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侠》从一诞生,就注定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它的争议不仅仅存在于主创团队的粗粝,还在于道具的简陋,剧情的生硬,台词的别扭,大量植入的广告……如果这片子早几年出现,恐怕也就是和著名烂片导演阿甘的一系列作品一样,悄悄赚点钱,然后被送到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片库,发挥点填补垃圾时间的剩余价值。

不得不说,主创团队很有智慧。刚进暑期档,观众和媒体们刚刚被《小时代》和《栀子花开》给恶心了,然后又被《大圣归来》燃起了“梦想”。情怀这个词,一时间不再是充满反讽的贬义词,居然有些回归本义。而大鹏选择在这个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讲了一个合适的故事,于是这充满了烂片相,却严肃说梦想的电影,竟然绽放出了异常的光芒,让人乐在其中,感同身受,并愿意为之鼓与呼。片子的质量众说纷纭,不过在创作和发行上所下的这份心力,是值得佩服的。

《煎饼侠》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外,这种屌丝有梦想,一朝我翻身的喜剧故事已经被讲了太多遍,比如我们熟知的《功夫》、《食神》、《喜剧之王》、《王牌制片家》等等。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1)

不过故事模式相同,并不意味着谁都能讲好。高明的喜剧,用故事本身来打动人。而粗糙的喜剧,就只能拼命造势,用情感来拉动观众跟进。比如十年前的经典喜剧《疯狂的石头》,很多人也说它模仿国外前辈的作品。它模仿的是故事结构,依靠故事内容的编排,靠情节制造喜剧效果。保安、盗贼、房地产商三方构成了一个相互纠缠却不自知的奇异三角,而香港大盗和败家儿子成为其中搅局的关键,把这个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故事讲述的非常生动,本身已经妙趣横生,不需要依靠太多语言和桥段来制造笑点。但《煎饼侠》不是,从开始,它就不停的造势煽情,大鹏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屌丝嘴脸,以获取台下观众的情感认同,然后适时祭出“梦想”这个法宝,拉动观众的预期。为了突出梦想之难,生硬的推进情节,用段子和小品来填充故事,用语言和对白来煽动观众,让用户忽视其中的漏洞,或者自行脑补。这么做,笑点固然足够,但这不是电影,是网剧,是小品的做法,不是合适的故事讲述方式。

但是,大鹏很聪明,他选用了一个“戏中戏”的双线故事结构。就是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拍电影的故事,而在电影里拍的这个电影,是一个很生硬,很粗糙的电影,因为没钱,没时间,没人,这种捉襟见肘的窘迫感是营造笑点,制造故事冲突的重要基础,但无形中,也把《煎饼侠》电影本身的生硬粗粝给掩盖,或者说转移了。对于台下的用户来说,即使觉得电影生硬,会把这种叙事上的不适归咎于电影里那个《煎饼侠》“小品集合”的生硬,因为他们没钱,没人,偷拍,还被老大各种折磨。于是拍了一个特别生硬的电影。而非这个描述拍《煎饼侠》的《煎饼侠》有多生硬。其实这片子有那么多广告植入,有那么多大牌友情客串,资金和人脉显然是不缺的。大鹏的这种设计,就是故意为之,以掩盖他作为新人导演的不成熟。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很成功,而且大家还没法说他啥,在电影里他就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拍网剧的,这是一个记录拍网剧的烂导演的故事。“烂,但有梦想”是他一直着力诉求的点,你越觉得他电影的表现烂,越会觉得他拍的真实动人,符合他自己的定位。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2)

