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君晓 通讯员 范长坡 姬冠鹏 文图

一个农民工能在35岁后逆袭吗(不能一辈子打工)(1)

“朱振平就是从农民工到小企业老板逆袭的典范。”2月5日,大象新闻记者前往昆山采访叶县籍在外创业人士期间,叶县驻昆山市转移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谷丹丹提及朱振平赞叹不已,“目前,他已经在昆山拥有三家合伙公司,年总产值达1800万元!”

朱振平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圆圆的脸庞,一身棕黑色打扮,显得很低调。谈及初到昆山工作创业时的情景时,他感慨颇多。

今年39岁的朱振平是叶县常村镇刘东华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他便背起行囊只身一人来到昆山打工,而那一年他不到16岁。

一个农民工能在35岁后逆袭吗(不能一辈子打工)(2)

“记得是2000年9月1日,当时父亲把我送到郑州火车站,我背着个塑料袋。第二天到了昆山火车站,农村孩子没有出过远门,出站口也不知道在哪里,我就沿着铁路走,一下子走了好几公里。”回忆起到昆山的第一天,他记忆犹新。“从那天起,我告诉自己:要努力打工挣钱,一定要在昆山站住脚。”朱振平说。

“我进的第一个公司是昆山永恒泰集团。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自行车配件,当时的入职面试就是两人抬一叠三合板,限时走上1公里,通过者入职。我当时比较瘦小,为了通过面试,我和另一名求职者硬是咬着牙抬了1公里。将三合板放下后,手指、胳膊都累得打哆嗦。当面试官宣布我们通过面试时,我激动得心怦怦直跳。”朱振平说。

入职后,朱振平当上了一名机台操作工,一干就是两年。凭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农村孩子特有的吃苦耐劳、诚实肯干,朱振平成了质保部负责人。此后,他的才干逐渐显现,职务也一直提升,直至成为集团副总。

2018年,对于朱振平来说是他的“破局”之年,这一年永恒泰集团开始向房地产领域转型。

“当时老板问我愿不愿意跟他进军房地产时,我放弃了。因为我还年轻,我觉得不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我要创业。”朱振平说。

从永恒泰集团辞职后,当年朱振平便跟两个朋友合伙创办了第一家公司——昆山锦福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自行车、摩托车、滑板车配件。

“当时我筹措了60万元,就想着前面的路也不知道啥样,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成不成功都要搏一把。”朱振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在永恒泰集团建立的人脉关系,当年,昆山锦福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年产值就达900万元。

淘下“第一桶金”后,朱振平的创业热情彻底被激发了出来。2020年年底,他又接连在当地创办了苏州赛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嘉镁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合伙公司,一家独资公司,分别以电脑、穿戴产品配件加工和电子类产品组装为主,合计年产值达900万元。

“现在我的第三个公司主要组装的是AR智能眼镜,目前每副眼镜的市场售价在8000元以上,前景非常好。”朱振平笑着说。

“我们的三家公司用工在80人左右,其中20多人都是咱叶县人,因为我吃过孤身在外的苦,所以我不愿看到老乡们受苦受累,不管谁遇到困难,只要说一声,咱都得帮一把,因为我们的根脉在一起。”朱振平说。

(大象新闻平顶山中心新闻热线:0375-3880000 投稿邮箱:dfjbwjs@126.com )

大象编辑:徐先友

来源:大象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