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就要过年了。最爱君在春运春意盎然的滚滚洪流中,已然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山里河里云里雾里浓得不能再浓的喜庆气息了!

不过根据最爱君多年的人生经历判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开开心心过大年的。比如……

哟~回来啦,今年怎么样啊

加薪了吗?一个月拿多少啊

孩子成绩很棒吧?班里第几名啊

你说你也老大不小了

怎么连个象象都!妹!有!啊!

怎么样,中枪了吗?

旧时每到农历年底,欠债的人须在新年到来前清偿这一年里欠下的债务。有钱还债还好,没钱则不免焦虑,过年如过关一样好生痛苦,故称“年关”

而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年关”有了很多新的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满满的关爱”,最典型的当属欠债人、放债人角色的反转:

以前是欠债人愁,愁没钱还不上债;

现在变成了放债人愁,愁欠债的人“老赖”。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有没有老赖呢?

▲ 叶雄三国人物谱:曹仁。

虽然曹军新败,江陵兵也少,但曹仁毕竟是曹仁,不是个吃素的货。史载: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

面对数千人的周瑜军,曹仁从军中募了三百个人,就让部将牛金带出城与其接战了。

三百个人,打数千人?难道不是送死吗?“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

长史陈矫等人在城墙上,看到牛金等人渐渐力战不支,“左右皆失色”。而曹仁却“意气奋怒甚”,叫左右备马,要出战救援牛金。

陈矫等人忙劝道:

“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

曹仁不听,“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带着数十个“壮士”,出城救人了。

几十个人,出城去救被数千人围困的几百人。一般人干不出这事儿,当然也干不成。但曹仁不仅干了还干成了。甚至还前后进出两次,把牛金以及尚存的牛金部众全救出来了!魏军士气大盛。

陈矫等人,看到曹仁出城救(送)人(死),都害怕得不行;等到曹仁回城,陈矫等人不禁对曹仁感叹:

“将军真天人也!”

就这样,在曹仁的抵抗下,江陵之战孙曹两家打了一年。

2 阴谋

那么,周瑜跟曹仁死掐的时候,刘备在干嘛?

此时的刘备,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小部队,积极跟随周瑜参加战斗,并适时地给出合理化建议。史载刘备曾向周瑜献策,嗯没错是刘备向周瑜献策:

“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

我呢,让张飞所部千数人随你调遣,你呢,给我两千人,去抄曹仁的后路。

说完又吹了一句:

“仁闻吾入必走。”

周瑜深表同意——“瑜以二千人益之”。

此计志在断绝江陵外援,也的确收到了奇效:

“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

曹仁与周瑜厮杀一年,本来就人少援军也没有赶到,最后耗不起了,只能弃城北还。孙刘联军则以周瑜“流矢中右肋,疮甚”的代价,终于打下了江陵。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1)

▲ 《虎啸龙吟》曹操剧照,于和伟饰。

然而,江陵易手说到底,并不能算刘备的功劳,甚至不能因此夸赞周瑜:

曹操若真的想保住江陵,在曹仁苦守的一年内,完全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军队南下支援,但曹操并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曹操此时的注意力,在安定内部的同时已经转向西北;另一方面,曹操显然认识到赤壁新败,此时的孙刘不可一战而吞,只保一江陵,徒增累赘。

所以曹操只是象征性派乐进等人向南刷刷存在感,不曾正儿八经派大军援救,更不曾令曹仁死守待援。以致曹仁杀敌有功受赏,兵败丢城无罚。

而这背后,曹操还有更大的算盘:

江陵是孙刘两家打下的,所以应当归谁?

曹操势力退到荆州北部之后,荆州剩下的大片土地,归谁?

扔一个江陵,若能让孙刘二虎竞食,挑起两家纷争,于曹操何乐而不为?

3 借荆州

赤壁之战打赢了,江陵打下来了,孙刘联军很牛,但此时的刘备,依然

很穷……

虽说江陵之战,在孙权、周瑜的默许下,参战的刘备占据了南郡一部分,“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但整体上看,刘家兵还是那么点儿,地盘拿的出手的,也只有江夏一郡。

但即使是这江夏,刘备也没占全。而且江夏的位置也不好:偏于荆州一角,紧邻孙曹两家。狼牙虎口之下,如何施展得开?

