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文昌盛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已经沉迷于网文小说而不再阅读我国经典的书目了。小编还依稀记得在初高中时代,有一种类型题目是四大名著。可是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四大名著实在太过冗长了,所以,小编的同学就看起了电视剧改编的《红楼梦》来蒙混过关,实在让人无语。
小编在这也不是看不起电视剧版的,但这种版本跟书本比起来终究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四大名著翻拍耗资巨大,有的情节改动太大,让人无法接受。所以,终究还是读书好啊!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所谓的四书五经吧!
四书: 《 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
五经: 《诗经》《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 》
《大学》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传说这本书乃是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所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 》《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语录体 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宋代赵普更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
《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 叙事诗 、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大致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分为虞、夏、商、周书。
《 礼记 》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 周易 》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起初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占算时检索吉凶的结果。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战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一批解说《周易》的作品,并把它们编纂成书。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周易》经、传、学始终稳居中国封建时代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长河里,《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 春秋 》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其中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暠《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 十二公 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 篡弑 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