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核承气汤

【方解】君药: 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

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

臣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2. 补阳还五汤

【方解】君药: 生黄芪(四两)---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

佐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

【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3. 血府逐瘀汤

【方解】君药: 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佐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

佐使: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

使药: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1.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

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证。头痛昏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2.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3.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4.身痛逐瘀汤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医林改错》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称五逐瘀汤,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瘀血所致的病证。

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等,故活血通窍作用较优,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瘀汤中配伍香附、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

少腹逐瘀汤中配伍温通下气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身痛逐瘀汤中配伍通络宣痹业痛的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

4. 复元活血汤

【用法】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方解】君药: 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

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 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

臣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强活血通络之意。

佐药:当归---补血活血

瓜蒌根---“续绝伤” (《神农本草经》),“消仆损瘀血”(《日华子本草》),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

使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一为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

二是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

正如张秉成所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名“复元活血汤”。

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若化裁得当,亦可广泛用于一切跌打损伤。

5. 温经汤

【方解】君药: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

臣药: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

佐药: 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

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 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

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

使药: 甘草---尚能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

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

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6. 生化汤

【方解】君药: 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

臣药: 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祛瘀

佐药: 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使药: 炙甘草---和中缓急

【配伍特点】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区民间习惯作为产后必服之剂,虽多属有益,但应以产后血虚瘀滞偏寒者为宜。临床应用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

原方另用童便同煎(现多已不用)者,乃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

全方配伍得当,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向愈。正如唐宗海所云:“血瘀可化之,则所以生之,产后多用”(《血证论》),故名“生化”。

7. 失笑散

【用法】用黄酒或醋冲服。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

【方解】君药: 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

臣药: 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 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药简力专,共奏祛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使瘀血得去,脉道通畅,则诸症自解。

前人运用本方,患者每于不觉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而笑,故名“失笑”。

本方是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临床应用以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为辨证要点。

8. 活络效灵丹 △

【方解】水煎服。若为散剂,温酒送服。

【方解】1. 当归---活血养血

2. 丹参---助当归活血祛瘀养血

3. 乳香、没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

9. 桂枝茯苓丸

【方解】君药: 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

臣药: 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

佐药: 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

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

使药: 丸以白蜜---甘缓而润,以缓诸药破泄之力

【配伍特点】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

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瘕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妇人良方》以本方更名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

《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为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有催生之功。

10. 大黄蛰虫丸

【用法】用酒送下。

【方解】君药: 大黄---逐瘀攻下,凉血清热

蛰虫---攻下积血

臣药: 桃仁、蛴螬、干漆、虻虫、水蛭---助大黄、蛰虫活血通络,攻逐瘀血

佐药: 黄芩---配大黄清瘀热

杏仁---配桃仁润燥,破血降气

生地黄、芍药---养血滋阴

使药: 甘草---1.和中补虚;2.调和诸药;3.缓和破血药峻猛之性

酒---助活血行气。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为“缓中补虚”之方,即尤在《金贵新典》所说“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之意。

11. 七厘散

【配伍特点】治疗跌打损伤及一切无名肿毒等。

【用药鉴别】复元活血汤与七厘散均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俱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之肿痛。

复元活血汤长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瘀血留丁胁下、痛不可忍者;

七厘散长于活血散瘀,止血生肌,故善治外伤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为既可外敷,又可内服之剂。

12. 十灰散

【用法】各药烧炭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

(诸药炒炭存性,亦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力。用法中用藕汁和萝卜汁磨京墨调服,藕汁能清热凉血散瘀、萝卜汁降气清热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涩止血之功)

【方解】君药: 大蓟、小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且能祛瘀

臣药: 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皆能凉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与君药相配,既能增强澄本清源之力,又有塞流止血之功

佐药: 栀子、大黄---清热泻火,挫其鸱张之势,可使邪热从大小便而去,使气火降而助血止

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配伍特点】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内。为一首急救止血方剂。

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于一方,但以凉血止血为主,使血热清,气火降,则出血自止。

本方为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上部出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13. 咳血方

【方解】君药: 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

臣药: 瓜蒌仁---甘寒入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海粉---(现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

佐药: 诃子---苦涩性平入肺与大肠经,清降敛肺,化痰止咳

【配伍特点】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虽不专用止血药,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为图本之法。

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

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14. 小蓟饮子

【方解】君药: 小蓟---甘凉入血分,功擅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尤宜于尿血、血淋之症

臣药: 生地黄---甘苦性寒,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 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

佐药: 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

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

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尚有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功

使药: 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其配伍特点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而不伤正。这是治疗下焦瘀热所致血淋、尿血的有效方剂。

本方是由导赤散加小蓟、藕节、蒲黄、滑石、栀子、当归而成,由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方变为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剂。

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为主,利水通淋为辅之方。

本方为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15. 槐花散

【用法】用清米饮调下

【方解】君药: 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

臣药: 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

佐药: 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

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

【配伍特点】本方具有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

本方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16. 黄土汤

【方解】君药: 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止血

臣药: 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

佐药: 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干地就是生地)

黄芩---与生地、阿胶合用,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

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了呆滞碍脾之弊

使药: 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呈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的配伍特点。

此方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故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17. 胶艾汤

【用法】加酒适量,入阿胶化。

【方解】君药: 阿胶---补血、止血

艾叶---温经止血

臣佐: 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汤)补血活血调经

使药: 甘草---调药和中;配阿胶止血,配白芍缓急止痛

清酒---助药力,活血行气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以补血止血为主,兼以调经安胎,为治疗血虚崩漏以及安胎的常用方剂。(四物汤 阿胶、艾叶、甘草)

13.理血剂

13.1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下焦蓄血证

逐瘀泻热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血府逐瘀汤

胸中血瘀证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补阳还五汤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补气,活血,通络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复元活血汤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大黄、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桃仁

七厘散

跌打损伤

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伤轻者不必服,只用敷。

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温经汤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桂枝、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生化汤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童便、黄酒)

桂枝茯苓丸

瘀阻胞宫证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妇人素有瘕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

失笑散

瘀血停滞证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五灵脂(酒研) 、蒲黄炒香

活络效灵丹

气血郁滞证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

当归、 丹参、 生乳香、生没药

13.2止血

十灰散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凉血止血

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大蓟、小蓟、荷叶、茜草、侧柏叶、白茅根、山栀子、大黄、丹皮、棕榈皮

咳血方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青黛、山栀子、瓜蒌仁、海浮石、诃子

小蓟饮子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

槐花散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

黄土汤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灶心黄土、甘草、生地、白术、附子、阿胶、黄芩、

大黄蛰虫丸

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

祛瘀生新。

形体赢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眶暗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药 干地黄 干漆 虻虫 水蛭 蛴螬 螫虫 炼蜜 酒

胶艾汤

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川芎 阿胶 甘草 艾叶 当归 芍药 干地黄清酒

通血方剂(方剂学笔记之理血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