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1)

这是一张1953年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颁发的毕业证,至今已经比较少见。发黄的纸张和特殊的时代风格,见证着一位农家少年成长为人民教师的足迹。

毕业证的主人叫王世隆,生于1930年农历闰六月廿九日,沛县人。要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走出一位大学生,如同“鸡窝里飞出金凤凰”,那是令人十分自豪的事。王世隆从事一辈子教师工作,算得上桃李满天下,获得诸多荣誉,2006年去世。

揭开并讲述这位离休教师往事的,是王世隆的曾孙王书法。今天,一起听听这段故事。

自幼好学,曾给区公所当文书

王世隆谱名王传辉,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生于1930年农历闰六月廿九日,父王厚化、母朱氏。

他11岁读新学,师从沛西名儒朱瓦屋村朱敦忠,15岁时同鹿楼的集主、圩董、集主、开明士绅鹿承思的独女鹿素英完婚。

王世隆为人刻苦、严谨、笃实、耿直,苦读出身,年幼时便很喜欢学习,寒冬腊月也看书到深夜。

由于那个年代都用陶制的火罐子放在脚边取暖,有一次他读书太入迷一不小心将火罐子踢翻、引燃被子,竟然都没察觉到。幸亏家人透过窗纸,隐隐约约看见了浓烟冲天,大喊他的名字,才及时消灭火情。

1946年夏天,王世隆16岁,在沛县城西南的李楼给冀鲁豫边区湖西区沛铜县王店区公所区长苗宗昭当文书。1946年8月底八路军北撤,王世隆继续上学。1947年小学毕业,考入当时位于鹿湾的沛县中学。

校园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氛,师生中有特务知道他给八路军当过助理,一时流言纷起。迫于形势严峻,王世隆上完初一第一学期便辍学,年仅18岁就回家担任房庄完小校长,1950年2月又被派至沛县城南十里铺任教。

条件艰苦,考入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大批专业人才,当时上师范学校不仅全免学费,还按月发放津贴补助,这对王世隆来说如沐春风。1950年王世隆考入“平原省湖西区联立单县师范学校”,成为该校第二届学生。

学校离家有一百多里路,从家到学校来回都是步行,还得扛着书、衣服等学习生活用品,条件十分艰苦。

这张毕业证却承载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证书内容如下:

毕业证书 00042

学生王世隆,系江苏沛县人,现年23岁,在本校后师部三年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校长:赵紫生

副校长:王诚齐(均有姓名印)

一九五三年八月一日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2)

证书左侧和骑缝章盖的“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印”,左侧骑缝写:高字第肆贰号,左下角有毕业证主人照片,右侧盖的“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印”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建制,单县划归山东省,学校遂更名为“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仍为省师;1948年12月起徐州和沛县隶属山东省管理,1953年3月徐州和沛县才划回江苏。这份毕业证印证了当年的行政区划历史。

诲人不倦,义务为学生上课

1951年5月,王世隆在校加入共青团并任校学生会主席。1953年8月毕业后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分配至山东省教育工会工作,1954年调至山东省总工会。

1956年经组织同意,王世隆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深造三年。1958年分配至济宁市汶上一中教初一语文。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3)

1960——1964年获得山东大学毕业文凭。

1960年八月至1964年三月,王世隆老师函授考取山东大学中文系并取得文凭,毕业后又调至汶上四中、五中任教。

1978年恢复工作后,当时组织安排了三个工作岗位供他选择:银行、地方政府和老师

王世隆老师面对工作安排,微微一笑道:“我这个人平生不爱做官,也不爱钱,唯喜读书。所以,还是让我当老师吧。”因此,他被调回沛县王店中学任语文、历史教师。

1984年暑假,王世隆老师在鹿楼中学义务为学生补课,同学们自愿前往。结果慕名前来听课的学生坐满了教室,就连走廊也围满了人。

王世隆老师说:“我不怕累,只要同学们愿意听,我就愿意讲。实在不行,咱就上操场讲课。”

据王世隆老师的学生回忆,王世隆老师在多个寒假举办过义务书法培训,帮助学生拓展业余爱好,至今学生们仍缅怀王老师对他们的教诲。

荣归故里,造福乡里发挥余热

1985年,王世隆老师荣获徐州市政府颁发的从教三十周年奖章和证书,1987年以县处级干部待遇离休。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4)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5)

(王世隆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章)

离休后,王世隆老师在老家自筑庭院“辉园”养老孝母,他发挥余热、慷慨助学,热心公益、造福乡里,每天关心国家大事,按时读报纸期刊,习书毛笔字、操练太极拳。

2006年十一月初五日,王世隆老师走完了坎坷而又充实的一生,享年七十七岁。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6)

王世隆手抄《阎尔梅古古著白耷山人歌》局部

王世隆老师通音律、工诗词、善书法,用笔大度老辣。

著名画家姜舟是王世隆老师亲大姑家的表弟,姜舟比王世隆小十岁,幼年曾住姥娘家房庄村求学四载,二人最为友善,经常谈论书画、切磋研磨。

乡贤谭大邦赠诗《王传辉养生赞》:

