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要珍惜,这句话放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贫苦农民出身的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努力,又多少次死里逃生,才取得了大明的江山。

初登帝位的朱元璋,就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愿意为自己的这份事业付出一切。首先是全年无休、勤勤恳恳地处理政务,论工作,朱元璋绝对算得上皇帝中的劳模。

然后便是平定叛乱、多次进攻北元的残余势力,一直到去世的前两年,他还发动了第十三次的北伐;最后,便是肃清威胁,这一点也是后世对他诟病、批评最多的。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1)

他不仅为了后代皇位稳定,大杀功臣,甚至多次对自己的儿子朱棣起了杀心。有一次,朱元璋亲手剥桔子给朱棣吃,这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场景,但朱棣的妃子得知后,立马提醒他:你爹要杀你,快跑。

朱元璋、朱棣父子的关系为何会变得如此紧张?一个桔子又会暗藏怎样的杀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为保江山,屠杀功臣

前面说到,朱元璋对自己吃尽苦头才得到的江山十分珍重和爱惜,而帮助他一同打下基业的伙伴们也都说劳苦功高。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在两年内册封、嘉奖了许多开国功臣。

其中获得“公”的称号的臣子,便有六人,此外,还追封死去的功臣四人。这样之后,他还是觉得不够,便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功臣庙”,将活着的二十一位功臣的画像放入其中,把死去的功臣七人牌位在其中,共享香火侍奉。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2)

之后,他又小规模地册封了几次,共有五十多位功臣被封为侯。一时间,无论是皇帝朱元璋还是获封的大臣都十分高兴,君臣之间度过了一段实至名归的“蜜月期”。

但是时间一久,有的大臣就开始不习惯了。要问为什么?因为许多臣子都是早期跟随朱元璋在红巾军一同起义的人,除了打打杀杀,喝酒与美色,恐怕再也没有其他的兴趣。

后来,国家基本安定,出现战乱,也是由皇帝挑选将领出战,其余大臣们积攒的精力无处发泄。于是,便有人开始为非作歹了,要么是喝酒喝高了,上街闹事或者欺凌百姓;要么就是贪污受贿,强抢民女。

起初,朱元璋还以为是个别现象,稍加制止也没有再理睬,可不久之后,他便觉得这些大臣好像开始目无王法,甚至僭越到自己头上了。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3)

在一次君臣的聚会上,有位觉得自己被赏赐得太少的大臣,借着酒劲,竟然开始埋怨起朱元璋。这虽然听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对皇帝抱怨,可真的胆子不小。

这也使得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们有了强烈的戒心,而且随着朱皇帝逐渐年迈,他也要为太子朱标即位做些准备了。终于,在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

他所谓的“同伙党羽”也被连坐,一共牵扯了一万五千多人。虽然朱元璋说胡惟庸有不轨之心,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在为朱标即位清除障碍,为此他宁可错杀也不漏杀。

一连十年,受到牵连的功臣加上家人亲属共计三万人。公元1391年,胡惟庸案告一段落,朱元璋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心地在死后将皇位留给朱标。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4)

太子去世,皇孙即位

让他没想到的是,朱标在次年,便因病去世。朱元璋在朱标死后悲痛万分,而朱标确实也是个很不错的太子,有作为有担当,还宅心仁厚、礼贤下士,如果他能继承皇位,想必也会是一片太平盛世。

但只能说事与愿违,朱元璋在悲痛过后,又为自己选择了一位继承人,那就是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而理由,则是老皇帝爱屋及乌,把对死去的儿子的疼爱和期望,全都寄托在自己的皇孙身上。

这样做,朱元璋也是知道其中的风险的,为此他还必须要稳定国内的根基。于是,朱元璋又几次出兵攻打北元,发誓要为皇孙打好对外的基础。

就在此时,蓝玉的叛乱又给了朱元璋肃清国内功臣的机会。公元1393年,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受到牵连的臣子无数,仅仅被记录在案的,就有两万五千人之多。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5)

除掉了这么多人之后,朱元璋仍然没有收手,他不仅再次铲除了几名功臣,还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四个儿子,也就是当时名望最高、军权最强的燕王朱棣。

朱棣蠢蠢欲动,朱元璋剥桔试探

其实,朱元璋这一次的确没有猜错,朱棣确实不服。朱棣为了明朝建立、保卫国家北方边境付出了那么多,也立下了许多功劳,按理说册封个皇太子都不为过。

如果是哥哥朱标活着当太子的那段时间,朱棣也服气,因为毕竟是“嫡长子优先”,但现如今哥哥去世,父亲却图熬过自己,选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为继承人,换成是谁都会心里不平衡。

朱棣对此很是怨恨,于是他便开始暗中积攒实力,假借着加强北方防守的理由,开始扩军、制造武器。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道自己儿子的小心思,还几次暗示他适可而止,并派出手下到燕地监督朱棣。

朱元璋赏赐朱棣橘子:朱元璋亲手给朱棣剥桔子吃(6)

只是,朱棣依然没有停手的意思,终于有一天朱元璋的杀心动了。话说,有一次朱元璋打算试探一下朱棣,就叫他来到京城,父子见面后,表面上是其乐融融的聊天景象,但在各自心中都打着小算盘。

聊着聊着,朱元璋拿过一个桔子,剥掉外皮,递给朱棣吃。朱棣也没多想,反而受宠若惊,大快朵颐地吃了下去。又聊了一会儿后,朱元璋就叫朱棣回去。

朱棣回到在京城的府邸后,心中很是疑惑,并以为父亲仍会像以前一样,暗示他老实一些,但这次竟然只是闲聊,还给他剥了个桔子。

这会儿,他的妃子走了过来,朱棣便和她说了此事。

不料,妃子听完大惊失色,告诉他:“父皇这是要除掉你,快走。”为何会有这样一种猜测呢?原来,这“桔”与“橘”意同音同,只是写法不同。

“橘”中的“矞”有祥瑞的意思,古代多指君王之气(矞云翔龙),同时桔子是黄色,也代表着皇帝的服饰颜色。如此看来,朱元璋就是在试探朱棣,看他敢不敢接过皇位,如今朱棣毫不犹豫地接过来,一定会引起朱元璋的怀疑。

朱棣听完之后,连忙带着妃子回到自己的封地,这才逃过一劫。后来,虽然朱元璋也曾让朱棣回京,但朱棣却屡次以边境危机为借口推辞了。

直至朱元璋去世,朱棣才敢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虽然朱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但他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功大于过,称得上是明朝最有最为的一个皇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