就这点家底,不论孙曹哪一家不高兴了,刘备都得“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了。

所以如何能扩大地盘发展壮大,是当时刘备的第一要务。

本着与孙权在历次抗曹战争中的友好关系,刘备向孙权开口了,史载:

“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所谓“瑜所给地”,即刘备于江陵之战得到的公安。刘备借口说原刘表的吏民多来投奔,公安地盘太小了,活不下去,便想向孙权“借荆州数郡”。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2)

▲ 《三国》刘备剧照,也是……于和伟饰演。

刘备的姿态是很低的。因为此时的荆州,显然并非孙权完全占有。

当时,孙权在荆州的势力,只有半个南郡、小半个江夏郡而已;

南郡以北的南阳郡,现在在曹操的手里。汉水流域的襄樊,以及南阳盆地的[yuān]城,此时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而荆南四郡: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名义上还在曹操所把持的汉室的管理之下。

刘备之所以对孙权这样低三下四,完全是当时形势所迫:

孙权要打刘备,刘备必然挡不住;

孙权要跟刘备抢荆州,刘备必然也抢不过。

没有孙权的默许,却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势力?开玩笑的吧~

所以当“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的时候,轮到孙权做选择了。

4 以土业备

对于是否答应刘备的“请求”,孙权的幕僚中99%的人是反对的。

比如重伤中的周瑜就说: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公瑾说了,刘备,那可是枭雄(曹孟德闪过……),又有关张此等虎将,必然不会久屈人下;为今之计,应该把刘备弄到我们身边捡拾起来,给他好住,给他好玩,让他玩物丧志;而对关张等人,则应令其各守一方,派像我这样的人削平他们。如今要是以荆州资助他们仨,必然养虎为患。

吕范甚至劝孙权一不做二不休,趁机扣留刘备。

正在孙权为难之际,那剩下的1%的幕僚发话了。史载:

“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是鲁肃,鲁子敬,子敬兄啊!

针对吕范提出的扣留刘备的意见,鲁肃对孙权说:

“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鲁肃认为,应该积极回应刘备的请求,答应借他荆州,并安抚他。用现在的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多操之敌,自为树党”

孙权听闻深以为是。而对周瑜的建议,孙权则“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你想让刘备玩物丧志,刘备就能如你所愿玩物丧志了?倒不如“广揽英雄”,共御曹公。

此外,除了基于联刘抗曹的考虑,当时孙权军队的战力显然也是孙权所忧虑的。

虽说赤壁取胜,但在合肥方向,孙权还是不能实现对曹操的压制。整体上看,曹操的实力仍是强大,仅凭孙权一家的力量,迟早是玩不转的。

而刘备虽然弱小,但即使是周瑜也知道刘备有关张这样的虎将。要吃掉刘备,谈何容易?一旦孙刘战事起,吞刘不成,反自伤实力,到时岂不是要让曹操占便宜?

并且,此时的周瑜重伤在身,能不能活下去?还能活多久?周瑜死后军队谁来统领?战力会不会打折扣?这都是问题。

于是孙权应允了刘备的请求。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3)

▲ 《三国》孙权剧照。

虽然周瑜一打下江陵,孙权便表周瑜为南郡太守,宣示主权。但在应允刘备的请求后,孙权还是十分慷慨地将江陵等南郡土地交给了刘备。史载:

“周瑜卒,(程普)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还镇江夏。”

受到鼓励的刘备也非常给力。“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而四郡太守皆降。刘琦死后,刘备自领荆州牧。此时的荆州,除了北方曹操占的那几座城,其余土地尽归刘备。

孙权见刘备势力大涨,便将小妹嫁给了他。孙刘和亲,一时间好不甜蜜~

当正在写字的曹操听闻“权以土地业备”时,“落笔於地”。

5 嫌隙渐生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尤其,当孙权看到一个曾经远不如他的穷屌丝,一天天变得与他平起平坐,甚至有一天还超越了他时,孙权的内心不会没有波澜。

早在赤壁之战爆发的八年之前,鲁肃向孙权进献过立国之策。当时的鲁肃主张: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

第一灭黄祖;第二,灭刘表;第三,灭刘璋。跨有荆扬,吞并益州,割据长江以南。

如今荆州“借”给了刘备,而孙权被“关在”了江东。为了破局,孙权只得穿过妹夫所占之荆州,远征益州了。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4)

▲ 94版《三国演义》鲁肃剧照。曹力饰。拜罗氏《三国演义》所赐,智勇双全的东吴名将,变成憨逼

然而,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求过一条立国之策,即家喻户晓的《隆中对》。在这条对策里,孔明说了: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跨有荆益”,这是刘备的立国之策。

现在荆州有了,益州就在手边,刘备自然不许他人染指。

史载孙权与刘备商量一起攻蜀,刘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大言不惭地对孙权说:

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

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

……

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

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嗯现在益州虽弱,但自守有余,张鲁虽然虚伪,却不见得会倒向曹操;孙刘两家如辗转千里去攻蜀、汉,就算是吴起、孙武在世也没把握取胜;而且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如果趁虚来攻怎么破?现在我们无故攻伐蜀、汉的“同盟”,却给曹操创造机会,这不是个好主意啊!

