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从中国的顶尖大学里爆出的新名词,其实早已不是大学的专利,而是当下社会的一个苍白的标签,一种浓缩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学生,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厌学、轻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的大学,在本质上跟中学、小学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学习、学习,考试、考试。没有谁来教大学生如何做人,没有谁来告诉我们的大学生,你究竟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这样每天重复枯燥而单调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到越来越困惑,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领悟不到生命的价值,当然也很少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在职场中不也是如此吗?忙忙碌碌的人们不知道自己整天到底在忙些什么,在一天又一天重复尔单调的日子中,却没有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存在有什么价值?自己的付出有什么更高的意义呢?

说起来有点奇怪,当我看到刷爆朋友圈的空心病微信之后,突然也就明白了,近两三年,为什么会有不少的大学生、中学生、研究生,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好学校的、一般学校的,甚至国外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通过一些介绍,到我们中心咨询室来做一些心理的咨询与辅导,以及职场发展的心理教练。这些学生大都曾经成绩优秀,性情比较敏感,能量处于偏低的状态,身心仿佛被一种无形的禁锢束缚住了,目光麻木,语速缓慢,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甚至对自己的存在也开始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对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地存在下去产生了深深地困惑,以至于常常沉浸在自疚迷茫中不能自拔。

什么是现代大学生的空心病(空心病正在蔓延成为社会病)(1)

比如,我曾经接待过一位面临选择考研或者毕业就工作的大四的学生,在心理咨询 教练的过程中,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他不想考研,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不想工作,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觉得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意义,虽然读的也是国内一流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但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选择,关键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量非常低。而且因为跟大学同学关系淡漠,不能忍受集体宿舍的氛围,从大四开始就一直住在北京的家中。

我问他:“我听到你刚才说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是大三之前的成绩还是很好,现在突然就学不下去了,开始挂科了。我想问一下:你有没有想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对你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呢?”

他回答:“可以帮助我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即便这个工作我不一定喜欢,但在别人眼里,也应该是一个好工作。”

我接着问:“如果你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虽然自己不一定喜欢,但在别人眼里也可能是个好工作的话,这个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他回答:“意味着我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我可以不再跟父母伸手要钱,我可以自立了!”

我接着问:“如果你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可以自立了,这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的回答开始有点兴奋了,“那我就可以从家里搬出来了,我就自立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再听父母的唠叨了,也不用忍受他们的争吵了。”

我接着问:“假如,你自己搬出来了,有了自己的自由生活的空间,这个对你,又有什么更高的意义呢?”

他笑了,说道:“那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想看书看书、想吃饭吃饭,想约朋友一起玩就一起玩儿,我也可能会重新开始画画,开始做我真的喜欢做的一些事情。

我问他:“当你过上了这样的生活,那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呢!”

他说道:“那就意味着我在为自己而活,活得有价值了,有意义了。

我请他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他想要的生活的画面和场景,他看到自己在一个温馨的小房子里,喝茶,看书,听音乐,作画,能量满满,即使他闭着眼睛也能看到他的微笑。然后,我请他睁开眼睛,让他带着从未来的画面里吸取到的能量,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当下的学习,想象自己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学习经历,找到一份那样的工作,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后再感受一下大学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变化?

他平静的说:“嗯,感觉好像那个已经不是一个枯燥的单调的学习了,它好像也是有很多意义的,只是原来我没有想过,现在真的有点想去学习的感觉了。”

我再一次确认:“你感觉到身心有什么变化吗?”

他说:“轻松多了,想学习了。”

什么是现代大学生的空心病(空心病正在蔓延成为社会病)(2)

其实,我们每个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而且,我们每个人在过去和当下所做的选择,都是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不管是被迫的选择,还是主动的选择,那都是当时所能做出来的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换一句鸡汤式的话说: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我曾经听一个女生讲,几场面试下来她同时收到了两份offer,一份是在传统型的科技企业做流程性工作,另一份是在一家时尚传媒公司里做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前者的薪水是后者的一倍,也就是说后者的薪水只有前者的一半,只有几千块钱。但她经过考虑,毅然放弃了前者高薪的工作,当她做完这个选择之后,感到非常地轻松。她给科技公司的HR打电话,很直接地说:“我很抱歉,但是我真的很喜欢那份工作。”

因为生存的压力,当下的年轻人很难有机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跟自己当下可以找到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在当今商品经济、物质社会,大家都在往外找,找更多的机会、找更多的钱、找更好的生活,却很少静下心来跟自己的内心对话,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所以,不管是大学生还是职场中人,普遍都缺乏生命意义的教育,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也因此,造成我们对当下所做的事、所经历的经历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支撑,容易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和热情。

空心病,早就不是大学的专利,而是一种社会病了。如果你觉得我有点危言耸听,那就请你问问自己:你知道你工作是为了什么吗?你知道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吗?你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对你来说有什么更高的意义吗?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带着一颗内心的种子,这颗种子应该是要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去发芽、成长、发光的,它会照亮我们的心,也会照亮我们的世界,照亮别人,这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可是,这颗种子需要你的辛勤付出,耕耘浇灌,才会慢慢地发芽,慢慢地成长,最后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智慧的光芒。所以,当下,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环境,在大学,在社会,给到我们的年轻人更多做人的引导、更多心灵的滋养?让他们看到内心的种子,感受到内心的渴望,允许他们拨开一层层的心灵迷雾,让那个种子慢慢地孕育、发芽、成长,然后发热、发光去成就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注:歆然随谈均为歆然老师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须注明出处和署名歆然,谢谢~~)

什么是现代大学生的空心病(空心病正在蔓延成为社会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