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ce Talks是意得辑与科学网合办的在线问答栏目栏目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以文字形式解答并讨论学术界的各类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导师回复名额满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导师回复名额满了(导师和学生如何双向选择)

导师回复名额满了

cience Talks是意得辑与科学网合办的在线问答栏目。栏目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以文字形式解答并讨论学术界的各类问题。

就在6月23日,科学网和意得辑联袂邀请了两位科学网知名博主电子科技大学彭真明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冯培忠教授,为各位同学全面解答了关于考博面试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邀请到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叶军博士和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罗德谋分享博士实验和生活中的实战经验。

活动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小e总结了网友和嘉宾的精彩问答,希望大家从对谈中有所收获。

导师和学生,如何双向选择?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选择导师的时候,导师的人品重要吗?还有导师的学术能力重要吗?

彭真明:人品出问题,学术也好不到哪去。

冯培忠 :立德树人,人品第一重要;学术需要创新,学术能力也重要。

叶军:人品最重要,放第一位。

罗德谋:人品第一,学术能力第二。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年龄大了还能考博吗?大龄博士如何和导师愉快地相处?

彭真明:能考,但导师选学生估计会考虑这些因素。是否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毕竟现在每个导师的招收名额是很有限的。

冯培忠:博士的核心是博学、钻研、创新,找到本质问题就好处理了,不要想那么多!就是干好博士的本质工作就是最好的相处。

叶军 :可以啊,读博跟年龄的关系不大,主要是看自己的精力和努力程度。你对读博感兴趣,就会有动力。

罗德谋 :可以的。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我博士在读,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老师熟悉和精通的,老师对我的研究不能给出详细的指导,我该怎么办呢?

彭真明:求导师以外帮助。读书期间,并不是只有导师一个人可以提供帮助的。

冯培忠:啃硬骨头,相信自己可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平坦的道路;如果经过真正的尝试,确实走不通,及时和老师交流,论证,调整!

叶军: 可以改成老师的研究方向吗?不能的话靠自己,博士应该没问题。

罗德谋: 寻求境外留学,找合适的老师。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博士毕业后打算选择学院另一个导师的方向做博后,请问该如何处理好和博士期间导师的关系呢?

彭真明:博士后换学院,很正常的流动

冯培忠: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互相理解,共同发展,我们应该想着,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叶军:博士后首先需要博士导师的推荐信。博士导师支持的话以后可以强强联合

罗德谋:博后建议与博士研究方向相关但有不要完全相关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导师从完成项目出发,压着要发大文章;学生想先发篇小文章保证毕业。作为导师,怎么平衡这个矛盾?

彭真明: 保证学生毕业还是底线吧。但早早就开始灌水,导师肯定会有一定干预。

冯培忠:从科学的本质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很多诺奖也没发大论文,但是现实确实存在这个,既然导师给你提了这个要求,相信导师对你的毕业有信心,关键看你是否愿意承受这个压力,也许有了大作会改变你的学术视野、层次,也许最后不了了之 耽误了毕业时间,但是想开了,也不会耽误多久。

罗德谋:我觉得可以同时投稿大论文和小论文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老师您好,请问如果您是导师在招研究生的时候什么因素是决定收不收这个学生的关键。假设两个学生是①一个有专业深度和水平的研究计划,并做了相应的工作在面试中较好的表达出来②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很好。回答面试老师对之前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问题流利有深度。

彭真明:第一个更有优势吧!

冯培忠:这2位同学都很好,都想要,无论哪一个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PK选择导师吧!

叶军 :第一种可能会好一些。

罗德谋 :我觉得面试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和专业有深度的研究计划,我肯定选择后者。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我们寝室有个同学,因为本科头两年不认真挂了5门专业课,虽然重修都过了,但他依然很害怕考研(他想继续在985读书)复试的时候老师会觉得他不认真刷他。请老师给点建议,他应该①因为挂了那么多放弃研究生这条路②老师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复试里会适当考虑不会直接否认他。麻烦老师们帮忙回答一下,谢谢!

彭真明:不应该放弃!其实科研能力与考试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冯培忠:考研是单独的评价,只要自己有决心、有信心、愿投入就可以考。

叶军:建议试试考研。老师都喜欢努力的学生。

罗德谋:努力改变自己,不轻易放弃,这样的学生老师会很欣赏,着重强调自己后面两年怎么改变的。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导师一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彭真明:严格来说,没有不喜欢的学生!招入门下的,就已经喜欢。即使不喜欢,也要培养成喜欢的学生。

冯培忠:喜欢肯干的学生,喜欢有想法的学生,喜欢能写的学生,喜欢能干、能写、又能说的学生。

叶军:个人喜欢,主动、认真和努力的学生。我喜欢你多看文献,有好的想法及时跟我交流。认真去做实验,遇到问题先看文献找问题和解决方法后再跟我交流。对科研感兴趣,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努力做实验。

罗德谋:基础扎实,吃苦耐劳,高度自律。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选择导师时候业务型导师好,还是带有行政职务的导师好(有一点心思,我想最后留校)

冯培忠:各有优缺点,把自己的特点搞清了就能知道那类好!

