语言困难等。

赖仁发提醒,从以上角度看,的确不宜长时间咀嚼口香糖,但15分钟的时间限定还是有点不靠谱,“吃口香糖也是要看个人习惯的,有些人可能含着口香糖,时不时才咬一下,吃半个小时都没吃完,而有些人习惯不断快速地咀嚼,3分钟就吃完一块,这个时间的限定根本就没有准确的概念,无法量化。只能够说,偶尔含一含,嚼一嚼就好,别吃太多。”

说法三

常嚼会使补牙物中的汞合金释放危害身体

使用含汞材料补过牙的人,最好也不要长时间嚼。研究发现,经常嚼口香糖会损坏口腔中用于补牙的物质,使其中的汞合金释放出来,造成血液、尿液中的水银含量超标,从而对大脑、中枢神经和肾脏造成危害。

真相

汞合金的释出量保持在安全水平内

嚼口香糖会使汞合金释出,使人体水银含量超标?赖仁发表示这纯属杞人忧天。“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汞离子会因为咀嚼口香糖而被大量释放出来,一般人吃口香糖只是含一含,轻轻嚼一嚼,对补牙材料的影响不会太大,就算有释出,这种释出的量本身并不大,仍保持在安全水平以内。”

他认为,补牙材料的成分释出并没有想象中容易,这些材料本身的安全性也不会太低,甚至说,整块材料吞进肚子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妨想一想,如果嚼口香糖能增加口腔内的汞含量,那吃饭、刷牙等长期进行的行为更能使补牙材料磨损从而释出,这么说来,对口香糖促使汞合金释出的担忧确实有点太过。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对补牙材料汞合金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含汞材料会增加使用者受汞影响的风险,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汞合金是安全的。目前为止,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没有禁止牙科使用汞合金作为补牙的材料。赖仁发表示,这种材料本身也在逐步淘汰中,为更轻便美观的树脂材料所代替,“用这种材料补牙的人少了,更加无需过分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