孙权不听,坚持派孙瑜率军征蜀。

刘备则派遣军队守住沿江各处要点,拒不放行。甚至让孙瑜给孙权带话:

“汝欲取蜀,吾当被(音[pī],通假字,通‘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孙权一看,妹夫被我逼得都要“被发入山”了,那只好作罢咯。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213年,刘备又调荆州精锐入援攻蜀,214年,蜀平。

孙权炸裂。破口大骂:

“猾虏乃敢挟诈!”

6 有借无还

说到底,在刘备这个老兵油子面前,孙权还是嫩了点。

然而,嫩归嫩,吃哑巴亏这种事,孙权可不干!

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权当即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入蜀,向刘备“讨债”,要求刘备归还荆州。

然而史载“备不许”,并说:

“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我正要打凉州。等打下凉州,就把荆州全部还给你们啦~♪

听到诸葛瑾带回了这样的回复,大概,建康方圆十里之内都能感受到孙权的愤怒吧……

“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

这特么不就是想赖账吗!!!

于是孙权强行派置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太守,前往荆州“接收”土地。荆州守将关羽“尽逐之”。

孙权大怒,派吕蒙等人攻取三郡,派鲁肃屯兵巴丘抵御关羽,孙权自己也亲往陆口督战。

刘备闻讯也不示弱,亲自回军公安,遣关羽领兵进益阳。孙刘两家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坚持孙刘联合的子敬兄再度出马。史载鲁肃约关羽于相会于益阳,当面责备关羽说:

“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话说得很清楚了。而“但求三郡”之语,更颇有退让之意。

对此,关羽的解释是:

“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关羽也是脸大,绕开“借”“还”的问题,强词夺理说:

赤壁之战,我家主公是有功劳的,难道不该得到一块土地作为酬劳吗?

不想,关羽方突然有一人不识趣地插嘴道:

“夫土地者,惟德所有耳,何常之有!”

鲁肃听了当即厉声呵斥,关羽听了也尴尬上头:有借无还,这算“有德”吗?操刀起身对那人说:

“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

面对鲁肃连珠炮式的诘问,关羽被说得“无以答”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5)

▲ 94版《三国演义》关羽剧照。陆树铭饰。最爱君心中最关羽的关羽,没有之一!

然而最后两家罢兵,还是多亏了曹操帮忙:

当曹操攻入汉中的消息传来时,刘备怂了,深怕怕益州有失,便马上派人跟孙权讲和。

公元215年,经过孙刘两家的友好协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备。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7 惨淡收场

虽然这次孙刘两家的危机化解了,但梁子已然结下了。毕竟刘备耍得这手好赖,让年轻的孙权受伤不小。

晚年,孙权评价鲁肃时曾说鲁肃有两点长处,而“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可见心灵创伤之巨,多年之后依然耿耿于怀。

而两家的和平,也没能持续太久。

四年后,荆州守将关羽认为“天下有变”,尽发荆州兵马北击襄樊,与老对手曹仁鏖战樊城之下。曹操遣于禁庞德等人来援,却被关羽水淹七军,华夏震动。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以避关羽之锋芒。

然而在蒋济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曹操改变了主意,一面再派援军,一面命人去江东,撺掇孙权偷袭关羽后方。

此时的孙刘两家,早已没有什么亲家之情了。湘水划界不过是一纸休战合约,孙刘联盟早已被刘备的赖皮、关羽的傲慢败得名存实亡了。

面对占领湘西荆州三郡的诱惑,想起关羽送给自己的耻辱,成长起来的孙权不再犹豫。在曹、刘之间取舍,孙权选择了制衡形势,果断跳反插了妹夫一刀。

吕蒙白衣渡江,轻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遗恨千古。

丢了荆州,折了关羽,刘备恼羞成怒。

良将没了,尚可以再有;但荆州没了,只剩益州困于重峦叠嶂之内,如何北图中原兴复汉室?就算帐下有人张良再世,那也得对面全都是章邯之流才能有戏啊!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尽起家底,沿江出峡,向孙权寻仇,企图夺回荆州。却被陆逊[xiāo]一把火,烧尽了所有。

当初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年关难过:老赖刘备)(6)

▲ 《三国》陆逊剧照。

两年后,刘备于白帝城病逝,一生是非功过就此一笔勾销,只给痴儿留下了“创业未半”“疲敝益州”

在这“生死存亡之秋”,属于诸葛亮的时代,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