叶军:如果有行政职务的导师业务也很强,那岂不是更好。

罗德谋:这个很难抉择,留校应该也不是一个老师决定的,主要还是科研能力要过关。

冯培忠:科研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索自然规律!

叶军:有科研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

罗德谋:可以,至少当下有共同的诉求,搞好科研,顺利毕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一个不了解学生职场规划与人生目标的导师,能与学生共同努力,有共同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才吗?

冯培忠:科研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索自然规律!

叶军:有科研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

罗德谋:可以,至少当下有共同的诉求,搞好科研,顺利毕业。

读硕博期间,如何与导师沟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博士毕业后打算选择学院另一个导师的方向做博后,请问该如何处理好和博士期间导师的关系呢?

彭真明:博士后换学院,很正常的流动。

冯培忠: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互相理解,共同发展,我们应该想着,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叶军:博士后首先需要博士导师的推荐信。博士导师支持的话以后可以强强联合

罗德谋:博后建议与博士研究方向相关但有不要完全相关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本科没怎么接触科研,身份转变有点困难。请问研究生小白如何和导师高效沟通呢?

冯培忠:沟通都是花架子,实干才是真本领;从小事入手,从申边入手,例如实验科学,你在家好好练习做馒头,把研究的过程,规律写个论文发给老师就是最好的沟通,能自己研究如何做馒头,读研期间就知道如何做科研。

叶军:学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你的导师也是。你可以多看看文献,准备充分,让导师看到你是一个用心的学生。

罗德谋:多看书和文献,多提问题。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各位老师好,我想问问导师是领导,平时忙于行政业务,多年不参与科研实践,但对学生还是很上心,周周开组会,可实际上又提不出什么指导性意见,基本都是手底下的二导在带学生,甚至发表论文也没法指导,只是催促。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和导师沟通呢?

彭真明:办法是:和二导沟通学术,和一导沟通人生。

冯培忠:和二导好好深入交流也很好!

叶军:跟导师汇报工作进度,跟二导交流科研思路,建议平时多看文献,大方向由导师定,细节靠自己去发散。

罗德谋:多和师兄师姐沟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对我来说,人际交往真的很难,我应该如何和导师处好关系?

彭真明:师生关系,还是很单纯的,没社会那么复杂吧!

冯培忠:把科研做扎实了,做深入了,有思考、有创新、有实验、有论文、有成果就是最好的处理关系模式,所有导师都希望学生的科研越出色越好。如果遇到问题,多问老师,问同学,问文献。用你的优点弥补不会处理关系的缺点,一定也能成栋梁!

罗德谋:需要学。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每次跟导师讲话都要措辞好久,跟导师交流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很害怕怎么办?

彭真明:这是心理问题,跟导师交流没那么难,随意,放宽心态就可以。

冯培忠:这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多和老师交流,每次提前准备好,例如做个ppt汇报,提前熟练了。未来想发展,交流这一关必须过。你认真措辞了,你的效果也会更准,更好,不见得是坏事。

罗德谋:放松心态。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现在的导师都感觉像老板,我们就是打工关系……

彭真明:这个怎么理解,能打工的人,说明你的能力很强,是导师看中的。很多学生想打工还没资格。关于打工,如果是科研以外的事务性的工作,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拒绝。

叶军:这只是一层关系,看自己怎么去看待。

罗德谋:因为和多时候导师申请了基金或者研究项目是某一个主题的,这就需要自己招收的学生也往这个方向靠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研究生、博士生如何争取到出国交流机会?

彭真明:每个学校都有国际交流项目,能争取到,可能需要前期的科研积累,科研规划等,不能太盲目。

冯培忠:CSC资助、学校自己资助的力度很大,积极申请!包括很多导师也资助学生出国短时间学习、开会等。世界是开放的,一定要多方面交流。

罗德谋:看学术成果。

科研中与导师意见相左怎么办?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对研一学生而言,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术计划有点茫然,老师能给点建议吗?

彭真明:研究生一年级除了上课,多接触实验室学长,早点进入实验室参与力所能及的课题,尽早入门,上课以修满学分为主,适当选修实验室的方向相关兴趣课程。

冯培忠:不要松懈,让自己紧起来就可以,例如主动问老师课题?给自己定任务,每天看1篇中文文献和1篇英文文献,做调查研究,找课题的真问题,然后抓紧验证,给出文字的方案,或者写出论文,发表或传播出去,就是思考创新-实践检验-传播形成一个圈,不断循环迭代!

罗德谋:和导师共同决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我博士在读,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老师熟悉和精通的,老师对我的研究不能给出详细的指导,我该怎么办呢?

