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几个人在意到,2020年5月23日,农历标的是“闰四月初一”。过农历生日的,如果生日在四月,则可以过两个生日!
今天我们便以此为话头,说一说《千字文》里的“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一)“闰”字的字形变化甲骨文中尚未发现或者确定“闰”字。从大篆起,闰字字形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都是一个“门”字框里面加一“王”字。《说文解字》讲:“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
按《礼记》记述,王每月居一室,十二个月刚好十二室,在闰月的时候,无所居,便居于门中。因此,“闰”字的写法便是“门”内有“王”的会意。
“闰”字字形变化过程
(二)“岁”字的字形变化关于“岁”的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吴其昌在《殷虚书契解诂》说:“其原始之本义,乃斧钺之象形也。”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的结论是:“一、岁戉古本一字。二、古人尊视岁星,以戈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灵,故岁星名岁。”斧钺是帝王威权的象征,在商代是处刑的用具,不是战斗的兵器,后来引申为刿(割伤的意思,曹刿论战就是这个字)。
“岁”字字形变化过程
《说文解字》说:“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徧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古人认为岁星(木星)在天空运行一圈(周)的周期为十二年(实际是11.86年),遍历二十八星宿、十二星辰,称为十二次。每次为一年,也就是十二个月,走十二分之一度。律历书中称五星(金木水火土)为五步,因此“岁”字的小篆写法从“步”。
因为木星经过二十八星宿,有切割天空之意,因此以“岁星”来命名木星恰如其分。同样的,岁星也因此逐渐被引申为军事行动的征兆。
木星
古人对岁星运行的十二次皆有命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也由此诞生了岁星纪年法,以“岁在**”称谓。
例如,当岁星某年在星纪范围内时,当年称为“岁在星纪”,第二年就是“岁在玄枵”,以此类推。在《左传》襄公三十年里有“岁在降娄”的说法。随着古人对于天文历法、数学计算的逐渐深入了解,该种纪年法也逐渐废弃不用。
但“岁”作为“年”的一种说法,却延续了下来。《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日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其中除“祀”很少用外,“岁”、“年”、“载”都是同一个意思。
(三)闰月的诞生
1、朔望月
月是历法中重要的计时单位。但它的长度并不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自然轨道周期,大约27.32天;而是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29.53天。这主要的原因是,古人站在地球上所能直接观测到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而月亮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也绕太阳公转。在人们看到第一个月圆时刻后的27天,月球虽然已经绕地球一周,但由于地球的运动,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已经与27天前不同,月球反射的太阳光也就不同,在地球上的人们此刻看到的月相也就不是月圆。需要滞后两天左右,人们才能再次看到月圆。
由于月球的朔望周期是29.53天,因此中国农历中的月份也就有小月和大月,小月29天,大月30天。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日子,也就是初一,称为朔日;看到满月的日子,也就是十五或十六,称为望日。
月球阴影变化
2、闰月
按照朔望月的统计,12个月共有353或354天。古人在观测太阳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从日影最长到次年日影最长之间共有365又1/4天,与朔望月统计的年有11.25天之差。如果按照朔望月进行纪年的话,在十多年后,季节就会发生错乱。十多年前,6月为夏天,而到十多年后,6月就变成了冬天,导致历法失去指导实际生产工作的意义。
为解决朔望月与太阳回归年之间的差值问题,古人发明了“闰月”,即在2到3年后增加一个月,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3、置闰月的方法
古人设置闰月以后,最先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办法,即固定法。例如颛顼历采取 “十九年七闰”、闰月置后的方法,即十九年设置七个闰月,每个闰月都放在年底最后一个月。由于颛顼历中,九月为每年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所有的闰月都是闰九月。
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在该闰时置闰。该种方法结合了二十四节气,在没有中气的月份进行置闰,取上个月的月名为闰月名。具体内容,可见之前写的关于律吕调阳中节气的内容。
2020年闰四月只有芒种
4、闰月的规律
在古人完善了置闰方法和二十四节气设定方法后,闰月的出现便不再有明显的规律。但总体来说,闰四、五、六月最多,比如2020年就是闰四月(阳历的5月23日至6月20日),闰腊月、正月出现最少。
这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球运转速度相对较慢,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比较长,最长达到31.45日,可能不含中气的概率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的机会就多。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