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梦卜算人凶吉的解梦书,《周公解梦》一直是当代人争议的焦点。有的人认为解梦一说纯属荒诞之言,是早就应该被舍弃的陈旧思想,可是也有人认为,存在即合理,千年的传承决定了解梦一说并非全无道理。老祖宗曾留下一句话“晚不梳头,早不说梦”,今天我们便一起来探讨一番,这种说法究竟是何用意。

啥叫晚不洗头天亮不说梦(晚不梳头早不说梦)(1)

在中国古代民间,佛道两教是人们信仰和神话传说的主要发源地。如今民间流传的很多被视为迷信之言的话,其实都是基于佛道两教。不过,在传播途中,很多思想被加入了人们的主观思想,也因此成了当今社会眼中的封建迷信。可是,有一些观念传承了将近千年,其实已经是有一定的公信力,其背后可能是人们总结得出的科学规律。

首先,我们便来看这句古语的前半句。所谓“晚不梳头”,其实意思是言简意赅,甚至单纯是大白话解释即可:晚上不可以梳头。可是,为何古人认为晚上梳头会有危险,这当真不是封建迷信观点吗?

在当代拍摄的古装鬼片中,女子通过镜子看到鬼怪的存在已经是编剧们用烂的说法,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便来源于晚不梳头的民间谚语。

细细算起来,晚不梳头的观点其实并不是不能动头发,而是不能在晚间继续梳妆打扮,环顾头上存在的装饰品。在古代,女子都是以束发示人,在一些大户人家,女子头上难免存在着不少发饰,倘若当真晚上连这些发饰都不能放下来,那如何能睡得一个安稳觉,而且束发也很难入睡。

啥叫晚不洗头天亮不说梦(晚不梳头早不说梦)(2)

在古代女子入睡之前,虽然不会照镜子,摆弄发型和头上的珠宝,但是一定会将头发散开,并且把头上所装扮的饰品一一取下来收好。到了第二天,丫鬟再为女子一一戴好,并且装饰好头发。

古人所谓的晚不梳头,意思便是晚上不应该继续装饰头发和摆弄发型。毕竟,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已经入睡了,却仍关心自己的头发,这般爱美在古代可不是贤妻良母的代表。哪怕是放到现代,在入睡之前,想必也不会有几个女孩子会继续化妆打扮,而是会洗去一天的妆容,其实,这背后的道理都是一般,不难理解。

再来看第二句,早不说梦。这或许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倘若早不说梦为真,那么又为何周公解梦一说在古代较为流行。其实,这并不矛盾。在古代人看来,梦便是征兆,即为未来的预兆。民俗传统之所以说早上不能谈及梦的内容,便是担心祸从口出,梦到的不好预兆当真因为早上说梦而成了真事。也有种说法是,梦到了恐怖之事,只要过了早上再讨论,便不会成真。

为了避免噩梦的影响,古代常会有人家在墙上挂红条,上面写着夜梦不祥,书破大吉。这便是为了避免坏梦成真的迷信手段。

啥叫晚不洗头天亮不说梦(晚不梳头早不说梦)(3)

其实,这种说法在当代完全可以不攻而破,现代科学家证实了梦并非是未来的预兆,实为白天生活和所思所想所见的另一种表现。这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真实反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古人的说法没有一定道理。

梦到了噩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而这种梦也往往会导致人的睡眠质量极低,甚至是一夜惊醒后,第二天醒来极度的劳累。本来已经是疲惫的很,倘若再将晚上梦到的内容牢牢记下来,这不免是一种折磨。白天也会感到更加的不舒适。早上不说梦,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一种感受,身处于梦境之中,却可以清晰的知晓,自己是在做梦,并且可以主导自己梦境的走向。这只是极少数人可以达到的梦,而这些极少数人的现象却可以证明解梦一说实为无稽之谈,毕竟,在梦中,这类人都可以改变自己梦的发展方向,又何来预知未来的效果。

啥叫晚不洗头天亮不说梦(晚不梳头早不说梦)(4)

这种梦也被当代研究者称为清醒梦。不过,在梦中为所欲为并不意味着是件好事情。这类人往往会因为晚上入梦可以操纵梦境而过于疲惫,甚至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区别。

老一辈人留下的很多话其实并非都是迷信之言,就算有些给出的解释是迷信说法,但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在内。所以,我们理应该合理分辨他们的区别,而不是一味的排斥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