彭真明:求导师以外帮助。读书期间,并不是只有导师一个人可以提供帮助的。

冯培忠:啃硬骨头,相信自己可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平坦的道路;如果经过真正的尝试,确实走不通,及时和老师交流,论证,调整!

叶军:可以改成老师的研究方向吗?不能的话靠自己,博士应该没问题。

罗德谋:寻求境外留学,找合适的老师。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导师从完成项目出发,压着要发大文章;学生想先发篇小文章保证毕业。作为导师,怎么平衡这个矛盾?

彭真明:保证学生毕业还是底线吧。但早早就开始灌水,导师肯定会有一定干预。

冯培忠:从科学的本质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很多诺奖也没发大论文,但是现实确实存在这个,既然导师给你提了这个要求,相信导师对你的毕业有信心,关键看你是否愿意承受这个压力,也许有了大作会改变你的学术视野、层次,也许最后不了了之 耽误了毕业时间,但是想开了,也不会耽误多久。

罗德谋:我觉得可以同时投稿大论文和小论文。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研究生工作时长多久为佳?导师工作安排呢?导师催促 但任务无法完成 匆忙上交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 是吗?

冯培忠: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我不太要求我的研究生一定要工作多长时间,但是我要求我的研究生333,3分思考,3分实验,3分表达,就是形成创新-检验-传播的circle,不断创新。真无法完成就拖一拖,或者加班熬夜干,事业是干出来的,年轻人不要上交写的很差的报告,这样会形成不好的习惯,会影响你将来的职场。

叶军:我建议学生一周六天,每天8点到晚10点。

罗德谋:一天8-10小时足够。

罗德谋:和导师共同决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请问老师们,导师平时忙,很少一对一讨论,改论文是大致修改方向没有具体意见,感觉自己进步很慢,总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好所以不敢找老师讨论,老师对我的了解也变少,变成恶性循环,该怎么办呢?

彭真明:跳出死循环的最好办法,就是随时推门找导师。

冯培忠:从我做起,主动和导师交流,您说的情况,感觉我也存在,就是有时候忙,耽误了给学生的具体指导,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进步很快,说明自我的学习很重要,研究生一方面是导师指导,同时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叶军:多数情况下,导师喜欢主动交流的学生。如果导师很忙,你去找导师的时候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想讨论的问题思考清楚,看文献的思路理清楚,最好给老师出选择题。

罗德谋:找时间和导师详细讲讲你的论文。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老师安排的课题我不感兴趣,但我怕不做的话会让他不高兴,怎么办?

彭真明:兴趣是可以变的。坚持不做,就给导师说清楚。

冯培忠:老师安排的你不做,那做什么?和老师多沟通交流。

叶军:如果你有更好的课题思路,你可以去说服导师。但是前提是你的课题得靠谱或者符合课题组的发展方向。如果偏离太多,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罗德谋:直接沟通。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在毕业论文上和导师有分歧该怎么办,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还是听从老师的安排?

彭真明:坚持自己认为一定是正确的,没错。但是不是正确的,还需要多方求证,自己认为的,也许会有偏颇,毕竟导师的经验要多,见识也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多次的交流,以达到彼此满意和接纳。

罗德谋:老师毕竟在这个行业探索了多年,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更丰富,所以还是听取导师的意见。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老师好,我现在在做科研的时候很迷茫,软件太多,论文太细。导师就告诉我自己想办法。我想边复现论文边学软件,结果理论能力不够。我该怎么突破这个死循环?

冯培忠:学会思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会科研。

叶军:可以先问问师兄师姐,找对方法,然后加倍努力。

罗德谋:多花时间。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如何看待各高校研究课题盲目追逐热点的现象?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如何改善?如何看待各院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毕业差异过大的现象?

冯培忠:科研是人做的,既然衣服有时髦、有时尚,科研也会有,有时髦有人追很正常,就如同大家都喜欢俊男靓女一样的道理;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再想想,今年的这一款衣服是否适合我,时髦的都是模特穿出来的,热点领域集中了很多智商比我们高的多的人,我们是在打酱油还是原创,其实每个人都清楚,只是自己感觉上了船下不来,或者也不知道做啥好,那就做个热点,买个时髦的衣服!

罗德谋:1.切记跟风,2.中国正在改善,3.制度有问题我们无法去决定,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网在线的同学:目前导师“是导非导”,学生“是学非学”的状态如何破?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间的鸿沟如何解?

彭真明: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个长期过程,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冯培忠:无论硕士,博士,我国的培养制度、过程管理比很多其他发达国家的都严格,要求都高,所以更开放的思维来看这个问题,肯定有一些学生本来就是混文凭的,那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类似本科工程专业认证的门槛标准!

罗德谋:重新定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博士博导面面观”在线访谈是一个系列,我们之后还会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多期,继续邀请学术界大拿和有实战经验的科研人员,一起全面深入探讨博士生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和困扰,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积极参与互动,让我们为您的博士生涯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