清幽庭院静,世外一桃园。

栽花又种菜,借此度晚年。

时或锄杂草,时或汲水灌。

花卉常盛闻,菜蔬四时全。

晨起练太极,午后小憩眠。

日练两篇字,定时阅报刊。

兴来歌五有,约友研诗篇。

身健增体力,鹤发焕童颜。

善哉养生道,王君着光鞭。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7)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8)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9)

乡贤谭大邦先生赠先曾祖父诗《王传辉养生赞》,姜舟书,可谓诗、书、意三绝。

今年7月25日,王世隆的长曾孙去山东汶上出差,在汶上一中教师的帮助下,意外找到了61年前王世隆从教的珍贵档案,跨越一个甲子与曾祖父的足迹重逢,被《济宁晚报》详细报道。

王世隆的一生,因这一份发黄的档案渐渐生动起来。

王书法 文/图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10)

今年7月29日,《济宁晚报》5版刊登文章《跨越61年,与曾祖父的足迹相逢》,讲述了王书法出差山东汶上时意外收获曾祖父档案的经历。故事很偶然,也很有趣,一起了解一下……

都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23岁的江苏小伙王书法的身上再合适不过。王书法的曾祖父在我市汶上县工作了20年之久,不过由于异地的原因,老人的这段经历后人知之甚少。

让人没想到的是,近日来汶上出差期间,在汶上一中几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小王不仅见到了曾祖父生前的好友,更找到了61年前曾祖父从教的珍贵档案。

一家人既为这场跨越了一个甲子的“重逢”感到不可思议,更对孔孟之乡的热情好客心存感激。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11)

一次出差,与曾祖父工作过的地方邂逅

王书法告诉记者,7月25日一早单位临时通知他到汶上出差。临行前,小王特意跟父母打了个电话。电话另一端的父亲听到他要去汶上,热情高涨地告诉小王,曾祖父在那里工作过20年,对汶上有很深的感情。如果此行有幸能拜访到曾祖父的故人,了解一些老人的故事那就更好了。

父亲的一番话,一下子让王书法激动起来。原来,小王的曾祖父王世隆1958年至1978年间先后在汶上一中、四中、五中等学校教书,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汶上,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到达汶上后,我先是从网上搜索了汶上一中的办公电话。本来以为假期学校没人,但没想到很快电话接通了。而且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接电话的老师又联系到负责档案管理的王新民老师。王老师没有半点推脱,爽快地告诉我‘如果你需要,可以随时过来!’,让作为外地人的我分外感动!”采访中小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怕麻烦仔细翻阅,几千份资料里找到档案

挂掉电话之后,小王又高兴又忐忑。当天下午便匆匆赶到了汶上一中。

“走进档案室,只见数十个档案柜摆放得整整齐齐,而在一堆已经发黄的资料中,则是王老师耐心翻阅的身影。那个身影,一下子就把我深深打动了。”小王告诉记者,接到电话之后,王新民老师便直奔档案室寻找。可学校建校70多年来积累的档案数量巨大,找起来谈何容易。

所以王老师只能按年份逐一查询,并把1958年的几千份老师档案信息列为重点查找对象。不过,不像今天档案分类很明确,1958年的档案并没有分类,只能一个一个翻阅。整理了几个钟头才在一本教职工的花名册上找到了王世隆老师的个人信息。“姓名王世隆、曾用名王传辉,担任学科为初一语文、薪额47元……”老人的一生,因这一份发黄的档案渐渐生动起来。

更让小王没想到的是,花名册上与曾祖父紧挨着的另一个名字郭鹏举老师,是王世隆生前的挚友,目前还健在。于是,在几位老师的热心引荐下,小王又得以拜访曾祖父的老同事。“

从郭老先生家里出来之后,我第一时间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听到之后都惊呆了,一直说着‘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很多年前我们家便想整理曾祖父的相关信息,可迟迟未能成行。没想到这次出差,却让我们夙愿以偿。汶上这个地方真不愧是孔子初仕之地,对我这个外地人真的太友善了!”小王激动地说道。

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更记录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曾祖父是老曲阜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也是我们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家族的骄傲。因此找寻曾祖父的档案,除了是对长者的怀念,更是对良好家风的传递。

“虽然查询档案的过程很复杂,但是看到小伙子的心愿如愿以偿,我们也很欣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几十年,我深知档案不仅记录着个人的成长,而且更记录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王世隆老人正好1946年参加工作,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在老人的一份档案上,我们就发现老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是160斤小米,后来变成了180斤秋粮。1953年则领到了37元工资,到1958年来一中教学的时候则领到了47元的工资。这些数据,不仅仅记录着王世隆老人个人的工作轨迹,同时更是国家发展的最真实体现。” 王新民说道。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12)

(1996年冬,王世隆怀抱长曾孙王书法)

25年前大学毕业证图(都市晨报整版报道)(13)

2019年11月12日刊登于《都市晨报》。

,