其实,这个电影是虚构的么?显然不是,大鹏讲述的遭遇显然是影片主角过去在娱乐圈浮沉的真实经历,比如他自己一下名声扫地无人问津,就是有一段时间他本人与日本AV女忧搞了个小营销炒作,导致文化部批评,遭遇冷落。柳岩反复自嘲“借胸上位”也是她一直甩不开的争议,袁姗姗的“演技”争议更是两年前微博上“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真实写照。群头的窘迫,狗仔的挣扎,都是客观的现实。但是这些现实,在电影里并不算是现实,比如郭采洁并不那么拜金,也不是异性恋。柳岩对大鹏也并未有那么暧昧的情愫……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但如果以电影的标准来看这个片子,那简直问题太多了。开场前30分钟其实还好,虽然是单线叙事,但故事环环相扣,悬念制造的也很足。但越往后,越松散,有些地方的戏植入之生硬,简直惨不忍睹。比如曾志伟的出现,演的是“脑残”而不是曾志伟本人,谁也不信他会听吴君如说几句,就相信煎饼侠真的存在。东北F4的出场,源于无人可偷拍,于是要找人上阵,但东北F4真的脑残到听服务员说一句,就去弄一身劣质COSPLAY的衣服穿身上打麻将?电影在袁姗姗、柳岩、岳云鹏那里都力求真实,但在这里,不但不符合真实,连一点贴近真实的做法都不要了。直接把这4个人搞成了小品中的蠢货。可大鹏的这4个师兄,按照电影里的叙述,是他们在现实中的本人,不应该是蠢货,而都是人精啊。不信你试试穿一身葫芦娃的衣服去找他们打个麻将试试。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3)

另一个重要的疏漏,来自于袁姗姗扮演的女一号,《煎饼侠》电影的投拍就是投资人为捧她上位,她却避之不及。这个伏笔非常重要,电影中也驱动了故事不断前行,比如投资人抢戏打邓超的情节就源于此。但到了后面,袁姗姗与投资老板的这个问题,没有下文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故事原因,没有了结果,这不是一部电影可以容忍的错误。

如果要挑情节上的漏洞和毛病,林林总总能举出很多,总之,按照一个电影的标准看,到了后半部分,大鹏的叙事已经回归到了网剧水准,忘记叙事的完整严密,只想着最后的高潮狂欢。虽然结局很励志,很耀眼,可并不算是一个好结尾。

但是,电影在关键的情感驱动部分,用真实桥段,本名出演,成为关键的制胜点。尽管你可以不满意各种小品式桥段的植入,可关键点上的真实感打动了观众,于是我们在电影院里,不管有啥不满意,但是看见他们吃火锅,说梦想的时候,会跟着感动。后面看到大鹏要散伙,袁姗姗一杯酒泼他脸上的时候,还是跟着她一起落泪;看见柳岩在高楼顶对大鹏剖白的时候,更为之动容。因为电影整体走向如何不说,这些来自演员本人的表达,是他们在演艺圈沉浮多年,一直无处诉说的内心感受,真挚诚恳,无法反驳。而且这种情感会转移,让我们想起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得志,各种委屈,为了谋生而赔笑脸,低三下四,就为了有一天能做点什么……于是,心中的郁结在银幕上得到了释放,之前对电影的各种吐槽,忽然都释怀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电影,但却是一个好电影,因为无论如何,你看完之后,觉得并不后悔。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4)

对于《煎饼侠》,要说它有什么缺点,有什么漏洞,我觉得都不过分,那都客观存在。但非要说它瞎编乱造,不值得进电影院看,情感虚假,不动人,反正我是不同意。电影不能总靠着煽情来让观众进场,但这一次,大鹏可以。《煎饼侠》的成功,独一无二,但也无法再复制。

其实,我对这电影最大的认同感,来自于柳岩在楼顶对大鹏吐露心声的那一段。那个场景拍摄于国贸桥东南角的招商局大厦,正对着我上班的建外soho大厦,我天天都会在楼上看着远处万家灯火,脚下车流如河。灯海车流里,有无数的人在为了柳岩、大鹏的那些梦想而挣扎努力,但只有他俩在楼顶上说出来了。这份来自于电影外的认同感,是最打动我的一幕。无论这电影怎么烂,但拍电影的人在努力寻找尊严。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5)

不管这电影上映之后,里面涉及到的那些人会怎么变,事会怎么转,看完怎么骂,但这部电影,值得我们进电影院一看。我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那些在电影中心怀梦想的人,那些台下看着电影笑并落泪的人,能因为这部电影,拾起自己的梦想,并奋力前行。

祝福董成鹏、袁姗姗、柳岩、衣云鹤、梁超、潘斌龙,以及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努力的人,希望他们将来能有更好的作品。

飞鸟冰河:一个厌倦了坐办公室的数据分析员,一个曾经很努力的职业记者,一个曾经疲于奔命的调查员,一个不喝酒不开车的懒鬼,一个喜欢独处的男人,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一个好奇心过分旺盛,没长大的孩子。

如何评价电影煎饼侠(烂片也能拍出点尊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