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青年马克思直到成熟马克思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发生了许多次不同的思想上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成长。这种成长的第一次成功,就是在马克思写作他的博士论文的时期。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伊壁鸠鲁作为例证,来阐述自我意识哲学的学说。在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当中,马克思本人发现了自我意识哲学当中所具有的内在的逻辑上的矛盾,就是哲学和我们的现实实践之间的关系上的矛盾。

在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得马克思超过了其他的青年黑格尔派。尽管此时的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整体理解依然不是完满的,但是也因为这种新的理论视域的发现使得马克思走向了新的阶段。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这部早期作品,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着一致性。博士论文阐述了当时的理论斗争的具体状况,又把作者所具有的立场清晰的阐明。随着马克思在思想上的不断的发展,他不停的批判自己之前的思想,并且在批判当中获得了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扬弃。

1.自我意识哲学如何展开?

在哲学史的意义上来讲,马克思博士论文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深刻理解。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上的深刻变化是随着他发现自我意识哲学当中所具有的无法解决的自我矛盾所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当中,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思想都是在整个理论上的哲学和现实上的实际情境之间的关系上来展开论述。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叫做《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在1840年的下半年直到1841的时间里创作。

但是在写作这部著作之前,马克思就已经在之前的学习时光里,充分的阅读了相关文献,为她创作这部作品打下了基础。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2)

而这部著作主要的所阐释的哲学方向,是自我意识哲学。在这部著作当中所阐释的伊壁鸠鲁哲学,实际上在马克思那里,所指的就是自我意识哲学。伊壁鸠鲁哲学和德谟克里特哲学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自我意识哲学本身的特性和状态。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整体上包括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在正文当中,它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德谟克里特和伊比鸠鲁自然哲学或物理学的一般意义上的差别和具体细节上的差别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都是通过自我意识哲学本身的特点来直接的展开。在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阐释了伊壁鸠鲁学派和另外的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其本质就是来阐述自我意识哲学的特点。在第二部分当中,通过对伊比鸠鲁物理学的具体论述,马克思直接的呈现出了自我意识哲学本身的大致的轮廓。

接着在第3章当中通过对伊比鸠鲁具体的学说的论述,和第4章当中的对于时间的论述,加深了对于自我意识哲学的现实存在的探讨。而在最后一章“天体现象”当中,马克思直接点出了自我意识哲学本身的矛盾。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3)

通过在整本书当中的自我意识哲学本身的直接的呈现,马克思把它内在的矛盾揭示出来,反映了自我意识哲学作为理论在现实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在这部著作当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就在于自我意识哲学如何与现实结合的问题。

3.历史辩证法的雏形

虽然马克思在当时无法提出真正的能够有效解决的方法。但是他试图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弥补自我意识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矛盾,而这种辩证法在马克思这里其实已经开始呈现出它自身的特点——通过从黑格尔哲学体系当中批判性的继承,在这里就直接看到了马克思更往后的历史辩证法最早的萌芽。

在我们的传统哲学观念当中,认为费希特强调的就是自我意识。但是马克思本身对于唯心论的推崇,其实也源于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本人所理解的自我意识,和费希特还是有着一定的不同,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都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来审视自我意识本身的特点和作用。

也正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所思考到的自我意识相关的学说,才和费希特和其他的青年黑格尔派具有着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就来源于马克思对于辩证法的不同的理解。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4)

自我意识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来反对老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论战的主要武器来讲,自我意识哲学是其展开批判的主要工具,但是在每一个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当中自我意识所具有的意义极为的不同。

在施特劳斯的理解当中,自我意识哲学是在整个黑格尔的哲学框架中,对于绝对精神的拓展性的运用,而布鲁诺·鲍威尔所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这是对施特劳斯所理解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更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宗教的批判,鲍威尔阐述了自我意识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更伟大的革命上的要求。

马克思的任务也是如此,他需要创作一部关于自我意识的相关论述,这也是最早的博士论文所具有的创作动机。

4.青年黑格尔派和马克思

虽然在整个青年黑格尔派当中,自我意识作为革命的工具而存在。但是自我意识本身也是具有着巨大的局限性,例如自我意识哲学缺乏现实当中的应用,很多时候自我意识哲学的革命仅仅表现在对于观念的范围当中,一旦涉及具体的现实问题,就会表现出他的无力。

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当中的自我是一个抽象的自我,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和真正现实的人结合起来,虽然在之前鲍威尔已经讲到了自我意识是存在于个体,但是依然没有脱离理论的范畴而与现实结合。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5)

因此在马克思那里,他认为,既不能把抽象的这种意识与现实的自我意识,设立为我们一切行为和思考的原则。也不能把这种自我意识提升为人的认识世界的绝对的原理。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他之前的黑格尔的思想和一些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观点。认为自我意识的现实结合在于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批判。

这时候马克思并没有真正的脱离旧哲学的框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的发展虽然还未形成真正革命性的改变,但是也因为由于继承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当中的合理性的内容,并且自己对于自身所具有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矛盾的揭示,使得马克思真正的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使他对哲学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的重新的思考。在博士论文的附录部分,马克思阐述“人与神的关系”之中,就具体的指明了神的存在,不是从空洞的同义反复出发,证明了脱离开现实的精神力量所具有的虚幻性,隐含着马克思希望的哲学和现实结合的要求在这种理论姿态之下,马克思主义的曙光就不遥远了。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6)

结语:自我反思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当中的最大的开创性,就在于发现了自我意识哲学中所存在的内在的矛盾。从博士论文开始,就将这种方法继承和运用,尽管自我意识和绝对理念等在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学说当中,作为极其重要的原则出现,但是依然需要得到辩证法本身的批判。

在这一方面来讲。马克思所呈现的哲学向现实的积极的转变,既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本身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本人在理解辩证法和使用辩证法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自身的新的行为方式。通过马克思这样的,对于自己的思想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化和反思,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都具有着极其宝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凯荣,邢学军.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独特理论贡献——对黑格尔的超越及自我意识哲学的新突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03):43-49.

[2]缪昌武,炎冰.原子与自由——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学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28-34.

[3]吴猛.“自我意识”的意义论内蕴: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哲学视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50-56.

[4]陈晓斌,刘同舫.哲学作为一种救赎方式——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哲学思想解读[J].哲学动态,2009(03):16-20.

[5]周嘉昕,张一兵.自我意识旗帜背后的辩证法光辉——重读马克思博士论文[J].理论探讨,2005(04):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