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动人歌谣、奏出美妙旋律、描绘自然风光……这个暑假,作为校团委发起以提升城乡儿童美育素养为目标的“向日葵计划”,河北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已连续第7年走进栾城三苏小学、聂家庄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开展美育支教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地方艺术进美育课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地方艺术进美育课堂
合唱动人歌谣、奏出美妙旋律、描绘自然风光……这个暑假,作为校团委发起以提升城乡儿童美育素养为目标的“向日葵计划”,河北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已连续第7年走进栾城三苏小学、聂家庄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开展美育支教活动。
多年来,河北传媒学院依托本校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打造常态化“美育 思政 专业”三位一体的美育实践活动模式,引导大学生在行走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作为以培养传媒艺术人才为主的院校,河北传媒学院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通过组织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鼓励师生创作展现真善美的作品。近年来,学校团委组织承办的“传媒艺术节”“师生红歌合唱比赛”“社团文化节”等美育实践活动已成品牌。“知百年”“讲百年”“颂百年”“舞百年”等系列艺术创作、展演,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有效。
多年来,该校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艺术实践,实现特色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广大师生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创作或演出红色艺术作品,帮助师生通过“演红戏”“唱红歌”“创作红色故事”等具体活动,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逐渐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传媒艺术人才。近年来,学校师生创作或主演的话剧《寻找李大钊》、儿童剧《小兵张嘎》、舞蹈《中国梦·太行情》以及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题材的歌曲等,成为河北省内知名文化品牌和学校“保留剧目”。
河北传媒学院利用专业特长积极传承和传播非遗文化,挖掘“非遗”资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大学生美育实践团到非遗传习场所藁城宫灯博物馆研学体验,引导学生“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近年来,学校团委第二课堂美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行之有效。活动中,青年学生在掌握宫灯制作技艺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宫灯推广,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改良设计,制作出广受社会民众认可的石榴灯。同时,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注重艺术实践项目成果转化。其中,“非遗藁城宫灯的传承和创新”项目荣获河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银奖。
“美育的核心是审美、是传统艺术的传承,本质上也是软实力竞争、是民族基因赓续。构建多维美育体系培根铸魂,培养造就民族情感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所高校肩负的重要职责。”该校党委书记宋思洁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张家璇)
作者:张家璇 周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