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1)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2)

南方的夏天,湿气更重了。

困倦、腹胀、身重乏力、消化不良,甚至关节胀痛……如果这段时间有这些症状,可能就是湿气“惹”的祸。

本期,我们邀请固生堂的杨伟文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湿“的内容。

湿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体内湿气重,但到底属于寒湿、湿热,还是痰湿,往往不懂区分。

而要学会区分,还是有一些技巧的。不过在教大家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湿”到底是什么东西?

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身体以后,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津液是什么呢?就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内存的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

其中“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在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中,并且能渗入血脉,起滋润的作用。

而“液”就稠一些了,流动性较小,灌注在关节、脏腑、脑、髓等组织中,起到濡润的作用。又因为津液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常常合在一起说。

而一旦喝进来的水,吃进来的食物不能正常地运化吸收,不能转化成为人体可以利用的津液,就变成了中医大夫口中讲的“水饮痰湿”。所以说“湿”就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利用吸收的津液形式。

湿是如何产生的?

湿的产生与内外因素均有关系。外界因素主要是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长期在潮湿的水边居住,经常涉水淋雨,汗后湿衣未及时更换,或者长期在水中作业等,这类人体内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3)

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异常,脾失健运,体内的水分不能正常地转化为细微物质吸收,水湿停滞蓄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致使体内产生湿气,如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甘甜、油腻、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脾不能正常运化,使机体“水湿内停”,湿邪的产生。

如何正确区分哪种“湿”?

湿邪为阴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点,且易损伤阳气。往往出现身体的困重,脾胃功能的运化减弱,二便代谢的异常,同时反映在舌苔上有不同的变化。

这是湿邪的共同表现,但是湿邪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湿邪总与其他邪气结伴而行,如热邪、寒邪,所以表现也大不相同,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区分湿邪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寒湿、湿热、痰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调养和治疗。

我们可以从全身症状、面色、脾胃消化功能、饮食口味、舌苔、排泄方面等方面来进行区别。

1全身症状

【痰湿】:湿为阴邪,性质重浊粘滞。身体困重,总觉得睡不醒,头昏沉重闷胀,不想说话,容易水肿莫名的乏力沉重感,小腹部赘肉,身体爱长包块结节。

【寒湿】:湿气表现更加明显,并且可兼有寒气的表现,头重如裹,四肢感觉冰凉,同时伴随身体出冷汗,喜温喜按。

【湿热】:除了湿气的表现外,还兼有热气的表现,身热不舒,全身粘滞不爽,手脚爱汗出,体味较大,皮肤易发皮肤病(湿疹,痘疹等伴有渗液)。

2面色

【痰湿】:面色晦暗油腻混浊,或可见眼睑浮肿。

【寒湿】:面色晦暗或苍白,或眼睑浮肿。

【湿热】:面色发黄晦暗,或眼白发黄,或肌肤发黄,或眼屎增多,皮肤油腻。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4)

3饮食口味

【痰湿】:可出现口淡不渴,腹胀痞闷,食欲降低。

【寒湿】:口淡不渴,腹胀痞闷,食欲降低,不能吃生冷食物。

【湿热】:经常口干口苦,口气较大,口中粘腻或甜腻感。

4舌象

【痰湿】:舌苔白厚,或者厚腻(腻就是感觉油腻状),舌边有齿痕。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5)

【寒湿】:舌苔白厚,舌体胖大,舌边齿痕。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6)

【湿热】:舌苔白腻(湿热较轻时苔白尚未转黄),黄腻厚浊。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7)

5二便代谢

【痰湿】:大便稀软不成形,便后马桶不易冲干净,小便短少。

【寒湿】:大便清稀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小便不利。

【湿热】:大便粘滞不爽,小便尿黄,或可见尿频尿急,阴囊或脚趾潮湿瘙痒。

6妇科方面

【痰湿】:白带增多,色白混浊粘稠。

【寒湿】:白带清稀量多。

【湿热】:白带增多,或白带变黄,异味较大。

湿热与寒湿是较容易区别的,寒热是对立属性,所以我们很容易可以将其区分开,而痰湿则是容易与上面二者尤其是寒湿混淆,因为痰湿,寒湿,湿热三者均具有湿邪的共同特点,痰湿相较于寒湿、湿热二者,湿邪重浊粘滞之性表现会更加明显,如果说湿邪还是比较弥散的状态,痰湿则是更为粘滞稠浊的状态。

以大便的排泄情况作为典型例子,身体寒湿情况下的大便是清稀而更接近水状,而湿热大便则是颜色黄浊而异味重,痰湿大便则是黏滞感更强,在马桶上更不容易冲刷干净。

如何正确祛湿?

我们已经学习了“湿”的区分方法,那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自身体质来进行调养和治疗。

1针对痰湿

我们需要健脾燥湿化痰。痰湿的聚集来源于不当的饮食,脾胃不能消化所以堆积在身体中,须禁食生冷、甜食、油腻等不好消化的饮食,治疗方法主要在于将脾胃长期的湿浊清理干净,使整个脾胃运化功能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背部拔罐,或者艾灸中脘、足三里、丰隆穴。

【常用药材】: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陈皮,芦根,玉米须。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8)

2针对寒湿

寒湿的出现来自于阳气的虚损,脾胃运化功能的减弱,须禁冰激凌、冷饮等寒凉的饮食,治疗方法主要以芳香健脾祛湿为主,可以选择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水饮用,并艾灸中脘、神阙、关元、阴陵泉穴。

【常用药材】:砂仁、白扁豆、苍术、藿香、佩兰、苏叶。

3针对湿热

湿热的形成较为复杂,身体内部的湿浊瘀滞过久,会在不同的脏腑形成湿热。治疗主要以过度的辛辣饮食则引起脾胃湿热,可以选择甘露消毒丸服用;过度的饮酒及辛辣饮食,暴躁的情绪则引起肝胆湿热或者膀胱湿热,可以选择成药龙胆泻肝丸、清淋颗粒服用。

【常用药材】:黄连、黄芩、陈皮、茵陈、车前草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9)

下面推荐两款岭南地区春季常用的祛湿汤方给大家参考:

五指毛桃祛湿汤

【材料】五指毛桃75克、扁豆50克、猪扇骨350克、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甜玉米1根、红枣5颗、枸杞适量、盐适量。

【制作步骤】

1.扁豆和五指毛桃清洗后浸泡30分钟;

2.薏米与赤小豆清洗后干锅炒香;

3.将猪扇骨焯水;

4.玉米切块;

5.把准备好的材料全部放入瓦煲里,烧开转小火煲1个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木棉花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木棉花30克,赤小豆30克,茯苓30克,鲫鱼一条,排骨200克,陈皮5克,生姜三片。

【制作步骤】

1.先将各种食材清洗干净,药材冷水浸泡10分钟使其充分润湿;

2.排骨冷水下锅至水沸将血水焯去,捞出;

3.药材主料、辅料与排骨放入煲中,加入冷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调小火炖30-40分钟;

4.再把鲫鱼用油煎至表面微黄,放入排骨中一起小火炖至汤呈奶白色,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10)

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一览表(湿邪太厉害五脏皆损)(11)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